像一位詩人, 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 吟誦著即興的詩韻,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 像一位高貴的少女, 居住在深宮的樓臺, 在寂寞難言的時刻, 排遣為愛所苦的情懷, 甜美有如愛情的歌曲溢出閨閣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螢火蟲,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顯露出行止影蹤, 把晶瑩的流光傳播, 在遮斷我們視線的鮮花芳草叢中。 像被她自己的綠葉 蔭蔽著的一朵玫瑰, 遭受到熱風的摧殘, 直到它的馥郁芳菲 以過濃的香甜使魯莽的飛賊沉醉。 雪萊《致云雀》節(jié)選(江楓譯) 雪萊在《致云雀》將云雀比作了理想化的詩人自己。真正的詩,應是“即興”的,引發(fā)未曾留意的“同情”的。而金色的螢火蟲,綠葉蔭蔽下的玫瑰(詩人),是隱藏的,只將晶瑩的流光(詩歌)傳播、用馥郁芳菲(詩歌)讓魯莽的飛賊(讀者)沉醉。 即使如天才詩人雪萊,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亦苦苦追尋,追尋自然界的至善至美,想借“云雀”一半的心,來創(chuàng)作出讓全世界側(cè)耳傾聽的作品,又何況資質(zhì)平平的我們呢!所以學習詩歌,目的并不是成為詩人,而是學習發(fā)現(xiàn)美,學著發(fā)掘日常生活中的的詩意,并在閱讀詩歌時產(chǎn)生一種“同情式”的共鳴,如此而已。 一、詩歌文體發(fā)展概略 詩經(jīng)(四言)-漢樂府歌辭《古詩十九首》(五言)-漢末南北朝建安詩人曹氏三父子(七言)-唐詩(格律詩*律詩與絕句 七言或五言)-宋詞(詩余、長短句)-元曲(古詩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個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熟知的格律詩是在齊梁時期由沈約提出的?!坝烂黧w”的新體詩是我國古代格律詩的開端。 (二)新詩的發(fā)展歷程 從20世紀初胡適提倡白話詩開始,是在對傳統(tǒng)文學解構(gòu)的同時建構(gòu)起來的。新詩發(fā)展迅速,但總體成就不高 。 1、 20世紀初-20年代(發(fā)展期) 冰心 馮乃超 馮至 郭沫若 胡適 李金發(fā) 梁宗岱 劉半農(nóng) 劉大白 劉延陵 魯迅 穆木天 沈尹默 汪靜之 王獨清 王統(tǒng)照 聞一多 徐玉諾 徐志摩 俞平伯 朱自清 宗白華 20年代詩壇較有影響的詩歌流派是 象征詩派 :代表詩人李金發(fā)、穆木天、王獨清等 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徐志摩等。 2、20世紀30年代(成熟期) 阿垅 艾青 卞之琳 陳夢家 戴望舒 馮文炳 馮雪峰 光未然 何其芳 紀弦 金克木 李廣田 林庚 林徽因 南星 覃子豪 施蟄存 田間 辛笛 徐遲 殷夫 臧克家 鐘鼎文 朱湘 文學刊物《現(xiàn)代》與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榘?、臧克家等詩人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步入成熟期 3、20世紀40年代(群星璀璨) 蔡其矯 陳敬容 杜運燮 馮至 杭約赫 冀?jīng)P 羅寄一 魯黎綠原胡風牛漢 馬逢華 穆旦 唐祈 唐湜 屠岸 王佐良 袁可嘉 曾卓 鄭敏 中國新詩的收獲季節(jié): 七月詩派:以胡風、冀?jīng)P、曾卓、魯黎等為代表 九葉詩人以鄭敏、穆旦、袁可嘉、杜運燮等為代表 西南聯(lián)大代表詩人馮至,寫出水平相當高的《十四行詩》(共27首)。 4、1949年至1976年(群星璀璨) 昌耀 方思 郭小川 公劉 賀敬之林亨泰 林泠 流沙河 羅門 洛夫 蓉子 邵燕祥 痖弦 楊喚 羊令野 余光中 張默 周夢蝶 白萩 方含 管管 黃翔 任洪淵 商禽 食指 辛郁 啞默 楊牧 葉維廉 張燁 鄭愁予 由于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新詩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相對的低潮期。這一時期以賀敬之、郭小川等人的政治抒情詩較有影響。其中較有影響力的詩人余光中、痖弦、鄭愁予等在臺灣不受大陸政治環(huán)境影響。 北島 多多 朵思 顧城 海上 胡寬 黃國彬 江河 梁小斌 林莽 劉自立 芒克 敻虹 舒婷 田曉青 嚴力 楊煉 依群 張錯 新時期以后,中國新詩再度出現(xiàn)了異?;钴S的創(chuàng)作局面,以艾青(30s)、流沙河(50s)、公劉(50s)等為代表的“歸來詩人”,在“復出”后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詩作;以舒婷、顧城、楊煉等為代表的“朦朧詩”派,用現(xiàn)代的詩歌寫作技巧勾勒了青年一代的真實心靈世界,把中國新詩推向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6、20世紀80年代 柏樺 貝嶺 車前子 陳德錦 陳東東 陳克華 大仙 丁當 二毛 傅天琳 海子 韓東 何小竹 黑大春 恒平 柯平 孔孚 李亞偉 廖亦武 林雪 零雨 陸憶敏 駱一禾 呂德安 孟浪 默默 南野 牛波 歐陽江河 秦巴子 清平 沈奇 沈睿 石光華 宋琳 宋渠-宋煒 孫文波 唐亞平 童蔚 萬夏 王家新 王良和 王寅 王小妮 西川 席慕容 夏宇 瀟瀟 小海 小君 肖開愚 雪迪 楊克 楊黎 楊平 伊蕾 于堅 于小韋 翟永明 張曙光 張棗 張真 趙野 鄭單衣 鐘鳴 周倫佑 以海子、韓東、王家新、于堅等為代表的新生代(又稱“第三代”)詩人,從不同的藝術(shù)角度來演繹新詩,使中國新詩在20世紀末出現(xiàn)了群雄逐鹿、異彩紛呈的狀況。 