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盛衰論,是啥意思呢:盛衰不用解釋,關(guān)鍵就是這個"方"。在這里,方當(dāng)違背講,~命。我搜索了網(wǎng)上的解釋,幾乎沒有講這個字的意思的。換言之,方盛衰論,講的就是違背了盛衰的理論。什么是盛衰?就是陰陽失衡而引起的病癥。本篇講的也就是違背了陰陽平衡以后產(chǎn)生的病癥。)(80.素問·方盛衰論 新解析)1/1---1/4--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雷公向黃帝請教道:人體陰陽之氣多少盛衰的情況如何?陰陽之氣怎樣是逆癥?怎樣是順癥?) 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黃帝回答說:陽氣的運行是從左至右,陰氣的運行是從右至左;老年人之氣的運行是從上到下,少年人之氣的運行是從下到上。因此,陽氣歸于春夏病就能康復(fù),歸于秋冬則會死亡。與此相反,陰氣歸于秋冬病人就能康復(fù),歸于春夏則會死亡。所以無論是氣多或氣少,只要與時令之氣相逆都會導(dǎo)致厥癥。)(【原文】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 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1。 【譯文】雷公請求詢問說:氣的盛衰,哪一種是逆?哪一種是順? 黃帝回答說:陽氣主升,其氣從左而右;陰氣主降,其氣從右而左,老年之氣先衰于下;少年之氣先盛于下,其氣從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見陽證陽脈,一陽歸陽,則為順為生,若見陰證陰脈,如秋冬之令,則為逆為死。反過來說,秋冬之病見陰證陽脈,以陰歸陰,則為順為生。所以不論氣盛或氣衰,逆的都是短缺。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天氣人氣的順逆問題,多少者,陰陽之氣的多與少也。四時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陽從左者,謂春夏之氣從左而行于右;陰從右者,謂秋冬之氣從右而行于左。老者之氣,從上而下,猶秋冬之從上而方衰于下;少者之氣,順下而上,猶春夏之氣從下而方盛于上。是以春夏之氣,歸于陽之從左而右,氣之從也,故為生氣;歸于秋冬之從右而左,氣之逆也,故為死氣。反之,謂秋冬之氣,歸于陰之從右而左為生氣,歸于春夏之從左而右為逆,是以氣之無論多少,逆者皆為短缺也?!?strong style="color: rgb(47, 47, 47);text-indent: 32px;white-space: normal;">1.天氣人氣的順逆問題 —————————————————— 【注釋】1.厥:(jue缺)古通“缺”。短缺、缺乏?!?/span>晏子春秋卷五·內(nèi)篇雜上》:“陰水厥,陽冰厚五寸?!薄?/span>史記》:“是以湯武至尊嚴(yán),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span>) 問曰:有余者厥耶?(雷公問道:氣多而有余也會形成厥癥嗎?)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 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求陰不審,審,審查。不審,指無法探明原因。黃帝回答說:陽氣一概上逆而不下降,厥冷之癥就會從足底蔓延到膝部。少年人在秋冬兩季患上這種病癥則會死亡,老年人在秋冬兩季患上這種病癥便能康復(fù)。陽氣上逆而不下降必然產(chǎn)生頭痛癥及其他巔頂疾患,這種情況既在陽癥中不能求得證象,又在陰癥中不能探明根源。病人五臟所在的部位之間懸隔不通,沒有顯著的形癥可以驗證,如同置身曠野之外,又似藏身空室之內(nèi),氣息微弱得可以預(yù)見其死期將不超過當(dāng)天。因此,五臟之氣虛少的厥癥常使人胡亂作夢,并且五臟之氣虛弱得越厲害則夢境越是離奇迷亂。無論三陽經(jīng)的脈氣懸絕,還是三陰經(jīng)的脈象細微,其表現(xiàn)都是五臟之氣虛少的證候。)(【原文】問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1,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 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 【譯文】雷公又問:氣有余也能是短缺嗎? 黃帝答道:陽氣一上而不下,陰陽兩氣不相順接,則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見病則死,而老年在秋冬見病卻可生。陽氣上而不下,則上實下虛,為頭痛癲頂疾患,這種厥病,謂其屬陽,本非陽盛,謂其屬陰,則又非陰盛,五臟之氣隔絕,沒有顯著征象可尋,好象置身于曠野,伏居于空室,無所見聞,而病勢綿綿一息,視其生命,一天不滿一天了。所以,氣虛的厥,使人夢多荒誕;厥逆盛極,則夢多離奇迷亂。三陽之脈懸絕,三陰之脈細微,就是所謂少氣之侯。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氣有余也是短缺的問題,一上不下,寒厥到膝者,陰氣自下而上,從井而至合也。陰氣上行,秋冬之令也,故老者為順,少者為逆。此蓋以人之陰陽,而應(yīng)天地之四時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陽氣自下而上于巔頂也。陰陽二氣,上下相同,猶天之寒暑往來,四時之生長收藏。夫肌腠氣分為陽,經(jīng)脈血分為陰,陰氣生于陽,陽氣生于陰。故曰所出為井者,陽氣從陰而出于脈外之處為井也。