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向敦煌行進(jìn)的路上,隨處可見或三五棵或一排排的俊逸的白楊,像整齊站立的哨兵,銀白的枝干,濃綠的葉子,特別好看,我忽然想起,這就是我高中時學(xué)的那篇課文《白楊禮贊》里所贊頌的白楊樹吧?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這就對了,這一定是茅盾先生描寫的白楊樹,不愧是大家手筆。我有幸親眼目睹了他筆下的白楊樹,上學(xué)時背過N編的課文,終于在這里找到了原初。
已是晚上八點,由于時差的關(guān)系,這里還是在日落時分,天還亮著。 汽車將我們帶到了敦煌市。
我有些迷惑,這就是敦煌市?沙漠呢?根本看不到沙漠,眼前的敦煌市與內(nèi)陸的城市基本沒有差異。奔馳的車流,寬敞的街道,繁華的商廈酒店,郁郁蔥蔥的樹木,是個很不錯的中等城市,完全不是我想象邊塞小城的樣子啊。
看到的和想到的永遠(yuǎn)不在一條線上。不知是看了什么書還是時空錯亂,反正敦煌在我的想象中應(yīng)該是個荒涼的小縣城,周邊有幾座石窟——莫高窟,也許是人家描寫的是幾百年前的敦煌吧。
第二天汽車將我們帶到了夢想已久的月牙泉、鳴沙山。這真是一個將夢想變成現(xiàn)實的時代!以前的不可能現(xiàn)在都變成了可能,很慶幸我們生在了這個時代,生在了可愛的中國。
回歸正題,當(dāng)鳴沙山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雖然之前看過太多圖片,還是覺得很震撼,所以,紙上得來終覺淺,還是當(dāng)行萬里路呀。
我們出去旅行,總是希望以自己熟悉的地方差異越大越好,才會更新鮮更刺激,那么這里一定會滿足你的愿望。
一座座巨大的金山,起起伏伏的優(yōu)美的弧線,長長的、緩慢的駱駝隊伍,配上深遠(yuǎn)湛藍(lán)的天空,仿佛來自遠(yuǎn)古,仿佛一生一世,從容而安穩(wěn)。
這里的沙山在晴天或有人從山上滑下時會發(fā)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
最神秘神奇的是月牙泉。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這里風(fēng)很大,想象著,這么一點點的泉水,應(yīng)該很快被埋沒吧,可是偏不,因為地勢的關(guān)系刮風(fēng)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yuǎn)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它真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百度云: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因“泉映月而無塵”、“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
這里一點都不荒涼,反而是一種炫目的存在,所有到這里來的人都會感到深深的滿足,你會深深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你可以在滾燙的沙子里打滾兒,可以擺各種逆天的造型,你可以盡情的釋放的情緒,都不顯得突兀。因為在巨大的沙山面前,在包容的大自然面前,一個人是顯得那么渺小,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存在,這也是它的奇妙之處吧。浩瀚與細(xì)小,荒漠與艷麗,形成鮮明的對照。
去鳴沙山月牙泉,你盡可以夸張的裝扮自己,最好把自己打扮成一朵艷麗的沙漠之花。一定要帶炫酷的墨鏡,買一頂別致的帽子,用最鮮艷、最漂亮的紗巾把自己的頭部和身體裹住,再穿上橘黃色的沙地靴。騎駱駝去吧,去沙漠里打滾吧,去月牙泉拍照吧,去呼喊,去歡笑、去釋放你的能量吧!
在這里不能不騎駱駝,這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我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駱駝,他們那巨大的身軀讓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觀察著這些駱駝:他們似乎有一絲不情愿,并不是快樂的,那一瞬間,我心里涌起一股歉疚的感覺,甚或是心疼,覺得很對不起他們。此刻的我,既想體驗在沙山中行走的感覺,又覺得虧欠他們,在心里一直說著對不起,我是不是很虛偽呀。
而當(dāng)我騎上駱駝的時候,我察覺他們并不如我們想象的、看到的那樣溫順,他們也是有性格的。我騎著的是一只身形巨大的、老齡的駱駝。它依仗自己經(jīng)驗豐富,老想沖出隊列,甚至挑逗、沖撞它前面的小駱駝,嚇得我心里怦怦直跳,緊緊抓住繩子,唯恐把我掀翻下去。還好,最后他還是慢慢回歸隊伍,終于平安的回到了出發(fā)的地方。也許是我膽子小,好多人一邊騎著駱駝,一邊拍照,我卻不敢。
此刻太陽照在金山上,山腳下那一片小綠洲,環(huán)繞著一彎清澈的月牙泉,兩個世界的場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轟鳴的滑翔機在深遠(yuǎn)的藍(lán)空中目空一切,瀟灑自如。當(dāng)我把目光投向遠(yuǎn)處,啊,沙山、緩慢行走的駝隊,駱駝上花枝招展的游人,又是一副絕美而又奇異的畫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帶著不舍的心情,大巴又將我們帶向一處佛教藝術(shù)圣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洞窟大小不一,現(xiàn)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千年的敦煌壁畫色彩至今仍華美艷麗,所表現(xiàn)的人物和內(nèi)容豐滿而有寓意,代表了我國佛教壁畫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它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shù)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中心。1987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也許我不懂壁畫藝術(shù),總感覺這里不是我想象的樣子。也許是太珍貴的緣故,仿佛所有的壁畫都裝在了抽屜里、盒子里。是必須這樣保護(hù)嗎?
四大石窟中,除了麥積山石窟,我都看過。我最喜歡大同的云岡石窟。那里的洞窟是開放的,洞窟里的佛像色彩艷麗、造型豐富,栩栩如生,仿佛與人更親近,更接地氣。反而是這里的高大的白楊樹特別漂亮,直聳云天。
再美的景色也不能久留,行程在即,我揮一揮手,帶著深深的滿足和些許遺憾,告別了壯美的大西北!
謝謝一路同行的親人和朋友們,有機會,我們再啟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