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guān)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76年1月8日,偉大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 在周總理離開的幾天后,人們抱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他一生鞠躬盡瘁的辦公室整理遺物。 桌上的一切似乎還存有溫度,一如往常給人一種總理不曾離開的錯覺。 秘書默不出聲地拉開抽屜,里面整整齊齊地疊放著總理生前處理過的文件。 就在整理遺物的過程中,他們在抽屜里發(fā)現(xiàn)一封未曾見過的文件。 仔細一看,文件上還帶有毛澤東主席遒勁有力的簽名。 眾人面面相覷,小心翼翼地打開這一封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dāng)眾人看完這封文件后,眼淚也止不住地落下來。 這不僅僅是一封文件,更是總理的“良苦用心”。 那么文件上究竟是何內(nèi)容,竟能讓周總理不惜違背毛主席的意愿,也要讓它成為秘密呢? 想要探究其中的真相,還得從文件中的主人公鄧穎超說起。 女中豪杰鄧穎超1904年2月4日,鄧穎超出生在廣西南寧的鎮(zhèn)臺府。原本應(yīng)該過著錦衣玉食般生活的她,卻因父親鄧庭中“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并沒能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童年。 在她出生之前,鄧庭中已有了三個兒子。在得知續(xù)妻楊振德誕下一名“千金”后,他并不由此感到高興,反而執(zhí)意要將這個孩子送人。 都說孩子是一個母親的底線,鄧庭中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惹怒了楊振德。與一直被壓制的女性不同,楊振德手持菜刀,強烈譴責(zé)鄧庭中這種不仁的行為,用自己的剛烈贏得了這場家庭鬧劇中的勝利。 在母親的保衛(wèi)下,剛出生的鄧穎超躲過了“慘遭遺棄”的不幸。 在鄧穎超七歲那年,鄧庭忠因得罪了頂頭上司被發(fā)配至邊疆服役。至此,鄧穎超也正式開始了與母親楊振德相依為命的日子。 鄧穎超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邊謀生,邊學(xué)習(xí)。 而此刻的人們也絕對想不到這個“歷盡波折”的女娃娃在今后會有怎樣一翻經(jīng)綸濟世的作為。 在她12歲那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入學(xué)于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xué)校,即今天的河北師范大學(xué)。 這所學(xué)校,可以說是她進身革命的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開啟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高潮,也是鄧穎超成長路上的一個高潮。 而這一年的鄧穎超,僅有15歲,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她都只能稱得上是一個“還需長大的孩子”。而她報國的決心,卻遠遠超過了15歲這個稚嫩的年紀。 五四運動爆發(fā)時,鄧穎超與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的學(xué)生一起成立“女界愛國同志會”,她和同學(xué)一起呼吁女性走出家庭、爭取獨立。 同年10月,天津男、女學(xué)生組成新天津中等以上學(xué)校學(xué)生聯(lián)合會,在此,“新學(xué)聯(lián)”成立,“男女平等”的話題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與此同時,鄧穎超還被選為新學(xué)聯(lián)部門中演講委員會委員長。 年僅十五歲的鄧穎超,身上早已展現(xiàn)出超乎年齡的果敢與勇敢。她懷抱著一腔熱血毅然投入革命,在后來的日子更是積極投身于女權(quán)運動。 五四運動期間,她還與周恩來、馬駿等人共同領(lǐng)導(dǎo)愛國運動,并共同組織了“覺悟社”。也是在這個階段中,鄧穎超與周恩來,兩位熱血沸騰的青年,在共同追求的指引下,互相吸引,心心相印。 在革命推進的過程中,鄧穎超與周恩來產(chǎn)生了越來越深厚的情誼。這不僅僅是愛情,更是革命般的戰(zhàn)友情。他們共同守護國家,奔赴在革命的第一線。 1920年,鄧穎超到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而周恩來則遠赴法國留學(xué)。 在感情面前,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阻礙;在感情面前,一切困難也都可以被磨滅。隔著陸地與汪洋,鄧穎超與周恩來這份真摯的感情,情誼未曾減少半分。 遙遠的距離并不能阻隔他們的真心,他們依靠張張信紙維系思念,從中國傳至法國,又從法國迂回中國。 一張張信紙將兩岸的距離縮短至兩顆心的距離,在汪洋中穿梭,在真心上跳動。 1925年鄧穎超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同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jié)婚,一對新婚佳人喜結(jié)連理。 他們的婚禮并沒有華麗的儀式,也沒有滿座的高朋。只有兩顆熾熱真摯的心,在久別重逢后定下一生的誓言。 周恩來說:“還記得當(dāng)年在天津開大會嗎?你第一個登臺發(fā)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愛是永遠突然降臨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都可以是心動的證明。 