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詩人,以詩歌慰藉心靈 【華歆】 割席分坐,被文人一演繹,華歆就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亂世三國,英雄與梟雄不過是一個分類,誰刀尖上的血,也無法純潔滴下。 就算華歆真的投袁術、迎孫策、助曹操,也是亂世中睿智的選擇。誰是真龍,從來不是肉眼凡胎就能看明白。遍地野花都舞出自己的妖冶,但誰又能真正代表泛濫的春天? 其實,羅貫中寫《三國》,塑造了很多正義之士,總要選幾個“小人”作為陪襯,華歆于是不慎躺槍,成為整個三國的“背鍋俠”。一如遍野梅花,畫在折扇上成為經典,掛在樹上,最終只能化為春泥。 這是華歆的宿命,也是歷史的玩笑。以至于后人忘了,與華歆絕交的管寧,是怎么走上高堂,被日漸盛大的春天擁抱。 漢建安五年,華歆領命北上許都,千人送禮,場面浩大。起初他概不拒絕,之后按標記奉還,即不駁友人情誼,又不收點滴禮品。此后,他像一本史詩般的巨著,每讀一頁,便抹去墨跡,直到把自己讀成一張白紙,不留一字。 即使官拜議郎,即使轉為尚書,即使升至侍中、尚書令、御史大夫,即使官拜相國,封安樂鄉(xiāng)侯,變化的只是人們眼中的權位,不變的,是那顆既重德行,也重學業(yè)的孜孜不倦之心。 無論后人如何評價,官高位顯,卻常守清貧,只能說明,華歆的清正廉潔是真的:位列三公,家里拿不出10斗米;皇帝賞賜的財物,分給親友;賞賜的奴婢,放良嫁人。這難道不是自古高士的一面鏡子? 以至于司空王朗佩服其品位和器度,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模仿他。 叫華歆的男人,不卑不亢,在三國搖搖晃晃的墻頭上,站得很穩(wěn),且筆直。 注:華歆,字子魚,平原郡高唐縣(今山東省高唐縣)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重臣。華歆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與盧植、鄭玄、管寧等為同門,又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華歆為龍頭。 【曹植】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謝靈運語)”。 只可惜,與李白、蘇軾并稱“仙才”的曹植,生錯了時代,亦生錯了家庭。在“仙”字面前,“三曹”不提也罷。 而戰(zhàn)亂似惡之花,隨意一開,就把一個詩人推演成戎馬倥傯中的過客。 在洛陽,殘垣斷壁砸斷了字詞的翅膀,即使《洛神賦》華麗的辭藻,也蓋不住經年瘡痍。 他手中的詩筆,在爾虞我詐的世界里,形同虛設。 七步可以作一首詩?其實那只是他積怨已久的發(fā)泄口。 只是曹植沒有預料到,極高的骨氣和才氣捧高了他,也棒殺了他,十二年間的多次遷封,對的是他,錯的似乎也是他。 而這樣的對和錯,絕不像其早夭的兄弟稱象那么簡單。 魏太和三年臘月,打馬過黃河的曹植,似乎忘記了此行的目的(他有目的嗎?或者說,目的是他的嗎)……直到聽聞天樂梵唄之聲,曹植才找到蚩尤戲每個節(jié)點間的靜謐。那是大靜,一如三皇五帝如夢的刀劍,握在南來北往的風的手里。 從此,魚山之巔跳丸擊劍的是他;黃河岸邊,斗雞走馬的還是他。 “百戲會”上的《箜篌引》算不算絕唱,曹植沒有在意,他只顧“置酒高殿上”,看秦箏慷慨,奇舞跌出;聽鼓樂齊奏,鶯歌裊裊。 高調圣潔,如黃河落日,被輕輕托起又放下。 除了歌唱,他顧自哼著《氣田表》,把自己變成一棵桑樹,或者一株莊稼的長兄,給它們撫慰,他在黃河岸邊,仙氣自始至終縈繞。他讓魚山變大,讓天南地北的人都能找到風雅頌的源頭。 從此,滔滔河水從他空空的兩袖間奔騰東去,傳說或軼聞卻逆流而來。 從此,后世的詩人和樂家都想在魚山走上七步,看灑了霜雪的雙鬢,是否能沾染一絲靈氣。 注: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劉寔】 人言“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劉寔便是。 貴為漢章帝劉炟第五子濟北惠王劉壽之后,卻生不逢時。父親雖曾任縣令,但少時家貧,靠賣牛衣為生。 鄰居常常看到,他手里纏繩,口中誦書。 用麻或草給織牛保暖的護被,這在魯西當今聞所未聞。 西晉,鮮卑人進入中原,游牧民族,放牧牛羊遍地。不過,劉寔編織的牛衣,應該是耕牛所用。耕牛之貴,有時大過人。比如,漢朝、唐朝和宋朝。 后人對劉寔的總結是,為人知識廣博、通曉古今,自身品德清潔,行為沒有瑕玷。 博學廣識自有精通《三傳》,辨正《公羊傳》,又撰有《春秋條例》、《左氏牒例》、《春秋公羊達義》、《集解春秋序》及文集為證。至于先見之明,鐘會、鄧艾討伐蜀國,劉寔預言二人的勝利和不歸,結局如是。 即使在古代,官二代也常常惹是生非。劉寔因子獲罪,復官之后因年老多病辭官,朝廷賜他安車駟馬、錢百萬,以侯爵身份回府第。 