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她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 那一年,李逵還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小牢子,他每天吃肉喝酒,手頭寬裕了,就去江州的賭坊里豪賭,他這個人賭性最直,從來都是愿賭服輸。若是沒錢了,就回到牢城營里,看見不順眼的囚徒,上去就是一頓鐵拳。 這家伙生得皮糙肉厚,脾氣也不好,關(guān)鍵他有膀子力氣,經(jīng)常與人發(fā)生沖突。 在江州城,也就只有他的頂頭上司戴宗能管教他一二。 直到有一天,他的偶像宋江來到了江州。宋江和戴宗不一樣,在宋江身上,他感受到了兄長般的關(guān)愛。宋大哥懂他,舍得為他花銀子,和他喝酒的時候,準許他用大碗,即便他做出了許多粗魯?shù)氖滤未蟾缫膊回煿?,最多也就是笑笑,然后寵溺地再給他添上幾斤羊肉。 一番接觸下來,李逵對宋江佩服地五體投地。他經(jīng)常暗暗感嘆: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 然而正像《斷頭王后》里的那句所說,此時的李逵還不知道,所有宋大哥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李逵得到了滿足,但是他需要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 若干年后,宋江喝下了奸臣們的毒酒,在臨死前,他把李逵召到了身邊,給自己這位最忠實的心腹也灌上了一杯毒酒。李逵喝下毒酒后,宋江對他說:
事已至此,任誰也無力回天,李逵只能認命地說:
雖然,他是宋江的心腹,但是可能李逵之死也不會明白為什么宋江會選擇這條“葬送”自己兄弟們的招安之路。 一對于招安,梁山泊內(nèi)部怎么看? 在很多人眼里,梁山好漢們是反對招安的,這條政策是不得人心的。 那一年的重陽節(jié),宋江將其他頭領都召集到忠義堂上,名義上是共賞菊花,歡慶佳節(jié)。 這一天忠義堂上遍插菊花,好漢們觥籌交錯,開懷痛飲,笑語喧嘩,氣氛氣氛十分熱烈。 作為山寨之主的宋江,這天也喝得大醉,借著酒興,他當場寫下了一首《滿江紅》:
寫罷,他就讓樂和當眾把這首詞唱給大家。樂和正唱到最后一句時,臺下的武松突然發(fā)火了: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而李逵也跟著湊起了熱鬧,他一腳踢翻了面前的桌子:
宋江被李逵的舉動氣壞了,他當場就要砍了李逵,在眾人的勸說下,這才作罷。 在情緒稍微平復了后,他對武松
這場菊花之會就這樣不歡而散了,宋江提出招安,看起來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仔細想想,對于招安這件事,持明確反對態(tài)度的恐怕就只有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這三個人了。 前兩個人是看透了朝廷的腐敗、奸臣當?shù)溃驗椴辉敢庠偃氤癁楣倭?。而李逵很可能就是單純地覺得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更合自己的心思而已。 其他人都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招安,即便是看似腦后有反骨的阮氏兄弟,他們口中也曾經(jīng)唱著“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的漁歌。 就連深受高俅父子迫害的“林沖”這個時候都沒有站出來表示反對招安,林沖的內(nèi)心里其實還是渴望招安的。 持同樣態(tài)度的還有很多人,關(guān)勝、呼延灼、董平、張清、楊志、李應、柴進等人,他們不是朝廷軍官就是地主富商,這些人會喜歡在這鳥水泊里做山大王或者草頭天子嗎?當然不是,他們是不屑于在此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稱分金銀、成套穿衣服的。 他們更渴望被招安,重新回到朝廷,去過“有滋有味”的生活。 能入朝為官,誰愿意做賊??? 二若是不招安,梁山 若是菊花會上,宋江被眾人說服,不走招安的路線,梁山泊會怎么樣呢? 猜想一:扯旗造反 不接受招安的話,梁山泊就只有扯旗造反這一條路可行了。他們會攻打附近的州府,打破城池之后,他們不會在像以前一樣將之劫掠一空,然后揚長而去了。 他們得占據(jù)州府,經(jīng)營自己的根據(jù)地。然后一步步地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就像方臘、田虎等人那樣。 不過,這樣的話必然會引起朝廷的重視,朝廷也必然會派大軍圍剿梁山勢力,以往憑借這地利優(yōu)勢嚴防死守的策略恐怕就不太管用了,梁山泊將來的走向還真不可知。 猜想二:發(fā)生內(nèi)訌 梁山泊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nèi)如此壯大,可是多虧了宋江這張嘴。宋江最大的本事就在于,他能在擊敗朝廷派來圍剿的官兵的同時,還能憑借一張伶牙俐齒把敵方將領招攬到自己的麾下。 這簡直就是殺人誅心啊。 每當俘獲一個敵方將領的時候,他都會親自給對方解掉綁繩,然后順勢跪在地上,對對方說:
