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的書法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見識深厚者,熟悉歷代書法的人,甚至一眼就能看出一件作品屬于哪個朝代。因為繼承與創(chuàng)新往往是并行的,人們在書宗晉唐,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也在努力創(chuàng)造獨屬于自己時代的文化價值。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亦是如此,雖然只延續(xù)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但在這短短的一百年間,書壇之中仍然不乏身先士卒,帶領眾人砥礪前行的人。 大德二年(1298年),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召趙孟頫入京城大都修《藏經》,趙孟頫同時也為元朝帶回了另一個書壇的扛鼎人物。 因為趙孟頫的舉薦,此人名聲大顯,和鮮于樞一起,打下了元代草書的天下,此人便是書法家鄧文原。他的書法也受到了趙孟頫深遠的影響,屬于趙孟頫的親傳弟子。 鄧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綿州(四川綿陽人),因為綿州在當時隸屬于巴西郡,所以人稱“鄧巴西”,他也的確是“巴西”的驕傲。 《書史會要》中稱,“鄧文原正、行、草書,早法二王,后法李北?!?,真、行、草書都十分擅長。 鄧文原當時與趙孟頫,鮮于樞齊名,三人并稱“元初三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成就主要在行楷書上,而鄧文原和鮮于樞主要的成就則在草書上。三人在力主復古的同時,也成功地憑借自己的創(chuàng)新,讓元代在書法史上穩(wěn)穩(wěn)地樹立起了自己的旗幟。 草書一般分章草、今草、狂草三大類,其中以章草年代最為久遠。章草字字獨立,脫胎于隸書,保留了隸書中的波磔(zhé)的寫法,氣息也更加古樸,以三國時皇象所寫的《急就章》為典型代表。 《急就章》是當時兒童重要的啟蒙書物,鄧文原也曾用章草臨寫過,稱《臨急就章》。這件作品寫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歷經七百余年墨色如新,現(xiàn)在被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鄧文原的這一卷《臨急就章》卻與皇象的《急就章》有很大的差異。章草本來是風格偏于古拙樸素,但鄧文原在皇象的基礎上,將《臨急就章》寫得挺拔勁健,秀雅瀟灑。 其中一字之內,筆畫的粗細變化就被處理得十分夸張,細處如游絲,粗處豐潤且剛健。尤其是其中的捺筆,鄧文原寫得又粗又狠。在整體上看,這些捺筆也非常顯著,并且出鋒非常明顯,收尾干脆利落。鄧文原的《臨急就章》以瀟灑、挺健取勝,也非常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 鄧文原的《臨急就章》是獨屬于元朝的,代表著章草的另一種風貌,對于我們領會草書的風格多樣性和寫出別具一格的草書風格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將其進行了1:1超高清的復刻,期待您的喜歡。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碑帖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