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梢钥匆娺@樣一種人:整天喋喋不休,不是聊別人的八卦,就是議論別人的是非。一有空閑,就說個不停,對什么事都喜歡指手畫腳。 從表面看,這類人能說會道,實則極其膚淺。 明朝有個思想家叫呂坤,寫了一本著作叫《呻吟語》,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德性以收斂沉著為第一。收斂沉著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收斂沉著人怕含糊,怕探險。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那種整天說個不停的人,就是“淺浮子”,看起來很有見解的樣子,實際上都是浮在表面上。 只有將自己的注意力收斂起來,將浮躁之心沉靜下來,常常反省自己,才能看見事物的真相。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這個道理。 而上述那種人,心浮氣躁,拿著自己先入為主的知見,作為準繩,四處評判別人,所以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卻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發(fā)現(xiàn)不了自身的問題所在,就不能對癥下藥,去改正自己的毛病,也就很難成長了。自己不成長,還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時間長了,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上大學的時候,我有兩個室友就是這樣的人,總是喜歡在背后議論別人,非常討厭。 1,生活經(jīng)歷如同一本書的正文,反省是對正文的解釋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 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歷史記載了許多古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仔細思考,可以發(fā)現(xiàn)別人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失誤之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己的見識和智慧得到增長,自然就“明智”了。 其實,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如果把自己從小到大做過的事情整理記錄下來,這不就是一部關(guān)于個人的歷史嗎? 閱讀記載別人經(jīng)歷的歷史可以明智,閱讀記載自己生活經(jīng)歷的歷史,不也同樣如此嗎? 當然,我們不一定非得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全部都寫下來,只需要經(jīng)?;仡欁约鹤鲞^的事情和當時的感受,并且從中吸取教訓,就可以了。 這樣做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處,就是每個人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記憶感受非常真切,且每個人的性格與三觀有其延續(xù)性,過去犯過的錯,將來可能還會再犯,如果能夠在反省的過程中,揪出自己的盲點,痛下決心改正,后不再犯,就受益無窮了。 因此,叔本華說:“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可被視為一本書的正文,而對生活經(jīng)歷的咀嚼和認識則是對正文做出的解釋?!?/span> 由此可見,我們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是非常寶貴的,只有勤于反省的人,才能將這個寶貴資源利用好。 2,遇到困難的時候,學會反求諸己 這幾天,有一部趙文卓主演的熱播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我追著看了幾集。劇中的霍元甲,看著有點迂腐,有時候令人惱火,但我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zhì):無論遇到什么事,他都會從自身找原因,這就是一個大俠的擔當。 孔子有句名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闭f的大概就是霍元甲這種人吧。 我們不是圣人,也不是大俠,所以遇事總是會站在自身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帶有主觀性,什么事情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很少會設(shè)身處地地替別人考慮。因此,遇見困難,就會怨天尤人,指責別人。結(jié)果是,越想越氣憤,還把與別人的關(guān)系搞僵了。 如果能夠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有沒有過錯,為什么別人能做好的事我做不好?是不是自己的能力、方法、智慧不夠? 通過一番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容易做到心平氣和。自己有盲點,就去補救,如果是別人的問題,一個勁地抱怨也無濟于事,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根本。 3,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人是非 《朱子家訓》里邊有這樣一句話:“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span>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經(jīng)常自我反省的人是很少的,喜歡抨擊指責別人的人卻處處可見。所以,當我們聽到別人的發(fā)言,先不要急著下結(jié)論,有的人就是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相信這種人的話就是上當了。 我們通常都是帶著自己過往的知見看問題,跟別人產(chǎn)生爭執(zhí)的時候,也不一定都是別人的錯,還是要三思而行。 所以古人說,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人是非。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沉下心來,常常反思自己的經(jīng)歷,并且從中吸取教訓,才能夠?qū)ψ约旱娜松袀€清晰、周密的思考和認識,才會擁有深思熟慮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