所入為合者,陰氣從陽分而入于經(jīng)脈之中,亦從井至合而與榮血相會,故曰所入為合。蓋自井至合,則五行之氣已周,復(fù)散行而上也。誠觀寒厥之病,始于肘膝而不能回陽,則漸至額顱皆冷,此陰陽血氣生始出入之要道,學(xué)者不可不細加參求。夫老從上,少從下,此老幼百年之四時也。陽順左,陰順右,此天地一歲之四時也。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此一日之四時也。因是老者一歲之中有春夏,一日之中有春夏,少者一歲之中有秋冬,一日之中有秋冬,能順一歲一日之四時,則百歲之氣皆順矣。豈老者只行秋冬之令,而少者單行春夏乎?此蓋以天之四時,合人之陰陽,以人之順逆應(yīng)天之四時,是以不明天地人參合之道,求陽而不得其氣,求陰而不能審其微,以五部而候五時之氣,若隔絕而無征驗矣。夫四時之氣生于五方,人之形身乃神氣之屋宇,若居曠野不知四時之氣也,若伏空室而不知人之陰陽也,綿綿乎天道之細微也。不知天道之微,而欲合人之陰陽,尚不能滿一日之四時,而況能知有歲之陰陽乎?是以少氣之厥,形之于夢,而合于四時,更見微渺之極也?!?strong>2.氣有余也是短缺的問題 —————————————————— 【注釋】1.審:(shěn沈)《文子·微明》:“百言百計常不當(dāng)者,不若舍趨而審仁義也?!薄肚f子·徐無鬼》:“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薄?a target="_blank" href="http://shoufuban.net/search.html?type=0&ref=2&word=%E5%90%95%E6%B0%8F%E6%98%A5%E7%A7%8B" style="outline: 0px;">呂氏春秋·順民》:“故凡舉事,必先審民心,然后可舉?!边@里用為固定、安定之意。) 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zhàn)。(見人斬血借借,雜亂眾多的意思。---因此,肺氣虛少則會使人夢見白色的東西,或是夢見殺人的場面血流滿地,若是遇到肺臟所主的秋季或逢庚辛日的金旺之時,便會夢見戰(zhàn)爭的場面;)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舩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腎氣虛少則會使人夢見人從舟船上落水淹死,若是遇到腎臟所主的冬季或逢壬癸日的水旺之時,便會夢見自己伏身于水中而畏懼驚恐不已;)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肝氣虛少則使人夢見芳香的草木,若是遇到肝臟所主的春季或逢甲乙日的木旺之()時,便會夢見躲藏在大樹底下不敢起來;)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心氣虛少則會使人夢見救火的場面或是雷電交作的現(xiàn)象,若是遇到心臟所主的夏季或逢丙丁日的火旺之時,便會夢見自己的身體被火燒灼;)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筑垣蓋屋。(脾氣虛少則會使人夢見飲食不足而腹餓口渴,若是遇到脾臟所主的長夏或逢戊己日的上旺之時,便會夢見筑墻建房的場面,) 此皆五藏氣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人體平時或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或剛生病時,往往是陰不足,陽有余。我們應(yīng)該“補陰瀉陽”。)合之五診,調(diào)之陰陽,以在經(jīng)脈。(五臟氣虛會做什么夢——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1)(這些都是五臟之氣虛少所誘發(fā)的不同夢境。由于患者陽氣有余,陰氣不足,所以應(yīng)當(dāng)綜合五臟之癥,調(diào)理陰陽之氣,審察十二經(jīng)脈的表里虛實進行治療。)(【原文】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zhàn)。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舩1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筑垣2蓋屋。此皆五臟氣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diào)之陰陽,以在經(jīng)脈。 【譯文】因此肺氣虛,則夢見悲慘的事物,或夢見人被殺流血,尸體狼籍,當(dāng)金旺之時,則夢見戰(zhàn)爭,夢見悲慘的事物。腎氣虛,則夢見舟船淹死人,當(dāng)水旺之時,則夢見大火燔灼而自己伏于水中。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當(dāng)木旺之時,則夢見伏在樹下不敢起身。心氣虛,則夢見救火以及看見陽性之物,當(dāng)火旺之時,則夢見大火燒山。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當(dāng)土旺之時,則夢見作垣蓋屋。這些都是五臟氣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所致。當(dāng)參合五臟見證,調(diào)其陰陽,其內(nèi)容已在《經(jīng)脈》篇中論述過了。