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見證歷史的時刻。9月8日,“超長待機”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去世,享年96歲。 伊麗莎白二世于1926年出生,1952年繼承王位,在位時間長達70年,歷經(jīng)了15位英國首相,是英國歷史上最長壽、在位時間也最長的君主。 她的人生像是一部厚重的百年史書,經(jīng)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的拉開與落幕、歐盟誕生與英國入歐脫歐等歷史大變革,是那個風譎云詭的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伊麗莎白二世的逝世,也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歷史,正在隨之遠去。 女王經(jīng)歷的15位首相 王冠之下,伊麗莎白二世一直經(jīng)受著考驗。 五十年代大英帝國向英聯(lián)邦的艱難轉型,六十年代殖民地接連獨立,八十年代王室形象危機,九十年代王室成員爆發(fā)丑聞,而后溫莎城堡發(fā)生火災,王室陷入新一輪丑聞,稍有不慎,英國王室就會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中。 在位期間,她始終溫和、鎮(zhèn)定,以持續(xù)的個人魅力,化解民眾對王室的敵意,成了最受世界歡迎的英國人。 從被命運選中的女孩,到為了君主職責貢獻一生,伊麗莎白二世用70年時間,恪盡職守地履行了這個重大且孤獨的責任。 這不僅是一位女王的史詩,也是一個女人被責任征服,又征服責任的故事。 被選中的女孩 1953年6月2日,威斯敏斯特教堂,這里正舉行一場盛大的加冕典禮。 那時的伊麗莎白二世還很年輕,只有27歲,美麗極了,她走下愛爾蘭國家馬車,緩緩步入教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這位年輕的女王加冕,為她戴上那頂鑲滿寶石和珍珠的華麗王冠。 女王在現(xiàn)場莊嚴地宣誓,自己將會終身為國家與人民服務。 這場加冕典禮被BBC以現(xiàn)場直播的形式放送,幾百萬英國民眾守著電視機前,只為了不錯過這個歷史性時刻,這也是英國歷史上首次通過電視直播的形式,記錄了一位君主的加冕典禮。 女王戴上王冠的那一刻也預示著:新的伊麗莎白時代已經(jīng)來臨。 加冕,是伊麗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王冠從此將她與國家的榮光緊緊相連。 而這頂王冠,也將一個女孩的人生切割成兩半,一半是無憂無慮的莉莉貝特(伊麗莎白二世的昵稱),一半是身份尊貴的伊麗莎白女王。 女王的童年原本放松而快樂,一家人生活在倫敦的皮卡迪利大街,過著記者口中“童話般的安逸生活”。 她喜歡馬和小狗,喜歡玩扮演游戲,兒時玩伴稱,女王那時“很喜歡和大家一起玩”,組建女童子軍,在環(huán)境允許的情況下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直到10歲那年,伊麗莎白的伯父——國王愛德華八世的退位,讓她寧靜的童年生活被徹底打碎。 愛德華八世愛上了一位有過兩段婚史的美國女人,他們的婚姻遭到英國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最終選擇與愛人廝守,于1937年自動退位。 伯父愛德華八世的退位,對父親喬治六世來說就像一場“災難”。 喬治六世患有口吃,不適合這種長期面向公眾的生活,更不適合公開演講,但憑借堅定的意志,他克服了身體障礙,在二戰(zhàn)前完成激勵人心的演講。 他的故事后來被拍成了電影《國王的演講》,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國王的演講》劇照 作為長女,10歲的伊麗莎白成了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少女時期的伊麗莎白,在寄給祖母的信中多次提到,希望能有個弟弟來繼承王位。 但她也逐漸擔起了屬于自己的責任,成為王儲之后,伊麗莎白接受更多教育,由伊頓公學校長親自教授她歷史與憲法,加入女子生力軍,常常穿著制服執(zhí)行任務,學習如何給汽車換輪胎等等。 關于伊麗莎白二世的紀錄片提到,無論學習什么,女王的態(tài)度都無比認真。 伊麗莎白表現(xiàn)出作為一個繼承人該具備的禮儀與品行,行為得體謹慎,很難再找到性格中“頑皮”的部分,她在多數(shù)時候,都表現(xiàn)得勤勉乖巧,唯獨擇偶方面有些例外。 17歲那年,伊麗莎白愛上了高大英俊的希臘王子菲利普。 菲利普身份尷尬,雖出身希臘王室,父親在他出生時就因戰(zhàn)敗被收押,不被英國上流社會所看好。 喬治六世重視家庭,常把“我們一家四口”(國王夫婦以及兩個女兒)放在嘴邊,同樣不希望女兒結婚過早。 但在21歲那年,伊麗莎白還是早早地與菲利普完婚,堅定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伴侶。 