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zhèn)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一種從容的力量。 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明明無計可施了,還是要各種為難自己,最后讓身邊的人也因受不了我們而紛紛離去。 遇到這種靜不下來時,我們該怎么辦呢?按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不過,當我們身邊無琴亦無酒時,又當如何?所以真的靜不下來時,不妨和筆者一起,讀一讀本期這首禪詩吧!不需要琴,也不需要酒,認真品讀也能得到一絲寧靜。 這首詩來自宋代高僧釋守凈,詩名為《偈二十七首.其一》,全詩短短28個字無一生僻,卻云淡風輕地道出了人生到理。讓我們來品一品: 《偈二十七首.其一》(宋.釋守凈)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關于詩人釋守凈,史書上并沒有太多的記載,只知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一生留下了不少詩作。這首詩是他在爬山時悟出來的,說的就是從容的力量。 詩的首句“流水下山非有意”,先由從山上流下來的溪水起句,水順勢而下,并非刻意,而是一種順應自然的人生狀態(tài)。次句“片云歸洞本無心”也是一樣,云歸洞是因為被風的作用,同樣也并非有意為之。這兩句一開篇,就用了溪水和云朵兩個意象,寫出了一種順勢而為的人生哲理。用“有意”對“無心”,頗具禪意。 但這種順勢而為,是不是略顯懦弱呢?非也!在后兩句中,我們才感受到此詩真正的意思。第三句“人生若得如云水”,用云和水的無心無意,比作人生。 最后一句“鐵樹開花遍界春”,可謂點睛之筆。不執(zhí)著于很多事后,我們反而能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而這種從容是有力量的,它能讓咱們的內(nèi)心獲得真正的快樂。此時,再看這世間萬物,自然就已是鐵樹開花遍界春了。鐵樹開花,本是自然界中最難的事之一,此時卻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這就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通篇這首詩,其實從遣詞上來看并不算高明,沒用任何典故,也沒有用任何生僻字,但卻字字珠璣,每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而從意境上來看,詩人運用溪水、片云兩個意象,比喻人生,最后點出鐵樹開花,數(shù)個意象的運用一氣呵成,可謂絕美。而詩中詮釋的人生至理,也就藏在了很簡單的字句中。這幾點,正是此詩能流傳數(shù)百年,至今仍被人誦讀的原因。 讀完這首詩,總讓筆者想起詩佛王維在《終南別業(yè)》中的千古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想表達的,也是一路閑逛,走到溪水的盡頭,然后靜靜地坐下來,看云卷云舒。釋守凈此詩中的“人生若得如云水”,其實詮釋的也是一樣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唐宋兩朝,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禪詩存世,它們的存在讓詩壇多了一份禪意,也多了一份與眾不同的美。讀這類禪詩時,我們或許體會不到其中的佛法真意,但卻能感受很多不一樣的力量。大家還讀過哪些讓自己感觸頗深的禪詩呢?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