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癥又稱血脂異常,是一類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指血清膽固醇或甘油三脂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低,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與多種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肥胖癥、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關。在我國血脂異常的發(fā)生率高,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習慣發(fā)生改變等原因有密切關系。 高脂血癥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有的甚至毫無癥狀,只是體檢時發(fā)現(xiàn),所以高脂血癥并無一個確切的中醫(yī)疾病相對應,中醫(yī)典籍中亦無“血脂”及“高脂血癥”之名稱,但根據(jù)其生理病理及常見并發(fā)癥,可參考濕阻、痰飲、瘀血、胸痹、眩暈、肥胖等辨治。 病在血液,其源在脾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認為,高脂血癥多見于過食肥甘,形體肥胖,又缺乏運動的“吃動失衡”之人,這與中醫(yī)的“脾失健運”有關。血脂猶如營血津液,為人體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質,布輸全身,貫注血脈,溫煦肌膚,濡養(yǎng)臟腑百骸,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濕濁、痰飲、瘀血無由生聚,血脂自不會升高。一旦脾失健運,脾不升清,胃不降濁,不能分清泌濁,水濕不歸正化,則水津停而成濕,濕聚成濁,濁聚成痰,痰入血脈,痰瘀互結,沉積脈中,就形成高脂血癥。 另外,高脂血癥以肥胖乏力,夜眠打鼾,頭暈頭重,脘痞腹脹,食后犯困,顏面油垢,唾吐痰涎,肢體麻木,大便黏膩不爽,舌暗苔膩為常見癥狀,這也正是脾氣不足,濕濁內蘊,痰瘀互結的表現(xiàn)。故路志正認為高脂血癥“病在血液,其源在脾”,脾失健運,濕、濁、痰、瘀相互搏結是高脂血癥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病機。 今天給各位讀者介紹該如何根據(jù)自身的癥狀選用治療血脂異常的中成藥。(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yī)囑) 血脂異常如何選用中成藥 血脂異常指人體內脂蛋白的代謝異常,包括血脂異常血液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等。近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在從抑制膽固醇吸收、合成,促進排泄,影響體內脂質代謝四個方面尋求有效單味中藥已取得較大突破。 【注意】1、伴有其他嚴重的慢性病,或在治療期間又患有其他疾病,應去醫(yī)院就診,在醫(yī)師指導下服藥。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注意】1、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脂、血清氨基轉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如發(fā)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增高達正常高限3倍,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顯著增高時,應停用本品。2、首次服用血脂康膠囊后 4~8 周復查肝功能及肌酶,以后根據(jù)檢測結果延長監(jiān)測時間,若肝功能及肌酶正??擅堪肽陱筒?1 次。有肝病史者服用本品尤其要注意肝功能的監(jiān)測。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4、本品常見不良反應為腸胃道不適,如胃痛、腹脹、胃部灼熱等。5、偶可引起血清氨基轉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可逆性升高。6、罕見乏力、口干、頭暈、頭痛、肌痛、皮疹、膽囊疼痛、浮腫、結膜充血和泌尿道刺激癥狀。 【注意】1、如伴有其他嚴重的慢性病,或在治療期間又患有其他疾病,應去醫(yī)院就診,在醫(yī)師指導下服藥。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注意】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注意】1、本品不宜用于高脂血癥見氣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者。2、伴有其他嚴重的慢性病,或在治療期間又患有其他疾病,應去醫(yī)院就診,在醫(yī)師指導下服藥。 【功效】活血行氣,降脂去濁。姜黃辛散苦泄溫通,入肝、脾經(jīng),內行血氣而通經(jīng)止痛,外散風寒濕而療痹止痛,并橫走肢臂。治血瘀氣滯諸痛,兼寒者尤宜;治風濕肩臂痛,以寒凝阻絡者最佳。姜黃主要含姜黃酮、 莪術酮、莪術醇、丁香烯龍腦、樟腦等揮發(fā)油以及姜黃素等成分。具有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的功效。 【注意】本品不宜用于高脂血癥見氣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者。 本病除用藥治療外,更強調生活調理,膽固醇過高應少食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甘油三酯過高應飲食清淡,少攝入飽和性脂肪酸,如肥膩肉食、動物油脂。同時要注意情緒穩(wěn)定,動靜結合,勞逸結合,適當運動,生活規(guī)律。■ 【來源: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養(yǎng)生正道、中國中醫(yī)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