婚后,伊麗莎白以海軍軍官妻子的名義,跟隨丈夫去馬耳他島,度過了5年悠閑自在的婚姻生活,時常獨自開車去發(fā)廊和咖啡館,不定期在家舉辦聚會。 此時,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卻飽受健康困擾,因長期操勞國事,加上大量吸煙,于1952年去世,一說是因動脈血栓,另一種說法則稱因為肺癌。 喬治六世的突然逝世,讓伊麗莎白與菲利普婚后閑適自在的生活被迫宣告結束。 得知消息時,伊麗莎白在肯尼亞訪問,住在肯尼亞的樹屋里,當?shù)厝诵稳菽菚r的伊麗莎白,“上樹是公主,下樹已經(jīng)是女王”。 至親去世,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難以言喻的災難,但那時的伊麗莎白,無法沉浸在父親離開的巨大悲痛里。 旁觀者稱,伊麗莎白得知父親去世的前幾秒,并沒有哭,“像是在接受自己的命運”。 王冠的重量 沉重的王冠,就這樣落在了伊麗莎白頭上。 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得知消息后,一度憂心忡忡,“她還只是一個小姑娘”。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位年輕的女王展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鎮(zhèn)定和沉著?;氐絺惗睾?,伊麗莎白接替了父親的位置,很快履行起女王的職責。 雖說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王室不掌握實權,但女王的政務遠比許多人想象中更為繁忙。 紀錄片《伊麗莎白二世——偉大的女王》記載,女王平均每年出席500個官方活動,每周例行與英國首相面談,從未錯過任何一次英聯(lián)邦首腦政府會議,最多時一天接見過八個國家的首相。 新任女王的勤懇和盡責,迅速打消了民眾對她的疑慮。 英國著名雜志《經(jīng)濟學人》評價:
若僅僅是套用前任國王的處事模式,伊麗莎白還談不上杰出。 二戰(zhàn)過后,隨著“日不落帝國”的衰落,印度、巴基斯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國相繼獨立,南非退出英聯(lián)邦。 伊麗莎白清醒地意識到,如今的英國,早已不是過去的大英帝國。 她迅速轉變思路,將自己和英國的定位從“剝削非西方人的帝國首腦”,變成了“為宣揚跨種族文化而團結的聯(lián)邦元首”。 陸續(xù)走訪了大量英聯(lián)邦國家,向各國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作出的犧牲和貢獻表示感謝。 訪問期間,她美麗、端莊的形象也受到了廣泛愛戴,贊比亞總統(tǒng)卡翁達曾直言,“我們選擇留在英聯(lián)邦,完全是因為女王的個人魅力”。 而在英聯(lián)邦以外的世界,伊麗莎白二世同樣為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戰(zhàn)結束20周年,她出訪西德,標志著英德兩國和解。 1986年,她與丈夫在重陽節(jié)這天訪問中國,并帶來了400年前伊麗莎白一世寫給萬歷皇帝的信作為國禮,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釋放出英國想與中國交好的強烈信號。 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1986年在長城 毋庸置疑,在成為女王這件事上,伊麗莎白二世不負眾望,完成得相當出色。 不過,某種程度上,職業(yè)女性的困境,也公平地出現(xiàn)在女王身上。 結婚七十余年,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育有4個孩子。在長子查爾斯王子的回憶中,母親常年公務繁忙,只是他童年里的一個遠觀者。 英國王室傳記作家蒂姆·希爾德也曾透露,女王的孩子們每天只能見到母親半個小時。 女王全家福 或許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母親的陪伴,女王的四個子女中,有三人均婚姻破裂,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無疑是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姻悲劇。 紀錄片《伊麗莎白二世——偉大的女王》中提到: 婚后,戴安娜對查爾斯出軌的事實痛苦不已,多次向女王哭訴。 但女王并不擅長解決私人感情問題,每逢此況總是束手無策,加上她常年和孩子們保持著較為疏離的關系。 關鍵時刻并沒有過多干涉這段婚姻,這也被外界視為一個母親的“失職”。 