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五臟氣虛時做夢的問題,凡此五臟氣虛,乃陽氣有余,陰氣不足,當(dāng)合之五診,調(diào)之陰陽,以在經(jīng)脈而合于四時?!?strong style="color: rgb(47, 47, 47);text-indent: 32px;white-space: normal;">3.五臟氣虛時做夢的問題 —————————————————— 【注釋】1.舩:(chuán船)古同“船”?!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方盛衰論》:“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舩溺人?!?/span> 2.垣:(yuán元)《書·梓材》:“既勤垣墉?!薄对姟ばl(wèi)風(fēng)·氓》:“乘彼垝垣?!薄对姟ご笱拧の耐跤新暋罚骸巴豕铃?,維豐之垣。”《管子·八觀》:“閭闬不可以毋闔,宮垣關(guān)閉不可以不修?!薄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氨M毀其館之垣。”《墨子·備城門》:“周垣之高八尺。”《說文》:“垣,墻也?!边@里用為矮墻之意。)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shù)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并合,診故不明,傳之后世,反論自章。(診有十度,度,衡量;十度,是指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各有二——診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虛實,對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脈息之動本無常體,或則出現(xiàn)陰陽散亂而有偏頗,或則脈象搏動不明顯,所以診察時也就沒有固定的常規(guī)。診病時必須知道病人身份的上下,是平民還是君卿。如果對老師的傳授不能全部接受,醫(yī)術(shù)不高明,不僅不能辨別逆從,而且會使診治帶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點,放棄了另一點,不知道結(jié)合全面情況,加以綜合分析,所以診斷就不能明確,如以這種診斷方法傳授給后人的話,在實際工作中自會明顯地暴露出它的錯誤。)(【原文】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1,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shù)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并合,診故不明,傳之后世,反論自章。 【譯文】診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虛實,對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脈息之動本無常體,或則出現(xiàn)陰陽散亂而有偏頗,或則脈象搏動不明顯,所以診察時也就沒有固定的常規(guī)。診病時必須知道病人身份上下,是平民還是君卿。如果對老師的傳授不能全部接受,醫(yī)術(shù)不高明,不僅不能辨別逆從,而且會使診治帶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點,放棄了另一點,不知道結(jié)合全面情況,加以綜合分析,所以診斷就不能明確,如以這種診斷方法授給后人的話,在實際工作中自會明顯地暴露出它的錯誤。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診察之道的問題,診察之道,除望聞問切,四時五診之外,而更有十度也。所謂度者,即度量也,揣度也。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也。度人脈者,度人合天地而成三部九候也。度臟者,度五臟之奇恒逆從也。度肉者,度人之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裹則壽,不相裹則夭;如病而形肉脫者死。度筋者,手足三陰三陽之筋,各有所起,經(jīng)于形身,病則宜用燔針劫刺也。度腧者,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jīng)脈十二,絡(luò)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jīng),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度陰陽者,度臟腑表里陰陽之氣。盡者,謂盡此法而人病自具也。脈動無常,散在陰而又頗在陽,此病在情志,是以陰陽莫測,脈脫不具,必問后而得之。度上下者,度氣之通于天,病之變化也。度民者,度其貧富樂苦也。度君者,度王公大人驕奢淫逸,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當(dāng)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dǎo)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人之常情莫不惡死而樂生,焉有不聽者乎。度卿者,度其貴賤,封君敗傷,故貴脫勢及欲絕侯王。是以受師不全面,使術(shù)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strong style="color: rgb(47, 47, 47);text-indent: 32px;white-space: normal;">4.