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 ,自以為是,自命不凡。 一個人再厲害,也沒有三頭六臂,不睡也困,挨打也疼,離開了團隊,你可能啥也不是,所以一定要正確的認識自己。 人前風光時,多問問自己:離開位子,你是誰? 把平臺當本事 人貴有自知之明 思想淺薄的人,對自我的認知也很淺薄,一旦外界對自己有一點正面的評價,便會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但實際上,別人捧你,你就是只精美的杯子,人家放手,你可能就是一地玻璃渣子。 為人處世,應(yīng)該保持一種謙卑的狀態(tài),別太自戀,別把平臺當本事。 《百喻經(jīng)》中有一則寓言: 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給他加了點鹽。 菜里加了鹽以后,味道好極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鮮美,是因為有了鹽,加一點點就如此鮮美,如果加更多的鹽,豈不是更加好吃? 回家以后,他把一把鹽放進嘴里,結(jié)果……自然是又咸又苦。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這個故事中的鹽,因為我們的參與,事情做成了,但是并不表示,事情做成都是你的功勞。 鹽,是用來提味的,不能真把自己當成一道菜。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錯把平臺當成了本事。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絕大部分情況,都是平臺在成就了自己,而不是自己在成就了平臺。 做人,永遠不要高估自己,個人能力固然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平臺,很難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遇到一個好平臺時,要懂得珍惜,努力將平臺的資源和優(yōu)勢,轉(zhuǎn)化成自身的價值。 這樣即使離開平臺,依然能夠獨擋一面,風云再起。 把位子當能力 一個人在某個位置時,自然會得到相應(yīng)的待遇,而一旦離開,往往就是天壤之別。 所謂人走茶涼。 當你身居高位,你以為別人巴結(jié)的是你,其實只是你的權(quán)力;當你不在位的時候,你才能看清現(xiàn)實……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寵臣繆賢犯了罪,擔心趙王會殺掉自己,就打算潛逃到燕國。 他的門客藺相如,問他原由。 繆賢說:以前曾和大王到邊境與燕王會面。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表示原意和我做朋友,他很看重我。 藺相如勸道:燕國弱小,趙國強大,當時你是趙王的心腹,他自然會巴結(jié)你。 但你一旦失去你的位子,以罪人的身份逃道燕國,燕王不但不會收留你,反而會因懼怕趙國,將你獻給趙王。 后來,繆賢聽從藺相如的勸告,想趙王請罪,趙王也赦免了他,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藺相如的一番話,撕下了多少風云人物的遮羞布。 離開了位子,你是誰? 一根稻草用來綁大閘蟹,它就能賣出大閘蟹的價格,而一旦和大閘蟹分開,那稻草就一錢不值,甚至可能被扔到垃圾桶。 所以,不妨問問自己:現(xiàn)在的成績是能力使然?還是位置使然?沒有現(xiàn)在的位子,還有人認可我嗎?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真正決定你能夠走得穩(wěn),走得遠的,不是位子,而是與之匹配的能力。 把圈子當人脈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九月十九日,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談到圈子問題,曾國藩寫道: 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大概意思是說: 如果我要學孔子、孟子一樣做一個圣人,那就日夜孜孜不倦,像孔孟一樣學習,誰能抵擋得住? 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么,即使天天與堯、舜、禹、湯住在一起,依舊他是他,我是我,與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圈子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個價值交換網(wǎng)絡(luò)。 很多人以為,圈子代表著人脈,認識了牛人,就融入了圈子,就擁有了人脈。 殊不知,如果無法擁有與對方對等的價值,那么,在對方眼中,你只是個拖累。 你能交到什么樣的朋友,歸根到底是由你的實力決定的。 誠如曾國藩所說,要自己立志,要孜孜不倦的努力,要讓自己有價值,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 這是一切的根本。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關(guān)鍵有多少人認可你。 人脈不是你和多少人打過交道,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 如果自己沒實力,再多的圈子也沒有任何意義。 余生很長,與其在圈子上浪費時間,不如學會在低調(diào)中努力。 當你足夠努力,足夠優(yōu)秀,你才能獲得真正的人脈。 《道德經(jīng)》種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一分本事說一分話,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里要清楚。 無人時,不妨捫心自問:當下的成功,是自己的能力使然?還是同行的吹捧?還是平臺的支持? 不能把平臺當本事,把位子當能力,把圈子當人脈,要看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yōu)勢和劣勢,這樣才不會誤判形式,遭遇人生的滑鐵盧。 末俗以繁華相尚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惜吾不及古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號:jybxl6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