由于雙方工作任務(wù)上的繁忙,即使已結(jié)婚的他們,也是聚少離多。 婚后的第一年,鄧穎超被選為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婚后的第二年,她又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而此刻的周恩來,也正在自己的工作上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忙著各自的事業(yè),在自身的崗位上砥礪前行,似乎不曾交集。實際上,他們所堅持的道路,永遠通往同一個目的地。 他們常常只能用書信來敘說對對方的思念。在信中,周恩來寫下:“我這一生都是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 在真正的愛意面前,一切不可打破的常規(guī),都會因為你而綻放出不一樣的花來。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共產(chǎn)黨在各方面都面臨重重威脅。為進一步對中國的革命事業(yè)進行分析和規(guī)劃,也為保護剩余的革命力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lǐng)下,艱苦長征之路開始了。 長征兩年,作為一名女性,鄧穎超從未將自己歸為特殊的一方。 她同部隊一起渡過洶涌金沙江,翻過險峻的夾金雪山,穿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吃草根、喝泥水,吃穿住行,從不因為自己的身份搞特殊,也從不為部隊拖后腿。。 更難想象的是,在1934年長征開始之前,鄧穎超便因不幸感染肺結(jié)核而身體虛弱,在長征時,她也常常因為身體透支、勞累過度而大口吐血。 在長征時她幾次面臨生死危機,并且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下完全沒有藥物可以醫(yī)治,全靠她個人的意志力硬抗。 有一次,在她和周恩來同時發(fā)著高燒時,她毫不猶豫地將僅有的一只退燒針留給了周總理。 誰說女子不如男,鄧穎超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 這樣一位女中豪杰,無論是后來的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還是在未來的改革開放時期,都向世界展現(xiàn)了她不一樣的“英姿颯爽”。她真正讓“巾幗不讓須眉”的含義得到了一個極好的詮釋。 以身作則的周總理“我是人民的總服務(wù)員,要為人民服務(wù)而死?!睆恼迨辏芸偫韴允卦谧约旱膷徫?,不辭辛苦,身體力行。 盡管身為國家總理,他從未因職位的處尊居顯而顯得高高在上。 在抗戰(zhàn)時期,國家物資緊缺,全國上下緊衣縮食。 在43年,總理四十五歲生日的那一天,辦事處的幾位同志為了替總理慶祝生日,自作主張多燒了幾道菜肴。 總理看到后,面露不悅,認為他們過于鋪張浪費。 在同志解釋原因之后,他才想起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祖國的一切大小事務(wù)他都親力親為,一切細節(jié)他都洞察如絲,到自己身上,卻連生日都忘得一干二凈。 他將這幾道菜肴分給下屬共享,自己卻只是簡單吃了一碗長壽面。良思許久,他提筆寫下《我的修養(yǎng)要則》。 七條簡要有力的要則,是對自己的要求,是自己更加明確的心志。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周總理便十分重視對黨內(nèi)干部的作風(fēng)的培養(yǎng)。他明確要求各位干事用權(quán)為民,不可利權(quán)謀私,必須用權(quán)于民。 他在1963年的中共中央和國務(wù)院直屬機關(guān)負責(zé)干部會議上,明確指出領(lǐng)導(dǎo)干部要過好“思想觀”、“政治觀”、“社會關(guān)”、“親屬關(guān)”和“生活關(guān)”這五關(guān)。 這其中的“親屬關(guān)”,也正是他將那封毛主席親自下發(fā)的文件“扣押”的重要原因。 1974年,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中央政治局關(guān)于四屆人大人事安排的工作會議。會議上,張春橋提議要給鄧穎超同志安排一個副委員長的職位。 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鄧穎超作為蔣介石批準的六位保證代表里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的國內(nèi)陸位早在那時就已經(jīng)得到了肯定。所以對于張春橋同志所提出的意見,政界一致通過。 考慮到周總理可能會不同意會上的決議,毛澤東主席在這之后不久,就親自下發(fā)了一張手令,里面特別寫道:我同意在四屆人大上安排鄧穎超同志一個副委員長的職務(wù)。 沒想到的是,即使有毛主席的一紙手令,也沒有動搖周總理鐵了心的決定。這張手令也因此“銷聲匿跡”,不曾出現(xiàn)。直到總理逝世,才得以“重見天日”。 而總理又為何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自己的妻子“升職加薪”呢? 這不僅僅是因為周總理思慮周全,同時更是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妻子。畢竟鄧穎超曾主動提議將自己的工資降為五級。 她從不在意自己所付出的和收獲的是否成正比,也不在意職位的高低。她只是在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是否能多為國家多做貢獻,能否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這一點,也是這對夫妻倆的共同點。