診察之道的問題 —————————————————— 【注釋】1.俞:(shù術(shù))古同“腧”。人體上的穴位,“腧穴”的省稱。所謂“俞”,即五臟血氣輸轉(zhuǎn)傳布之意。血氣輸轉(zhuǎn)傳布于背部所在,針刺以刺激該處即可調(diào)節(jié)該臟器?!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生氣通天論》:“俞氣化薄,傳為善畏?!?/span>) 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并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交并者,陽氣先至,陰氣后至。(至陰虛,則天之陽氣離絕;至陽盛,則地之陰氣不足。能使陰陽互濟交通,這是有修養(yǎng)的醫(yī)生的能事。陰陽之氣互濟交通,是陽氣先至,陰氣后至。) 是以圣人持診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診法,怎么掌握陰陽的原則——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2)(診合微之事,就是把各種診察所得到的細微的臨床資料結(jié)合起來——所以,高明的醫(yī)生診病,是掌握陰陽先后的規(guī)律,根據(jù)奇恒之勢六十首辨明正常和異常,把各種診察所得的點滴細微的臨床資料綜合起來,追尋陰陽的變化,了解五臟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結(jié)論,并根據(jù)虛實綱要及十度來加以判斷,知道了這些,方可以診病。) 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xué)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原文】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并交,至人1之所行。陰陽交并者,陽氣先至,陰氣后至。是以圣人持診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xué)不湛1,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 【譯文】至陰虛,則天之陽氣離絕;至陽盛,則地之陰氣不足。能使陰陽互濟交通,這是有修養(yǎng)的醫(yī)生的所行為。陰陽之氣互濟交通,是陽氣先至,陰氣后至。所以高明的醫(yī)生診病,是掌握陰陽先后的規(guī)律,根據(jù)奇恒之勢六十首辯明正常和異常,把各種診察所得的點滴細微的臨床資料綜合起來,追尋陰陽的變化,了解五臟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結(jié)論,并根據(jù)虛實綱要及十度來加以判斷,知道了這些,方可以診病。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這種診法是不能行于世上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學(xué)的技術(shù)也是不飽滿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他的醫(yī)道就不會長久。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診病之綱要的問題,蓋在天為氣,在下為水,在氣為陽,在腎為精。氣生于水,陽生于精,是以至陰虛,則天氣絕。至陽者,天之陽也。天地之氣,日月運行,寒暑往來,交相和平也,如天氣盛則地氣不足也。是以人之陰陽上下,表里氣血,以配天地之陰陽者也。陰陽交并者,謂陰陽寒暑之交相出入也。陽氣先至者,謂四時之氣始于一陽初動。至人者,和于陰陽,調(diào)于四時,呼吸精氣,獨至守神,而復(fù)歸于無極,故曰陰陽交并,至人之所行。五度者,度神之有余與不足,氣之有余與不足,血之有余與不足,形之有余與不足,志之有余與不足也。診察之道,有陰陽逆從,有前后左右,上下之診,論在《脈要精微篇》中。有余之病,起而行;不足之病,坐而臥。知起之所為有余,則知所以不足,蓋知此即可以知彼,知一而可以知十也?!?strong style="color: rgb(47, 47, 47);text-indent: 32px;white-space: normal;">5.診病之綱要的問題 —————————————————— 【注釋】1.至人:能認(rèn)識、承認(rèn)真實世界的人?!段淖印さ涝罚骸胺蛑寥酥我?,棄其聰明,滅其文章?!薄肚f子·逍遙游》:“至人無己?!薄肚f子·天下》:“不離于真,謂之至人。” 2.湛:(zhàn占)《詩·小雅·賓之初筵》:“錫爾純嘏,子孫甚湛?!薄对姟ご笱拧ひ帧罚骸邦嵏藏实拢恼坑诰??!薄豆茏印さ貑T》:“干而不挌,湛而不澤?!薄独献印に恼隆罚骸皽Y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薄?/span>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薄痘茨献印び[冥》:“故東風(fēng)至而酒湛溢?!边@里用為盈滿、飽滿之意。) 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jì),診道乃具,萬世不殆。