后來,長沙、成都二王斗毆,軍人劫掠了這位倒霉的侯爺。劉寔只好嘆一聲“錢財乃身外物”,偷偷回到家鄉(xiāng)。 至九十,壽終正寢。 喪禮上,人們說起他的傻和迂腐: 少年時期,不喜歡打擾別人。賣牛衣的路上,累了休息,都是自生柴火。 至地位名望通達顯赫,依然崇尚儉約樸素,不追求華麗。 為官所得俸祿,用于贍養(yǎng)幫助親屬故舊。 妻子去世,按苴杖居廬的制度辦喪事,到喪事完畢都不與女子同床。 去石崇家上廁所,看到有深紅色花紋帳幕,墊褥華麗,兩個奴婢手持香囊伺候,劉寔退出,改用一般的廁所。 有的人,像是蒲公英,有的像是堅硬的松球或核桃。更多的人,則像是別人,從來沒有自己的人生。 劉寔不是。舉手投足間,世界留下了他的執(zhí)拗,抑或與眾不同。 注:劉寔,字子真。平原郡高唐縣(今山東高唐)人。三國至西晉時期重臣、學者,漢章帝劉炟第五子濟北惠王劉壽之后。劉寔出身寒苦,但他品德清潔,好學不倦,最終通曉古今。著有《左氏牒例》《春秋條例》《春秋公羊達義》等,今已佚。 【王顯】 常常仰望星空的人,不一定能俯下身子和草木交流。 一如名醫(yī),可以遍治百病,不一定能統(tǒng)帥三軍。 而達此境界者,北魏名醫(yī)王顯為翹楚。 那一年,文昭太后夢為日逐,化而為龍,纏繞其后。常醫(yī)以為心病,王顯搭脈便知,太后有孕。而自幼羸弱的太子,也在王顯的調理下,痊愈。 這就像暮色漸濃,一般人只能看到山巒模糊,百鳥歸巢,而睿智之人,則能看到天空和大地的合體,以至于星星閃爍,所有的草木,都在露珠的潤澤下,有了萬般風情。 有人說,加封名醫(yī)為將軍的王,不一定明智,只不過是愛屋及烏。 但讀懂王顯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這絕不是皇上突發(fā)奇想,其除主持醫(yī)療外,還兼任太府卿、御史中尉等職,參與軍政大事多年,無法分清從醫(yī)和治國,哪一個更專業(yè)一點。 其實,平北將軍、揚州刺史的官銜,甚至世宗重賜王顯,立館宇,以彰其績,都不能代替《方藥》35卷頒發(fā)全國,以療諸疾的功勛。一世為官也不過光宗耀祖,《方藥》傳于民間,才能實現(xiàn)普救眾生。 或者說,名醫(yī)和將軍,在王顯看來,就是自己和影子。站在平地時,影子匍匐;站在高墻邊,影子站的比真人還高。 但影子終究是影子。北魏宣武帝元恪病死時,王顯因治療無效,被處死時,沒人顧及其是否良臣。 至于傳言沙門有卦在先,“不要任吏部之官”,現(xiàn)在看來,多是后人杜撰。 封建帝王想找陪葬者,不需要理由。 更何況,帶個名醫(yī)遠走黃泉,比帶美女要穩(wěn)妥的多。 這或許就是作為名醫(yī)的宿命。 注:王顯,字世榮,陽平郡樂平縣(今山東省莘縣)人。北魏時期大臣,宣武帝元恪御醫(yī)。初為本州從事,自通醫(yī)術,明敏決斷。曾為宣武帝生母文昭皇后把脈,候補侍御師、儀曹郎中,遷游擊將軍、廷尉少卿,出為平北將軍、相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叛亂,討伐不利。歷任太府卿、御史中尉,領太子詹事,冊封衛(wèi)國縣開國伯。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駕崩時,以治療無效,坐罪被殺。 李緒廷: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曾做自由撰稿人,報刊記者,文學雜志編輯。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千余篇,詩歌作品散見于《散文詩》《星星·散文詩》《詩潮》《散文詩世界》《上海詩人》《山東文學》等全國報刊,有作品在詩歌比賽中獲獎并收入各種年度選本。名錄被《名人簡歷》網收入。已出版《左宗棠家訓》《天堂的誘惑》《通向幸福的彩虹道》《神秘消失的特工船》《攝魂胭脂刀》等多部專著。 魯西詩人編輯部 關于我們: ◇《魯西詩人》雜志是山東省聊城市詩人協(xié)會主辦的詩歌刊物,1995年創(chuàng)刊。1999年5月,《魯西詩人》聯(lián)手詩刊社舉辦第15屆青春詩會。 ◇《魯西詩人》紙刊為季刊,每季中間月份出刊,出刊后即寄作者樣刊、稿酬。 ◇《魯西詩人》主要欄目有:詩星存照、詩八斗、魯風頭·衛(wèi)風尾、繆斯節(jié)拍、華彩樂章、古韻新風、詩評詩話等。我們需要的是不拘形式和體裁的好詩。只要有詩的意境,能夠帶給人審美享受,格調不凡,境界高雅,都在我們的編發(fā)范圍之內。 ◇ 投稿文末請附個人簡介、具體通訊地址、郵箱、電話、微信以及作者銀行卡號、開戶行。 編輯部: 主 編:弓車 副 主 編:姜勇 翠薇 董學蘭 張秀功 責任編輯:畢恩付 齊慶偉 平臺主編:翠薇 執(zhí)行主編:董學蘭 張秀功 責任編輯:畢恩付 齊慶偉 特約評論:(以姓名筆畫為序)劉廣濤、宋來瑩、張厚剛、阿勇、趙月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