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 腎氣丸出自于《金匱要略》,又叫腎氣丸,抓主證: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在這里要提醒一句,小便不利,并非是單指小便尿不出來,小便淋漓不盡,滴滴溚溚,尿頻,尿急,尿等待等,只要是小便出了問題,不管是小便尿得出來還是尿不出來都叫小便不利。 八味腎氣丸方:干地黃八兩(120克)、薯蕷(山藥)四兩(60克)、山茱萸四兩(60克)、澤瀉三兩(45克)、茯苓三兩(45克)、牡丹皮三兩(45克)、桂枝一兩(15克)、附子(炮)一兩(15)。右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我們先來看看《金匱要略》對腎氣丸是怎么描述的?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夫短氣有微飲,當(dāng)從小便去之,苓桂術(shù)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zhuǎn)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我們從上面《金匱要略》對腎氣丸的描述得知,每條都與小便有關(guān),所以,小便不利是主證,但是,在臨床中我們總是體會到第一條的癥狀是最能體現(xiàn)腎氣丸的主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其實,我們只要遇到小便不利,都可以用八味腎氣丸來進(jìn)行治療,因為小便不利都會引起小腹脹滿,腰骶部的疼痛。 八味腎氣丸是治療腎陰陽兩虛病變的主方。方中地黃為主藥,地黃的用量古方用到八兩,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20克、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和腎經(jīng)。很多人用腎氣丸這個方子或者是用來煎煮湯劑,說沒有用,效果不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地黃的用量20克,30克,當(dāng)然效果不明顯,中醫(yī)的不傳之密就是在于量,所以,八味腎氣丸或者是八味腎氣湯,地黃的用量至少要用到90克,一般90克~250克。這才是最關(guān)鍵的。 山茱萸歸肝經(jīng)和腎,它的用量也不小,是地黃用量的一半,至少也要用到50克,一般用量50~120克。所以,地黃和山茱萸兩味藥配合起來,具有滋腎精、補肝血的作用。 山藥的用量也不小,與山茱萸等量,有人說,山藥多用一點可不可以,當(dāng)然是可以,山藥,我們平常都把它拿來煮雞,煮筒子骨來吃,是一味很好的食物。山藥培中土而固腎水,益肺健脾,固腎益精,消渴生津,是滋養(yǎng)精血之源,主要就是扶正補虛。 桂枝和附子暖腎陽,取陽性動而助滋陰之效;茯苓、澤瀉滲水于下,使水歸水臟,腎有水精可藏;牡丹皮舒血,調(diào)活絡(luò)脈之滯,使通則不痛,則各癥自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文注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