(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這種診法是不能行于世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學(xué)的技術(shù)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他的醫(yī)道就不會長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無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這樣有條不紊,反復(fù)推求,診斷的步驟,才算全備,也才能永遠不出差錯。)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余,脈氣不足,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生。 (疾病的初期,見到邪氣有余,就應(yīng)考慮其正氣不足,因虛而受邪;檢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脈證參舍,以窮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氣虛的,主死;形氣有余,脈氣不足的,亦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的,主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zhuǎn)神明,必清必凈,(要求醫(yī)生舉止得體,思維敏捷,頭腦清晰,病人與你交流過程中要慎之又慎,要把病人當(dāng)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和他進行交流)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濇,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fù)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jīng)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怎么才能不違反醫(yī)道——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3)(要求醫(yī)生全面審察,審慎的分析病情,同時要求醫(yī)生在診療疾病過程中,一切行為必須嚴(yán)肅認(rèn)真,不能粗糙。)(出入有行,指一舉一動必須保持醫(yī)生的品德-----司八正邪,司,是候查的意思;八正,指八節(jié);邪,是不正之氣——所以,診病有一定的大法,醫(yī)生應(yīng)該注意起坐有常,一舉一動,保持很好的品德;思維敏捷,頭腦清靜,上下觀察,分別四時八節(jié)之邪,辨別邪氣中于五臟的何部;觸按其脈息的動靜,探切尺部皮膚滑澀寒溫的概況;視其大小便的變化,與病狀相參合,從而知道是逆是順,同時也知道了病名,這樣診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會違背人情。所以診病之時,或視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于條理,技術(shù)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錯;假如不知道這些,違反了原則和真理,亂談病情,妄下結(jié)論,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醫(yī)道的。)(【原文】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jì)1,診道乃具,萬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2。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余,脈氣不足,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zhuǎn)神明,必清必凈,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fù)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jīng)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譯文】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無病的;既知道高,也要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用診之道才有綱要。能做到這樣有條不紊,反復(fù)推求,診斷的步驟,才算全備,也才能永遠不出差錯。疾病的初期,見到邪氣有余,就應(yīng)考慮其正氣不足,因虛而受邪;檢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脈證參合,以窮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氣虛的;主死;形氣有余的,脈氣不足的,亦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的,主生。 所以診病有一定的大法,醫(yī)生應(yīng)該注意起坐有常,一舉一動,保持很好的行為;思維敏捷,頭腦清靜,上下觀察,分別四時八節(jié)之邪,辨別邪氣中于五臟的何部;觸按其脈息的動靜,探切尺部皮膚滑澀寒溫的概況;視其大小便的變化,與病狀相參合,從而知道是逆是順,同時也知道了病名,這樣診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會違背人情。