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前陣子重溫《奇葩說》,對傅首爾講的一段話頗為感觸。 她說自己有段時間很苦惱,因為總是想讓別人以自己的標準行事。 后來才逐漸明白,管好自己,比“管教”他人重要。 成長就是你最終會發(fā)現,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人到中年,收起心中之尺。 一個人開始成熟,就是不再強行去改變誰,也不拿別人的標準評判自己。 多年以前,我家樓下有一家按摩店。 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她6歲的女兒,據說是外鄉(xiāng)來的。 女人沉默寡言,神色堅毅,每天迎來送往,默默招呼客人。 小女孩呢,也不怎么說話,總是坐在門前的條凳上寫作業(yè)。 剛開始,人們對這對母女的來歷很是好奇,時間久了,便開始議論紛紛。 說這個女人怎么不守婦道,被丈夫拋棄了。又說她開著這么一家店,也不知道背地里干著些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 然而事實并非人們所揣測的那樣。 女人的丈夫是個酒鬼,對母女倆非打即罵,女人不堪忍受,帶著孩子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了這座小城。 她的按摩店,做的無非是些推拿的營生。 然而人們只相信自己的臆想,并不管背后有怎樣的事實。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有個男人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廁所偷偷換上高中生校服,別上粉色發(fā)夾。 有人撞見了,罵他神經病,異裝癖。 其實事情的真相是,男人的妹妹在車禍中去世了,受了刺激的媽媽得了健忘癥,只記得妹妹上高中時的樣子。 男人每天都要扮成妹妹的樣子,跟媽媽視頻通話,哄媽媽開心。 有句話說,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 收起妄自評價的尺子,收起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別人的苦衷,你未必知曉;別人的淚水,你未必能體會。 如果你過得很幸福,沒聽過人間的哭聲,也至少不要去隨意評價、妄自揣度他人的人生。 就像《歡樂頌》里那句臺詞所說,你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沒有扔石頭的權利。 于己,這是修養(yǎng);于人,這是慈悲。 它們體型十分嬌小,但筑起來的巢,卻比自身大了幾十倍。原因在于,若是將幾只翠波鳥放在一起,它們就會互相攀比,筑比別的鳥更大的巢,直至自己精疲力竭。我們總在拿別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卻忽視了身邊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熱播劇《加油!媽媽》中,海陸扮演的秦薇,跟自己的老公都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家里資源匱乏,凡事只能靠自己。兩人到城市里打拼,靠租房度日,他們把女兒的戶口掛在親戚名下,孩子也得以進入當地的金牌幼兒園就讀。但是,當結識了一群都是闊太太的寶媽后,秦薇開始心理失衡。明明只是普通家庭的全職太太,卻樣樣都要向闊太太們看齊。別人開豪車接送孩子,她也謊稱自己有個創(chuàng)業(yè)的CEO老公,每天都有專車接送。為了買學區(qū)房,她全然不顧家里經濟情況,結果陷入套路貸陷阱,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秦薇沒有意識到,自己和丈夫沒資源沒背景,能在大城市立足,已然不易。人活到一定年紀就會逐漸發(fā)現,生活是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系。就如有段話所說:“別人的鞋再華麗,穿在自己腳上,未必合適;別人的碗再精致,端在自己手上,也未必合適?!?/span>成長的意義,就在于逐漸看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又是自己能夠擁有的。著眼當下,安守自己的生活,才是中年人最難得的清醒。有一期《十三邀》,許知遠問劉擎教授,年歲長了一些后,你的想法會有些什么變化?教授說:“以前會覺得,啊,這個人怎么會這樣,那個人怎么會那樣。年紀大一些開始覺得,人生有百態(tài),一定要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我曾有位關系極好的朋友,他家境優(yōu)渥,一生追求詩與遠方。然而他又何曾知道,輾轉幾個城市,搬過十幾次家,是什么感受?加班到半夜,回家發(fā)現行李被房東扔在門口,又是什么感受?人在年輕時,偏向以單一方式看世界,總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天然正確。只有自己高峰低谷都走過,才會在這落差之間懂得發(fā)自內心尊重每一種生活。好友蔡志忠卻踏實沉穩(wěn),喜歡閉門創(chuàng)作。兩人生活方式迥異,但他們從未試圖摻和與改變彼此的生活。三毛贊賞蔡志忠的才情,會為他的新書寫序,三毛經濟拮據時要賣房,蔡志忠就準備買下來默默為她留著。兩人彼此尊重,求同存異,他們的友情也一度被傳作美談。傅首爾曾說,觀念的進步,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排序和人生選擇。收起糾正之尺,是克服自己的優(yōu)越感,收起自己的炫耀欲。人活著,發(fā)自己的光就好,不用強行去為他人點燈。真正成熟的人,會允許百花齊放,允許小草也有它的春天。羅素曾說,“參差百態(tài),乃幸福之本源?!?/span>點個在看,對他人不苛責,對自己不強求,活得越來越通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