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3 陳某,女,26歲。
初診:2010年4月26日
主訴:全身散在紅斑鱗屑伴癢痛10月余來診。
現(xiàn)病史:患者于10年余前無明顯誘因下軀干出現(xiàn)紅斑、丘疹、肥厚鱗屑,多次在家鄉(xiāng)當(dāng)?shù)蒯t(yī)院門診治療,診斷為“尋常型銀屑病”,曾予阿維A、多塞平、氯苯那敏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后皮損逐漸泛發(fā)全身,于外院診斷為“紅皮病型銀屑病”,予激素藥膏外用等處理,用藥時可緩解,停藥反復(fù)?,F(xiàn)為尋求中醫(yī)治療,遂至我院門診就診。
刻下癥:患者神清,精神一般,全身皮膚紅腫,上覆肥厚鱗屑,瘙癢明顯,口苦口干,納眠差,小便調(diào),大便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專科檢查:全身皮膚紅腫,上覆肥厚鱗屑,皮損面積大于體表面積90%,束發(fā)征(+)。
中醫(yī)診斷:白疕(血熱瘀滯)。
西醫(yī)診斷:紅皮病型銀屑病。
治則治法:清熱涼血,祛瘀解毒。
中藥處方:皮膚解毒湯加味加減。
烏梅15g莪術(shù)10g 紅條紫草15g土茯苓20g 石上柏15g 生地20g 水牛角20g(先煎) 赤芍15g 丹皮15g 防風(fēng)15g 蛇舌草15g 九節(jié)茶20g 甘草10g 當(dāng)歸15g 合歡皮20g
其他治療:消炎止癢霜3支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軟膏3支外用;復(fù)方蛇脂軟膏3支外用;膚必潤軟膏3支外用;銀屑靈片5片,每日3次,用7天;金粟蘭酊1瓶,外用;茶菊脂溢性外洗液,1瓶,外用。
二診:服藥后全身皮膚紅腫,上覆鱗屑,皮損面積未見明顯縮小。瘙癢稍減輕,口苦口干,少許咽痛,納眠差,小便調(diào),大便干。舌紅,苔微黃,脈弦滑。
中藥前方加牛蒡子15g,以疏散風(fēng)熱,清熱解毒。其他治療同前。
三診:服前藥后全身皮膚紅腫程度較前減輕,軀干皮損面積較前有所縮小。瘙癢程度反復(fù),口干,咽痛好轉(zhuǎn),納眠一般,小便調(diào),大便干。舌紅,苔微黃,脈弦滑。
中藥守前方,其他治療加祛風(fēng)止癢片5片,每日3次,用7天。
四診:2010年5月13日
全身皮膚紅腫程度稍減,全身皮損面積未見擴大。瘙癢不適,口中黏膩感,納眠一般,小便調(diào),大便干。舌紅,苔黃膩,脈弦。
中藥前方去合歡皮,加黃芩15g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其他治療同前。
五診:2010年6月17日
全身皮膚紅腫程度明顯減輕,全身皮損面積有所縮小。皮膚瘙癢好轉(zhuǎn),部分皮損處伴輕度疼痛,無明顯口苦口干,納眠可,大便稍干,小便調(diào)。舌淡暗,苔薄黃,脈弦。
中藥前方易當(dāng)歸為白芍15g,雞血藤15g,以加強活血養(yǎng)血柔肝。其他治療同前。
六診:2010年7月3日
全身彌漫性片狀紅斑,上覆少許鱗屑,全身皮損面積明顯縮小,約占體表面積70%左右。少許瘙癢,皮損處已無疼痛,無明顯口苦口干,納差,眠一般,大便時干時溏,小便調(diào)。舌淡暗,苔薄黃,脈弦。
中藥前方加陳皮15g,以理氣調(diào)中開胃化濕。健脾滲濕顆粒,1袋,每日3次,用10天。
上方連服1月,全身皮損面積進一步縮小,紅斑變淡,瘙癢不甚,胃納好轉(zhuǎn),二便調(diào)。