宋江這一番話下來,基本上都能拿捏住對方。梁山泊上那些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基本上都是這么“賺來”的。 若是宋江表示不在走招安路線了,這些人恐怕就會成為梁山泊內(nèi)部做不穩(wěn)定的因素。搞不好,梁山泊上就會發(fā)生內(nèi)訌,火并的悲劇就會再次上演。 分裂的梁山泊自然就更不是朝廷的對手了。 若是不招安,梁山泊的未來似乎并不光明。 三招安這件事有先例么? 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武松,當時他殺死了蔣門神、張都監(jiān)一伙,只能假扮成頭陀,暫時投奔二龍山入伙。途中他遇到了宋江,二人閑談時他對宋江說:
就在分別之際,宋江也殷切地告訴武松:
那么,當時真的有招安這條政策嗎? 當然有,無論是武松,還是宋江,他們說的都沒有錯,朝廷確實有“招安”的政策。 遠的不說,高俅在親征梁山泊的時候,就帶了十個節(jié)度使來。書中這樣介紹他們: 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jīng)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jié)度使,舊日都是在綠林叢中出身,后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 綠林叢中出身,其實就是山賊而已,與梁山泊上的好漢們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不同。 他們能被招安,梁山泊怎么就不可以呢? 有了現(xiàn)成的榜樣,后人自然愿意為之奮斗。 四宋江為什么這么癡迷于招安呢? 在梁山泊的三任寨主中,貌似宋江是最有想法的。王倫和晁蓋沒有什么抱負,占山為王恐怕就是為了“爽”,讓自己吃穿不愁而已。 宋江卻一直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招安。宋江之所以這么做,恐怕有幾點原因。 第一,宋江雖然“壞事”沒少做,但是他內(nèi)心卻不想真正與朝廷對立。 宋江在做押司的時候,認識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憑借著手中的權(quán)勢,他放走了晁蓋等搶劫生辰綱的要犯,這是明面的,暗地里這種事不知道做了多少,他一直在挖朝廷的墻角。 但是,他并不想推翻這個朝廷,他喜歡當押司時的那種一切盡在掌控、人人敬仰的感覺。 第二,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允許宋江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反賊。 宋江是個“自幼攻讀經(jīng)史”的讀書人,所謂的“經(jīng)史”塑造了宋江的三觀,“經(jīng)史”中最起碼的觀點就是“忠孝仁義禮智信”。 宋江之所以名震江湖,他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忠”、“孝”、“義”,他的父親宋太公也一直教導宋江不要做“不忠不孝”之人。 當年宋江帶著一眾好漢要投奔梁山泊,就在距離梁山泊不遠時,他遇見了前來捎信的石勇,信中說他的父親去世了。宋江見信后立刻回家奔喪。 宋太公并沒有死,他對宋江說: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重影響下,宋江對“造反”還是有些抵觸的,即便當了山大王,他想的也不是自立為王,而是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制造招安的機會。 第三,宋江想借招安,實現(xiàn)自己的階層躍遷。 在古代,讀書人的目標是什么呢?用杜甫的話來說就是“致君饒舜上,再使民風淳”。 宋江和吳用也不例外,他們從來都不甘心只做一個押司(小吏)或者教書先生。但是,若是沒有什么特殊情況發(fā)生的話,他們就只能做一輩子的小吏、教書先生,就只能處在社會的底層。 雖然在縣城民眾的心里宋江是讓人敬重的宋押司,但是在整個體制內(nèi),宋江不過就是個小吏罷了,放眼大宋小吏多如牛毛,且只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在“官老爺”們的眼中,那是不入流的存在。 無論宋江多么“刀筆純熟”,他都沒有晉升的可能。 但是,若是占山為王后,接受朝廷的招安,那就不一樣了。尤其是他這種大頭領,那肯定會官職加身。 唯有招安,才能使宋江跨越官和吏的鴻溝,實現(xiàn)階層的躍遷。 這里面的道理是李逵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