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蕓(1851—1817),字生甫,清嘉定縣南翔鎮(zhèn)人。 李賡蕓像 祖父李芳,國子監(jiān)生,早卒,其后妻許氏稟性慈惠,善待前妻所生之子李夢璁,視如己出,盡心撫養(yǎng),將其培育成才。李夢璁即為李庚蕓之父,字登五,號蓼園,工詩畫,乾隆七年(1742)進士,歷任江西萬安、建昌、樂安、信豐、臨川、上高、鄱陽、贛縣、安陸知縣,饒州府、贛州府同知,寧都州、贛州府知府,所到之處,均以廉潔自持、政清民服而聞名。卒后,貧不能斂,同科舉人金甡為之經(jīng)紀,始歸葬于嘉定。贛人念其恩德,祀其于江西名宦祠。 李庚蕓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秀才,五十一年成舉人,五十五年進士及第。授任孝豐知縣,后署理德清縣,調(diào)任平湖縣。嘉慶三年(1798),被密薦于嘉慶帝,嘉慶特旨向浙江巡撫阮元詢問其操行,元奏曰:守潔才優(yōu),為浙中第一良吏。遷處州府同知,調(diào)嘉興海防同知。八年,署理臺州知府,嘉慶手詔特批:此人可用。擢嘉興知府。十六年,父卒,回鄉(xiāng)服喪。后起為福建汀州知府。十九年,調(diào)漳州,擢汀漳龍道員。次年,遷按察使,署布政使。 今浙江平湖 今福建漳州 賡蕓所在有惠政,得民心。在平湖時,因該縣先賢陸隴其曾任嘉定知縣,為康熙間著名廉吏,賡蕓拜謁其祠,誓秉公守法,造福平湖。其在處州時,水災歲歉,米價騰踴,而鄰州金華,則因貨幣投放量不足,通貨緊縮,錢價虛高,賡蕓奉命兼辦兩府災賑,錢貴賑錢,米貴賑米,錢價、米價都得到平抑。在嘉興時,遇水災、賑濟之事,盡力排解,一如處州之法,又設粥廠賑濟災民,巡撫阮元深倚重之。元督理浙江漕糧,官、軍、民均無異議,這主要歸功于采納了庚蕓之策。漳州百姓遇爭分不訴諸官府,而常用械斗來解決。這是因為,之前的官員接到百姓訴訟后,不但不及時結(jié)案,判案有失公允,且需花費高額訴訟費。賡蕓召集父老,與之相約:“有來訴者,誓革前弊;不訴而斗,誓以兵除之。毋嘗試,毋恃賄脫,皆唯唯退”(光緒《嘉定縣志》卷十六《宦跡》)。旣而,民有斗者,立督營兵捕之,斗者大懼,賡蕓趁勢勸導說:吾之公堂,允許訴訟者直接進入,你們何苦械斗?即命衙役帶械斗雙方赴公堂,孰是孰非,即刻判明,且無一文花費。從此,械斗之風逐漸平息。 不久,下屬龍溪縣某姓械斗,縣令懦弱不能治。時署理平和知縣的朱履中,內(nèi)狡外樸,賡蕓視其人若可用,請于督撫,委其署理龍溪縣。久之,不能辦。賡蕓率兵往治,亦無所得,花費公款七百兩,與履中共同分擔。離開漳州時,因所監(jiān)造戰(zhàn)船未竣事,家人借履中銀兩以畢事,賡蕓并不知情。及賡蕓署理布政使,履中因不稱職而改任教職,此前挪鹽課五千余兩,中飽私囊,此時難補虧空,計無所出,遂上呈督撫,稱虧空是因賡蕓索賄所致。督撫合詞密奏于朝廷,遂罷官聽審。審訊時,浙閩總督汪志伊主張嚴辦,福建巡撫王紹蘭附和其議,委派知府涂以辀令賡蕓承認莫須有的罪行,聲色俱厲,要求具結(jié)供狀,百般摧辱。賡蕓恐繼續(xù)為其所侮,遂自縊而死。時為嘉慶二十二年(1817)正月十八日,卒年六十七歲。 事情傳到朝廷,嘉慶帝覺察到其中必有蹊蹺。命吏部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重新審理,真相大白后,判令朱履中抵罪,浙閩總督汪志伊、福建巡撫王紹蘭也被罷官。福建副貢生林光天等鄉(xiāng)紳,感賡蕓之廉能,哀賡蕓之不幸,亦特意上書呈郎熙昌、王引之,稱頌賡蕓之功績,為其鳴不平。其文略曰:“故藩李公,持躬謹飭,蒞事精勤,抱愨懷忠,安良戢暴,平反疑獄,囹圄無冤,禮士愛民,窮黎存活。蒞漳時,首械書役,蠹風斂跡。其止息斗爭,如龍溪歸德堡民,仇殺多年,一經(jīng)勘斷,兩造冰釋;其禁戢萑苻,如漳屬九龍嶺,扼要防守,商旅坦行。海盜蔡可、黃鐘皆被拿獲。其它善績,不可彈述。詎意本年正月,卸事身故,貧無以殮,家無以炊。省會士庻,拈香拜臨。汀漳人民,設位吊祭。共抒哀思,恨無以報,請捐建遺愛祠,以慰輿情,而存公義云云?!崩赏醵?,奏于朝廷,嘉慶帝如夢方醒,幡然悔悟,在奏章上朱批“良吏”二字,特旨為李庚蕓建遺愛祠。 李庚蕓孝敬父母與繼母,敦勵品節(jié),受學于錢大昕,通《六書》《蒼雅》《三禮》,明于歷代官制,文有根柢,詩有風骨,慕許愼之學,故自號許齋。著有《炳燭篇》《稻香館詩文稿》?!侗T篇》一書于子部、史部、金石之疑偽及唐宋以來之官制,考訂尤詳密。 李賡蕓 篆書四言聯(lián) 曾刊訂錢大昕所輯《洪文惠年譜》《洪文敏年譜》《陸放翁年譜》《王伯厚年譜》《王弇州年譜》,合編為《孱守齋所編五種年譜》,并為錢氏所著《廿二史考異》《三史拾遺》《諸史拾遺》《潛研堂金石跋尾》作跋。與邑中同輩及后輩文士亦過從甚密,曾為張承先、程攸熙《南翔志》,李澗、孫景董《益學資聞》,蔡泳《新菊譜》,金元鈺《竹人錄》,諸廷槐《嘯雪齋詩集》,范澄《自怡草》等書作序。嘉慶十一年(1806),與葉昱等與南翔猗園豐樂亭合祀李流芳、李宜之、張鴻盤三位鄉(xiāng)賢,作《猗園祭三先生詩》,并刻石紀念。另有部分詩文散見于張承先、程攸熙《南翔鎮(zhèn)志》、光緒《嘉定縣志》等書。 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刪) 作者:寄廬;編輯:周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