按:中醫(yī)認(rèn)為銀屑病多由素體肌膚燥熱,復(fù)為外邪所襲,致局部氣血運行失暢,或風(fēng)寒所傷,營衛(wèi)失調(diào),郁久化燥,肌膚失養(yǎng),或七情所傷,氣機受阻,氣血壅滯成瘀,或熱蘊日久,化火炎膚所致。本案患者全身紅斑、丘疹,上覆肥厚鱗屑,口苦口干,瘙癢,為血熱蘊膚的表現(xiàn);舌紅、苔黃膩、脈弦滑,俱是血熱瘀滯之象。故辨證為血熱瘀滯,治以清熱涼血、祛瘀解毒為法。禤老常以自擬皮膚解毒湯加味。方中以水牛角、紅條紫草、土茯苓、生地清熱涼血解毒,丹皮、赤芍、莪術(shù)、九節(jié)茶活血化瘀,烏梅斂陰,配合石上柏、蛇舌草等有抗癌抗增生作用的中藥,并以陳皮理氣健脾化濕以固中焦。藥對病機,故效果明顯。
案4 林某,男,11歲。
初診:2008年11月8日
主訴:因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5年來診。
現(xiàn)病史:患者5年前開始全身起紅斑,上覆鱗屑,間有膿皰,伴瘙癢,曾于外院住院,診斷為“膿皰型銀屑病”,給予系統(tǒng)應(yīng)用阿維A、雷公藤多苷、激素類藥物治療,病情好轉(zhuǎn)出院維持治療,病情反復(fù)發(fā)作,現(xiàn)病情加重,頭皮、腰腹、四肢皮疹呈地圖狀、片狀分布,局部見膿痂、脫屑,瘙癢劇烈,要求中醫(yī)治治療。
刻下癥:頭皮、腰腹、四肢起紅斑,上覆鱗屑,呈地圖狀、片狀分布,局部見膿痂、脫屑,瘙癢劇烈,發(fā)熱,體溫39℃,關(guān)節(jié)痛,納可,眠差,小便黃,大便干。舌魘紅,苔黃膩,脈弦滑。
??茩z查:頭皮、腰腹、四肢起紅斑,上覆鱗屑,呈地圖狀、片狀分布,局部見膿痂、脫屑。
中醫(yī)診斷:白疤。證型:血熱壅滯。
西醫(yī)診斷:膿皰型銀屑病。
治則治法:涼血清熱解毒。
中藥處方:皮膚解毒湯加減。
烏梅15g莪術(shù)10g 紅條紫草10g 土茯苓20g 石上柏15g 蛇舌草15g 丹皮10g 生地15g 水牛角20g(先煎) 赤芍15g 澤蘭10g 腫節(jié)風(fēng)15g 甘草5g 青天葵10g
其他治療:賽庚啶片+三黃洗劑,外用;消炎止癢霜+復(fù)方蛇脂軟膏,外用;銀屑靈片,5片,口服,每日3次;利濕止癢片;5片,口服,每日3次。
二診:2008年11月22日
皮損紅腫明顯減輕,膿痂、鱗屑減少。體溫降至37.5℃左右,皮損紅腫明顯減輕,膿痂、鱗屑減少,瘙癢減輕,關(guān)節(jié)痛,納差,眠可,便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中藥前方去烏梅之酸澀,無高熱,去青天葵防寒涼敗胃,加延胡索15g以疏肝理氣、黃芩15g清熱燥濕。
其他治療同前。
三診:2008年12月20日
膿皰干涸,皮損基本消退,無瘙癢、關(guān)節(jié)痛,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暗紅,苔白,脈弦細(xì)。
中藥前方去黃芩,加丹參10g以清熱涼血活血。
其他治療:銀屑靈片5片,口服,每日3次。
按: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乃因素體肌膚燥熱,復(fù)為外邪所襲,致局部氣血運行失暢,或風(fēng)寒所傷,營衛(wèi)失調(diào),郁久化熱,肌膚失養(yǎng),或七情所傷、氣機受阻,氣血壅滯成瘀,或熱蘊日久,化火炎膚而成。血熱壅滯故全身多處紅斑鱗屑伴瘙癢、發(fā)熱、關(guān)節(jié)痛;血熱擾神則眠差;小便黃,大便于,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俱是血熱壅滯的表現(xiàn)。證屬血熱壅滯,故以皮膚解毒湯加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