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開在紅塵中的花朵,總能以紅袖添香的姿態(tài),伏于案頭,陪你左右,入你眼眸,沁你心脾。讓奔忙疲憊的心于寧靜中覓得清歡,讓乏味的靈魂變得越發(fā)有趣而豐盈。 曾讀到茨威格的感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tǒng)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shù)心靈的眼睛,由于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的世界?!?/span> 讀書真的有這樣一種力量,讓你悲,讓你喜,讓你嗅到了賢達之人的靈魂香氣。讓你從煩躁到安靜,從憂傷到平和,讓你的心靈得到洗禮。讓你脫俗出塵,涅槃重生,從而遇見一個飽滿、空靈、全新的自己。 奧爾罕.帕慕克這樣說:“我是一棵樹,而我很寂寞,我在雨中哭泣……”他還說:“我不想成為一棵樹本身,而想成為它的意義?!?/span> 讀書,就是為了尋求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既要有樹一樣站立的姿態(tài),以婆娑風姿,灑下一地綠蔭,又要把根深深的扎進泥土,活成“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那顆胡楊,讓心靈的沙漠增添無限的生機。 浮躁的世界,讓人的身心越發(fā)清寂;婆娑的紅塵,讓人的靈魂無處安放。我們太需要一份屬于自己的愛好來凈化心靈,太需要擠出一些時間來梳理凌亂的心情。 讀書真好,那份嗜好,就像光陰里開出了一朵藍蓮花,看上去溫婉,實則有一種強悍的力量,它讓你堅定地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放棄什么。讓你珍惜陽光的溫暖,讓你感恩雨露的恩澤,讓你在風塵仆仆的世界里一塵不染,靜守清歡,以待流年。 羅素說:“當我們老了,才知道,我們是有所懼的。”這份懼,只怕是一生淺薄,沒有底氣。而讀書能讓你擁有更多的語言儲備,學會豐富的表達,擁有選擇的權利,獲得更多的自由與力量。 一個人的夜晚,時常捧著書而心生歡喜,那些文字里的相遇就像一場風追著另一場風,不疾不徐。就像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shù)。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緩入靈魂,妥貼于心,恰逢其時,剛剛好。 書能解憂,更能療饑。隔著時空,看黛玉飲泣葬花,觀李白月下飲酒,陪莊周夢蝶,和木心對話。在文字里肆意穿行,摒棄浮躁,沉淀心情。 “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在文字的世界里,一直有悲有喜、有繁華、有薄涼,就像一顆定心丸,悲喜互換,冷暖自知。讓你看透世事浮華,篤定地立于塵世,且胸有松濤竹韻,不偏不倚。于是,逐漸明白:堅持簡單樸素,有時比沉醉繁華更艱難,既然篤定,必將前行,此生無悔。 讀書,會讓人成長。就像一棵樹不再炫耀自己葉繁枝茂,而是深深扎根于泥土,才真正地擁有深度;當一棵樹不再攀比自己與天空的距離,而是強大自己的內(nèi)徑時,它才真正地擁有深度和高度。 樹的生長需要深度和高度,人的成長同樣需要深度和高度。當一個人不再炫耀自己,而是在照耀他人的時候,他的生命將變得真正富有! 讀書,會讓人蛻變。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 當有人為你修枝剪葉,你要膜拜;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是你冥冥之中的貴人,他是你前生遇見,今生來渡你的人。如果沒有人逼迫你,請你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改變。 歲月很長,生計瑣碎,人生無定,唯有自輸養(yǎng)分,才能追求到簡單自由的快樂。 余生,做一個喜歡文字的女人,數(shù)著清雅的流年,在自己的故事里,看花開花謝,云卷云舒;在琉璃透明、含香凝脂的文字中,縫合碎碎光陰,修得一顆玲瓏剔透的云水禪心。 任憑歲月縫花,時光煮雨,我自清風朗月,不悲不喜,在文字中安然度日,在墨香中嫣然如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