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的世紀婚禮 屢屢曝出的婚姻丑聞,讓英國王室的公眾形象每況愈下,但女王始終保持著絕對的沉默—— 在她從小接受的王儲教育中,她不能在公眾面前表露情緒,所有的困難和悲傷,必須自己默默消化,否則是無禮的表現(xiàn)。 普通民眾對王室的不滿,在戴安娜王妃車禍身亡時達到了頂峰。 1997年,和查爾斯離婚后的戴安娜在巴黎旅游時意外遇難。 彼時,女王正在蘇格蘭的王宮消夏。 為了陪伴和保護兩個王孫,她沒有第一時間返回倫敦,引發(fā)大量爭議,而白金漢宮不曾降半旗的保守表現(xiàn),也被群眾譴責“冷漠”、“不近人情”。 戴安娜葬禮的前一天,女王在白金漢宮發(fā)表了一次著名的電視講話。 那次講話里,她罕見地以“作為你們的女王,同時也作為一個祖母”開頭。 少有地流露出了悲傷的情緒,“最初的震驚過后,伴隨而來的還有懷疑、迷茫和憤怒,我們在這幾天嘗遍了這些滋味”。 并表達了對戴安娜的深切緬懷,“她是一個特別的、有天賦的人,無論順境逆境,從未失去過微笑的能力,我與大家一樣深深緬懷她”。 漩渦中的英國王室 “戴安娜王妃去世事件”中,看似是王室的遲鈍反應使其遭受詬病,其實是“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長久以來被質(zhì)疑的隱喻。 伴隨著現(xiàn)代化的愈演愈烈,“君權神授”的至高無上,在當前語境中顯得格格不入。 不過自少女時期就開始接觸王室責任、被教育成為一個合格的王儲,接下來該怎么做,伊麗莎白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位期間,她每周要與時任首相進行單獨會談,處理統(tǒng)治階層與政府首腦之間的關系。 因為是一場僅限于女王與首相之間的私人例會,外界對女王統(tǒng)治能力的種種猜測,都能在這個小空間內(nèi)暴露無遺。 大衛(wèi)·卡梅倫與伊麗莎白進行私人會議 英國前首相大衛(wèi)·卡梅倫曾提到與女王近距離接觸的感受:
伊麗莎白去平民蘇珊·麥卡倫夫人家喝茶 戴妃去世后,伊麗莎白一改此前刻意與人保持距離的王室姿態(tài),直接去平民蘇珊·麥卡倫夫人家喝茶。 畫面中,女王不再是被媒體詬病的撲克臉,伊麗莎白與平民相對而坐、言笑晏晏,王室威儀被拋諸腦后。 女王對茶飲的喜好也由此流出,加奶不加糖的伯爵茶,成了民間暢銷飲料。 越來越多人感慨,伊麗莎白變得接地氣起來。 2001年“9·11”事件發(fā)生后,人們甚至在遇難者追思會的電視轉播上,看到女王在毫不掩飾地擦拭眼淚。 這在以前都是難以想象的,前英國首相梅杰回憶: “要不是她,后果不堪設想。女王在那些年的處事方式拯救了王室?!?/span> 英國第77任首相 鮑里斯·約翰遜 就連主導英國脫離歐盟、行事風格一向犀利的鮑里斯·約翰遜(英國第77任首相),都曾贊嘆以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在營造公眾形象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手腕。 “他們不斷控制著世界各地的頭條報道,并且通過不時審慎地轉變角度,用一種最巧妙的方式,對外進行宣傳。” 親民的形象,也意味著王室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不得不越來越近,尤其隨著媒體的迭代,他們的私生活愈加透明。 而王室成員的私生活,對英國王室形象上的影響不可小覷。 王室奢靡無度的生活,開始遭受媒體批評: 查爾斯與卡米拉的婚外情,讓他早在幾十年前,就將威儀消耗殆盡; 而伊麗莎白的孫輩哈里王子,也于2020年脫離英國王室,前往美國定居。 后者在接受訪問期間,不僅與妻子梅根大談王室丑聞,又在不久后被爆出不雅照片。 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民眾對英國王室的觀感。 不同于半個世紀以前對于王室的順從,如今更多人保持著對王室冷漠或批判的態(tài)度。 其實不僅僅是英國民眾,世界對英國的關注,在某些時候,也需要英國王室去承擔很重要的一部分。 鮑里斯·約翰遜曾這樣形容女王和王室對于世界的意義: “皇室是整個英國的最大賣點,而女王則是皇室的最大賣點,是英國的一張名片?!?/span> 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將伊麗莎白二世形容為“現(xiàn)代英國的基石”。 伊麗莎白女王之所以能獲得世界人民的好感,恰恰是因為她在接近生活的那部分當中,所展示出來的個人魅力。 她不同于政治家,不用汲汲以求選票排名。某種程度上她保有一定政治純潔性,可以免于黨派紛爭,為民眾提供更純粹的服務。 如今,隨著女王的去世,風雨飄搖英國王室中或許再難出現(xiàn)一個,像她那樣能夠平衡各方的君主。 但正如女王有女王的責任,王室也有王室的命運。 無論未來如何,伊麗莎白二世都已經(jīng)完成了一位女王的使命,也走完了一個女人與責任纏斗的96年。
作者 | 燈燈、芝士、凌波, 作者 | 燈燈、芝士、凌波,來源:十點人物志(ID:sdrenw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