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曹髦任命司空鄭沖為司徒,左仆射盧毓為司空。 盧毓堅決辭讓,先后推薦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司隸校尉王祥等人出任,但曹髦詔令不準,又進其爵為容城侯。 魏甘露二年(257年)三月,盧毓去世,謚號成侯。 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一向與夏侯玄、鄧飏等人關(guān)系親密,見夏侯玄等人被殺,王凌、毌丘儉等人也相繼被滅族,心中又不滿司馬氏專權(quán),不禁感到恐懼不安,于是就拿出官府庫中的財物賑濟施舍,又不顧法律規(guī)定,赦免那些有罪之人,收買人心,還蓄養(yǎng)了揚州的俠客數(shù)千人,作為護衛(wèi)自己的敢死隊。 魏甘露元年(256年),諸葛誕上奏朝廷,借口吳國將要進犯,請求率十萬兵眾去守衛(wèi)壽春,并濱臨淮水修筑一座城,以防備吳軍進犯。 司馬昭剛剛執(zhí)掌朝政,長史賈充建議,派人去慰勞征東、征南、征西、征北四將軍,乘機觀察他們的志趣、動向,摸清他們的偏向,看看他們在曹魏與司馬氏之間將會作何選擇。 司馬昭同意了,派賈充到淮南巡察。 賈充見到諸葛誕,一起談論時事。 賈充試探說:“京師洛陽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你認為如何呢?” 諸葛誕態(tài)度非常堅決,嚴厲地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國的恩惠,怎么能想著把國家轉(zhuǎn)送他人?如果洛陽發(fā)生危難,我愿為國家而死。” 賈充聽了,默然無語。 回到洛陽后,賈充對司馬昭說:“諸葛誕再次到揚州后,深得士眾之心。如今召他來,他必然不來,還會反叛,但早反叛禍害不大。不召他來,他也早晚會反叛,如果遲些再叛,禍害就大了,因此不如召他來,逼他反叛?!?/p> 司馬昭采納了這個意見,讓魏朝廷下詔,任命諸葛誕為司空,召他回京師。 諸葛誕接到詔書,更加恐懼。 他懷疑是揚州刺史樂綝(樂進之子)離間自己,于是就殺掉樂綝,聚集淮南、淮北屯田的十余萬官兵,又在揚州地區(qū)新招募身強力壯的兵士四五萬人,囤積了足夠食用一年的糧食,作好長期堅守城池的準備。 又派長史吳綱,帶著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向吳王稱臣,請求救援,并答應可以再派部下將士的子弟也去當人質(zhì)。 司馬昭得知諸葛誕準備起兵反叛,決定親自討伐諸葛誕,但他不放心把魏帝曹髦留在洛陽,于是借口皇帝和太后御駕親征,侍奉著他們一起去討伐諸葛誕。 吳綱到了吳國,吳帝孫亮大喜,任命諸葛誕為左都護,持符節(jié)、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并封為壽春侯。 又派將軍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領兵三萬,與文欽一起去救援諸葛誕。 六月二十五日,魏帝曹髦車駕到達項縣。 司馬昭率諸軍二十六萬人,進駐丘頭。 鎮(zhèn)南將軍王基被任命為行鎮(zhèn)東將軍,都督揚、豫諸軍事,與安東將軍陳騫等人圍攻壽春。 王基剛到壽春,包圍圈還未形成,文欽、全懌等人從城東北憑借險要的山勢,率領吳軍突入城中。 壽春是曹魏的軍事重鎮(zhèn),城防極其堅固,諸葛誕握有重兵,又有吳軍支援,取勝不易。 司馬昭因此制訂了圍而不攻、使其坐斃的作戰(zhàn)計劃。 他說:“壽春城池堅固,守軍勢眾,如果強攻,必然受挫。倘若外圍有敵人援軍,我軍腹背受敵,那就危險了?!?/p> 他采取圍城打援的計策,說:“我們堅守三面,如果吳賊陸道而來,軍糧必少,我軍以機動輕騎斷絕其糧道,可不戰(zhàn)而破敵軍。吳賊一旦敗退,文欽等人還不是手到擒來。” 司馬昭命令王基,堅守壁壘,不得與敵交戰(zhàn)。 王基屢次要求進攻,都未得到準許。 吳國任命朱異為假節(jié)大都督,率領三萬人進駐安豐郡(治今安徽霍邱縣西南),在外圍接應文欽。 曹髦詔令王基,率領諸軍轉(zhuǎn)移,占據(jù)北山。 王基對諸將說:“如今包圍的營壘已經(jīng)堅固了,兵馬也基本集結(jié)到位。此時應該精心整治守備力量,防備敵人突圍逃跑,但是陛下卻命令我們轉(zhuǎn)移兵力,去把守險要之地,使城內(nèi)敵人得以放縱。如果這樣做,即使有聰明之人,也不能很好地處理以后的戰(zhàn)事?!?/p> 于是不聽曹髦詔令,繼續(xù)包圍壽春。 同時上書曹髦說:“如今與敵人對峙,我們就像山那樣巋然不動,如果轉(zhuǎn)移部隊依據(jù)險要,人心就會動蕩不安,對于形勢有很大損害。各軍都已據(jù)守深溝高壘的營盤,眾心都已穩(wěn)定,不可再加以動搖,這是治軍的要領?!?/p> 奏章遞上去后,曹髦同意了王基的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