所以診病之時,或視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于條理,技術(shù)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錯。假如不知道這些,違反了原則真理,亂談病情,妄下結(jié)論,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醫(yī)道的。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診病之道的大法,轉(zhuǎn)神明者,運己之神,以候彼之氣也。上觀下觀者,若視深淵,若迎浮云也。八正者,日月星辰,四時之氣也。別五中部者,先別五臟之脈也。按脈動靜者,候其浮沉遲數(shù)也。循尺滑澀,謂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尺膚滑其淖澤者,風(fēng)也;尺膚澀者,風(fēng)痹也。尺膚熱甚,脈甚躁者,病溫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后寒,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故善調(diào)尺者,不待于寸。善調(diào)脈者,不待于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良醫(yī)也。視其脈之大小,合之病能。病能者,奇恒之病也。逆從者,神轉(zhuǎn)不回,回則不轉(zhuǎn)。名者,實之賓也。能正其病名,而后診可十全,不失人之常情矣。視息者,候呼吸之往來,脈之去至也。視意者,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shù)問其情,以順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不知診病之道,妄與生死之期,此失經(jīng)絕理,是謂失道?!?.診病之道的大法 —————————————————— 【注釋】1.紀(jì):(jì技)《詩·大雅·云漢》:“旱既大甚,散無友紀(jì)。”《管子·問》:“凡立朝遷,問有本紀(jì)?!薄独献印な恼隆罚骸澳苤攀迹侵^道紀(jì)。”《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jì),網(wǎng)罟之有綱?!薄俄n非子·主道》:“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jì)也?!薄?/span>呂氏春秋·仲秋紀(jì)·仲秋》:“義也者,萬事之紀(jì)也?!边@里用為綱領(lǐng)、頭緒、要領(lǐng)之意。 2.格:(gé隔)《書·益稷》:“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薄对姟ご笱拧ひ帧罚骸吧裰袼?,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薄?/span>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禮記·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孟子·離婁上》:“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閑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廣韻·陌韻》:“格,度也,量也。”這里用為度量、衡量之意。)(雷公向黃帝請教說:氣的盛衰變化,哪種情形是逆?哪種情形是順? 黃帝回答說:陽氣從左向右運動為順,陰氣從右向左運動為順,老年氣從上向下運動為順,少年氣從下向上運動為順。反之,則為逆。因此,在春夏季節(jié),人體的脈象歸陽則生。在秋冬季節(jié),人的脈象歸陽脈則死。反之,在秋冬季節(jié),人的脈象歸陰則生。所以,人體血氣循環(huán)盛衰變化,氣逆都會產(chǎn)生厥癥。 雷公又問:氣有余就會產(chǎn)生厥癥嗎? 黃帝回答說:人體陽氣上行而不下,寒氣就會從足部厥冷至膝。在秋冬季節(jié),青少年發(fā)生厥癥就會死亡,老年人發(fā)生厥癥則會有生機。陽氣上行而不下,就會使人體產(chǎn)生頭痛和巔疾病變。這種厥癥,既不是陽氣過盛,也不是陰氣過盛。患者五臟血氣循環(huán)阻隔,聽不到五調(diào)徵音,就像身處曠野,又像是睡臥在空蕩蕩的屋子里,病勢綿綿奄奄一息,生死只在旦夕之間。這種氣虛厥癥,會使人產(chǎn)生幻覺,甚則昏迷不醒。三陽經(jīng)氣懸絕,三陰經(jīng)氣細微,就是氣虛的癥狀。 患者肺臟氣虛,就會夢見白色景物,或夢見人被斬殺鮮血橫流。如果是陽明金氣主時令的秋季,則會夢見戰(zhàn)爭場面。 患者腎臟氣虛,就會夢見舟船傾覆人落水。如果是太陽水氣主時令的冬季,則會夢見爬臥在水中,就像有恐怖的事情發(fā)生。 患者肝臟氣虛,就會夢見菌香撲鼻綠草蔥蔥。如果是厥陰木氣主時令的春季,則會夢見爬臥在樹下不敢起來。 患者心臟氣虛,就會夢見柴草堆里有火苗。如果是少陰火氣主時令的夏季,則會夢見大火焦灼。 患者脾臟氣虛,就會夢見饑腸轆轆總是吃不飽。如果是太陰土氣主時令的長夏季節(jié),則會夢見筑墻蓋房。 這些五臟氣虛癥狀,都是陽氣有余陰氣不足所致。診治時要綜合分析患者五臟經(jīng)氣脈象,調(diào)節(jié)血氣循環(huán)的陰陽平衡。這些診治法則,都已經(jīng)其在《經(jīng)脈》篇中論述過了。 診察人體疾病的規(guī)則有《十度》,包括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等。揆度人體血氣循環(huán)是否平衡,就可以全面掌握病情。經(jīng)脈搏動變化無常,陰氣消散,陽氣就會出現(xiàn)偏頗。