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人生在世,誰都不想吃苦。 于是想方設法躲避苦。 余秋雨說:為了躲避苦,人們不得不競爭、奮斗、掙扎、夢想、恐懼,結(jié)果總是苦上加苦。 苦幾乎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既如此,不妨面對人生的苦。 學會在其中找些收獲,尋些樂趣。 苦盡才能甘來。 有苦,人生才有甜,有苦,人生才有智。 1、身不苦,福不厚 李效華說:現(xiàn)在不吃苦,將來會受苦,年老會命苦! 苦是人生進階之石。 學習知識,磨煉技能,都需要汗水和努力,都離不開吃苦。 作家巴金當年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把整個《古文觀止》都背了下來。 生物學家童第周當年在國外留學,為了趕進度,每天半夜在廁所外借燈讀書。 天才總是少數(shù),絕大部分人都如你我一樣普通。 能勤奮肯吃苦,就是人生唯一的進階之路。 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講: 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跟我學習的人,不要以聰明機敏為高,而應當以勤奮謙謹為上。 再有天賦的人,如果不肯努力,不能吃苦,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 清代的曾國藩,年輕的時候笨得要命。一個秀才考了七次,被考官點名罵。但是他就有一股倔強的精神,肯吃苦,肯下死功夫,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硬是靠著驚人的毅力,考上了進士,為自己博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馮驥才說: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獲都壓在這沉甸甸的苦字下邊。人生的前半程,一定要忍住苦,能吃苦。才能嘗到下面的甘甜。就像是你在春天種下種子,忍受夏日炎熱,澆水、除草、施肥。秋天的時候你才能有收獲。年輕的時候,努力去積累,去學習,去奮斗。年老的時候,才能安靜地躺在院子里,享受歲月的靜好與從容。 2、心不苦,智不開 作家曹聚仁說:苦痛,使我們深思,澄清我們的情感,鍛煉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對于人生、社會、世界,有進一步的認識。 人是因為痛苦才思考,人生因為思考,才能擁有智慧。如果說吃身體的苦,是為了享受未來的福。那么忍受苦難,則是人生開啟智慧的鑰匙。 王陽明從小立志要當圣人。為了格物致知,他在院子里格竹子三日三夜以至于病倒。但是他所求的理依然不見蹤跡。直到他觸怒劉瑾,被流放到偏僻的龍場。仕途無望,性命堪憂。在人生最絕望的邊緣,在龍場的山洞里,石棺中。那些曾經(jīng)讀過的書,才一本又一本地在心里活過來。古圣先賢的教導,在這一刻才正式成為他的養(yǎng)料。王陽明立地成圣,成前后五百年第一人。 心不死,則道不生。所有大徹大悟之人,都曾無可救藥。所有通明達慧之人,都曾陷入深淵。 曾國藩在被咸豐皇帝罷黜,一生功業(yè)盡付東流的時刻。在家閉關苦讀老莊,才明悟和光同塵的道理。才能在二次出山如魚得水,建功立業(yè)?!都t樓夢》里的甄士隱在女兒走失、家中失火、錢財散盡之后。才得以堪破世情,完成“好了歌”的注解。最終飄然出世,得脫凡塵。 周國平說:人是因為痛苦,所以才思考。如果說吃苦是人生進步的階梯。那痛苦則是人生的催化劑。吃苦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經(jīng)歷苦難則是為了內(nèi)心通明,更好應對無常的命運與人生。 儒風君說:人生終究是苦的。避不開躲不掉。唯一慶幸的是,人生從不會白白受苦。在苦與難的背后,才是人生開出的花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