他們從不在職位和薪水上為自己謀私利而斤斤計較,他們永遠以民為先,竭盡全力為大眾謀福利、謀幸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與人民共進退,與國家共進退。 當(dāng)一個人身居高位,周圍的一切風(fēng)吹草動都有機會成為閑言碎語,從而落為把柄。 周總理也深知這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他決意不讓鄧穎超坐上副委員的位置。 這既是為了避嫌,更是為了杜絕政壇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風(fēng)氣。 早在多年前,總理便已考慮到了這一點。 鄧穎超作為國內(nèi)影響重大的女性之一,她擔(dān)任再重要的職位都不為過。 而周總理卻說:“只要我當(dāng)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在政府任職?!?/p>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總理負責(zé)組建、篩選國家部委員候選人,人人都認為盡職敬業(yè)的鄧穎超應(yīng)該在政府擔(dān)任一個部長的職位。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總理并未為鄧穎超安排部長的職位,更是沒有給她安排任何職位。而對于這種做法,鄧穎超毫無怨言,她始終用行動支持總理的決定。 作為最了解總理的人,她懂得他所堅持的原則,理解他心中的大公無私。對于總理多次在職位方面壓低她,她總是毫無怨言說到:“我很理解?!?/p> 嘔心瀝血的革命夫妻自1925年8月8日,周恩來與鄧穎超修成正果,正式結(jié)為夫妻以來。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共同保衛(wèi)祖國。 周總理清正廉潔,心懷大義,無論于自身,還是于組織,他都以身作則,立身先行。 就算是至親的親人,他也絕不偏袒。于公于私,他真正做到嚴于律己,恪盡職守,深謀遠慮。 鄧穎超全身心投入祖國建設(shè)之中,不為自身謀權(quán)貴,而為國家謀希望。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她忙前忙后,又是撐起孤兒的一片天。 在其位,謀其職。而她在其位,謀希望。多多益善對于她來說,不曾放在權(quán)貴上,而是永遠寄存于人民幸福之上。 同時,在一次又一次遭遇到周總理的“不平等對待”時,她無怨無悔,全力支持。 作為一名妻子,她全心全意將自己托付給了丈夫,她理解丈夫不被別人了解的良苦用心;作為一名下屬,即使上頭領(lǐng)導(dǎo)是自己的枕邊人,她也從不逾越。 中央賦予鄧穎超副委員職責(zé)一事,一直被周總理塵封在抽屜里,所以就連是當(dāng)事人的她,對此也毫不知情。 而當(dāng)這一神秘文件在1976年的某一天被揭開面紗,她終是說了一句:“我理解他。”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攜手走來,度過漫長歲月。時間能帶走生命,但它永遠不能泯滅真情。 這一對為祖國嘔心瀝血的革命夫妻,人民終將永生銘記。 民眾心中永遠的傳奇1976年,是沉痛的一年。周總理在經(jīng)受了長久的病痛折磨后,永遠離開了他所熱愛的土地。 一句響亮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響徹中華大地,貫穿歷史長河。 自1917年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以來,至1976年于北京溘然長逝,周總理耗盡畢生的精力,堅定走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道路上,帶領(lǐng)著中國共產(chǎn)黨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未來。 現(xiàn)如今的中國,國泰民安、國力強盛,在國際上更是擁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 回觀歷史,僅在幾十年前,中國還在遭受列強不斷的侵害,在國際上更是毫無地位可言。 今昔對比,這一切的光榮與奇跡,都與偉大的周總理分割不開。 依稀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還處于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況,國力也并不強盛。 1949年,中國的第一次閱兵儀式,可謂是萬眾矚目。在閱兵儀式上展現(xiàn)我國的武器裝備,是重要的流程之一。 顯而易見,若是裝備過少的話,定會讓他人國家所瞧不起,也會讓剛挺直腰板的中國百姓喪氣。 在當(dāng)時,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戰(zhàn)爭,我國的武器裝備大量損壞。特別是空中武裝,拿得出手的飛機不過17架。 這樣焦灼的情況下,周總理出了一個對策:“飛機不夠,那就飛兩遍?!庇眠@種巧妙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其中也透出一絲心酸。 而在今天,無論是飛機還是火箭,在世界上,我國都屬于領(lǐng)先水平。在今天,飛機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 總理一生無兒無女,全身心投入革命。在出殯那日,十里長街哭聲一片。 人們對于總理的感情是真摯的,“十里長街送總理”,便是最好的證明。他們是祖國的兒女,也是總理的兒女。 周總理用他傳奇的一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終歸在歷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 不負所望,滿懷希望,將傳奇?zhèn)鞒?,讓奇跡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