脈象特征不明顯,診斷疾病也就不能固守沒常規(guī)。診察疾病時,必須全面審察患者身體血氣循環(huán)的上下變化,就像體察社會民情與政風(fēng)的關(guān)系一樣。 如果全面承襲老師傳道受業(yè)的知識,就會使醫(yī)術(shù)不能彰顯醫(yī)道,導(dǎo)致無法判斷逆從關(guān)系。由此造成膽大妄為魯莽行事,守雌失雄守陽失陰,不懂得系統(tǒng)分析綜合權(quán)衡,找不到病因也不能治本。自己再給后人傳道受業(yè)解惑,就會形成違反醫(yī)道常理的謬論遺毒。 陰虛至極,就會使天氣隔絕。陽盛至極,則會使地氣不足。天地陰氣陽氣交合運行,才能夠人體血氣循環(huán)順暢。天地陰氣陽氣交合運行時,陽氣先至陰氣后到。因此,圣人診治疾病能夠秉持大道,遵循天地陰陽變化規(guī)律?!镀婧恪分畡莸恼撌觯菍W(xué)習(xí)六十種診病方法的首要規(guī)則。必須系統(tǒng)分析綜合判斷病癥脈象,追從天地陰陽變化規(guī)律,明察人體五臟血氣循環(huán)的狀況。結(jié)合經(jīng)典理論,把握虛實要旨,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依據(jù)《十度》定規(guī)行事。懂得了這些常識,才有資格行醫(yī)診病。 如果切陰不知陽,這樣診治疾病就會使患者身亡。切陽不知陰,必然是道行不深學(xué)術(shù)不精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這樣的行醫(yī)診病肯定不會長久。知丑知善,知好知歹,知正知邪,知已病知未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只有恪守大道的根本綱紀(jì),始終不忘“術(shù)為道之用”的初心,守正創(chuàng)新“法術(shù)萬變而道不變”,這樣才能修成醫(yī)道,確保萬世傳承不絕。 概括來講,患者疾病初起時,必然會出現(xiàn)邪氣有余的癥狀。這時,就要知道病因在于患者體內(nèi)正氣不足。進行診治時,則必須全面檢查患者身體上下的血氣循環(huán)情況,遵循醫(yī)道綜合判斷脈象和疾病癥狀。如果患者形弱氣虛至極,就是死癥征兆。即便是患者形體猶存精氣尚有余,脈氣卻已顯不足,也是死癥征兆。如果患者脈氣有余,只是形弱氣虛,則會有生機。 因此,診病有大法,起坐有常規(guī),出入有行跡。感應(yīng)天道四時地理五行的神明運轉(zhuǎn)變化,首先必須使自己清澈明凈,上觀天象下察地氣,分辨四時節(jié)令和四面八方的正邪風(fēng)氣,辨別邪氣傷中人體五臟的相應(yīng)癥狀。再通過切按診察患者經(jīng)脈動靜變化,根據(jù)寸口尺脈的脈象滑澀征候,判斷病邪的寒溫特性。然后,再審察患者大小便的情況,綜合分析疾病癥狀的病因病理。如果反復(fù)逆推順求都能相合,就可以得出診斷結(jié)論。這樣診察疾病,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也不會迷失“中知人事”的常情。 總而言之,行醫(yī)診病,無論是審視患者的呼吸情況,還是觀察患者的神志氣色,都不能違背醫(yī)道條規(guī)常理。只有嚴(yán)格尊道仔細明察,才能確保永久不出差錯。如果不懂得這些醫(yī)道常識,脫離經(jīng)典喪失義理,信口雌黃,妄自推斷治療效果和患者死期,這稱為失道必失德。) 本篇總結(jié) 本篇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關(guān)于疾病和作夢的關(guān)系。 我們很多人都做過夢,并且都會因夢而醒過。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實際上,應(yīng)該是"日有所病,夜有所夢"。 我們都知道,人體在夜間睡眠的過程,實際上相當(dāng)于一個人體短暫自我修復(fù)的過程。如果這個修復(fù)能夠順利完成,則人很少會做惡夢,并且不會因夢而醒。打個比方,人體的夜間的睡眠,就相當(dāng)于超市的打烊和盤點;相當(dāng)于電腦的重啟,如果一切順利,人的體力和精力就可得以恢復(fù)。如果在修復(fù)過程中出現(xiàn)了意外,就像電腦重啟時出現(xiàn)了藍屏,則會驚動大腦,告知哪出了問題了,這時人就會驚醒。 一般來說,前半夜做夢與肝膽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后半夜做夢與肺氣虛有關(guān)。在人體中,肝氣是主升發(fā)的,肺氣是主下降的。前半夜是肝肝經(jīng)當(dāng)值,此時肝氣應(yīng)該回降,進行自我修復(fù)才對,就像咱們生的蜂窩煤爐子,到了晚上,就要蓋上火蓋,關(guān)小火門悶著。但此時,如果肝氣降不下來,人就會多夢失眠。同樣,后半夜,是肺經(jīng)當(dāng)值,肺是管布血的,此時做夢醒來,多半是氣血不足,不夠布血所致。 因此,如果人體的經(jīng)絡(luò)很通,氣血很足,是很少會做夢,至少不會做惡夢和驚醒的夢。如果你常愛做夢,你就可以對照本篇文章去尋找答案了。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先祖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研究出夢與疾病的關(guān)系了。 歸納:本篇《方盛衰論》,主要論述的是陰陽之氣與人之精氣盛衰的問題,春時之陽氣方盛,陰氣方衰,秋時之陰氣方盛,陽氣方衰,此天氣之盛衰也。少者之氣方盛,老者之氣方衰,此人氣之盛衰也。作者隨后提醒說,氣有盛,不當(dāng)其時,亦為短暫也。最后作者論述了診察疾病的道路,實應(yīng)所有醫(yī)者所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