7、20世紀90年代 666 阿堅 阿九 安琪 白連春 北村 蔡天新 陳先發(fā) 陳魚 大車 朵漁 范想 高曉濤 戈麥 谷禾 古馬 海男 韓博 韓國強 何房子 虹影 侯馬 胡續(xù)冬 黃燦然 賈薇 劍楓 簡單 簡寧 蔣浩 姜濤 康城 亢霖 藍藍 雷子 冷霜 李紅旗 李南 李偉 李元勝 梁曉明 林北子 林木 廖偉棠 魯西西 呂葉 馬蘭 馬永波 麥芒 莫非 木朵 娜夜 南人 龐培 彭凱雷 普珉 青杏小 若風 ???森子 沈方 沈浩波 沈葦 盛興 施茂盛 樹才 宋非 宋曉賢 孫磊 唐丹鴻 唐捐 唐欣 王順健 王雨之 文虬 雯子 巫昂 吳晨駿 小安 西渡 席亞兵 祥子 徐江 巖鷹 楊鍵 楊小濱 楊子 楊宗翰 葉舟 伊沙 殷龍龍 余怒 俞心焦 雨田 臧棣 張海峰 章平 鄭文斌 周偉馳 朱文 朱朱 作業(yè):以上不同時期詩人代表作請同學們在課外檢索,形成一篇詩歌書單。 二、詩歌的基本類型 根據(jù)詩歌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不同特點,高等教育出版社劉海濤主編的《文學寫作教程》將詩歌大致分為: 抒情詩篇幅短小,語句精練。它是詩人站在內(nèi)視點(“以我觀物”)的思維角度,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主觀化”和“心象化”的藝術(shù)處理,來書寫和表現(xiàn)世界。中國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新詩中的大部分作品歸屬于此類型。 敘事詩一般篇幅較長,而且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但敘事詩因為受到詩歌表達的制約,又比小說和戲劇等敘事文體更簡潔,跳躍性更大,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故事情節(jié)都比小說和戲劇單一。中外詩歌史上,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中國古代的《木蘭詩》《孔雀東南飛》以及現(xiàn)代詩人艾青的《吹號者》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敘事詩。 自由詩是指表達形式活潑自由、不拘一格,在語詞和詩句組構(gòu)中不受格律的影響和制約的詩歌。 格律詩是指依照固定的格套和嚴密的節(jié)奏與韻腳而創(chuàng)作出的詩體。 那么能否這樣說:古詩都是格律詩,新詩都是自由詩?請同學們留言回答。 古體詩使用的語言是古代漢語語言系統(tǒng),也遵循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 現(xiàn)代詩使用的語言系統(tǒng)是現(xiàn)代漢語。 什么是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找找現(xiàn)代人作古體詩的例子,并分析一下他們作得如何? 民歌是由勞動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并在民間廣泛流傳、影響較大的詩歌樣式。 散文詩的歷史并不很長,它是在近、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并發(fā)展起來的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詩特點的文學樣式。推薦:屠格涅夫《散文詩》、泰戈爾《新月集》、紀伯倫《沙與沫》、魯迅《野草》 本期寫作課堂推送到此結(jié)束,下期:詩歌的審美特征與寫作方法。 詩歌書單:(整理自201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詩歌作品推薦) 李白:《俠客行》《將進酒》《蜀道難》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雪萊:《西風頌》 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博爾赫斯:《玫瑰》 狄金森:《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葉芝: 《當你老了》 泰戈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你一定要走嗎?》 倉央嘉措:《無題》《那一世》《問佛》 扎西拉姆 多多:《見與不見》《班扎古魯白瑪?shù)某聊?/span> 胡適: 《夢與詩》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艾青: 《我愛這土地》 李金發(fā):《棄婦》 胡風: 《夕陽之歌》 聞一多:《一句話》《死水》 徐志摩:《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偶然》 《殘破》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別丟掉》《笑》《情愿》 戴望舒:《雨巷》《秋夜思》《在天晴了的時候》 卞之琳:《斷章》 《寂寞》 余光中:《鄉(xiāng)愁》《等你,在雨中》 顧城:《生命幻想曲》《規(guī)避》《一代人》《遠和近》《我是一座小城》《等待黎明》 舒婷: 《致橡樹》《這也是一切》《獻給母親的方尖碑》《雙桅船》 海子: 《亞洲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黑夜的獻詩》《九月》《祖國,或以夢為馬》《春天,十個海子》 北島: 《一切》《走吧》 西川: 《哈爾蓋仰望星空》 木心: 《從前慢》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古樂府》《青春》《抉擇》 余秋雨:《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三毛:《如果有來生》《七點鐘》《想想你,花兒就開了》 汪國真:《葉子黃的時候》《給我一個微笑就夠了》《我知道》《你可知道》《熱愛生命》《旅程》 李紀磊:《水調(diào)歌頭——仲秋》林白:《過程》 謝謝閱讀 傳朱子理學, 作武夷文章。 一起分享,一起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