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姓,是中國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書于宋代的《百家姓》,收錄約60個復姓,但各種史書中出現(xiàn)過的復姓,要遠多于此。 雖然現(xiàn)在復姓人口不多,復姓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見,但人們對復姓并不陌生。因為很多武俠小說,酷愛使用復姓。比如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有獨孤求敗、東方不敗、令狐沖、慕容復、歐陽鋒、公孫止、赫連鐵樹,等等。 復姓的起源,豐富多彩。有來自官職的,比如司徒、司馬、司空、太史,有來自封地的,比如令狐、淳于、申屠、上官,有來自祖先名字的,比如皇甫,有來自居住地的,比如歐陽、東郭、西門,有來自排行的,比如第五。還有一個復姓,公孫,來源實在過于復雜,無從說起。 古代,特別是宋明之前,復姓名人特別多。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姓氏文化尚未成熟,但復姓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達到高潮。 比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的孔門七十二賢,就有很多復姓。比較著名的有,端木賜,字子貢;顓孫師,字子張;澹臺滅明,字子羽;公冶長,字子長;司馬耕,字子牛;公西赤,字子華;巫馬施,字子旗;漆雕開,字子開。其他還有公晳哀、公伯寮、公孫龍、公祖句茲、公良孺、公夏守、公肩定、宰父黑、叔仲會,等等,不一而足。 端木賜,字子貢 秦漢時期,姓氏文化已基本定型,這時的復姓也很多。 比如,漢高祖時有夏侯嬰、叔孫通、鐘離昧,漢文帝時有申屠嘉、淳于意、中行說、新垣平,漢景帝時有胡母子都、無鹽氏,漢武帝時有公孫弘、吾丘壽王、主父偃、司馬相如、司馬遷、公孫敖、公孫賀、公孫卿、東郭咸陽、東方朔,漢昭帝時有上官桀,漢宣帝時有梁丘賀、夏侯勝、諸葛豐、義渠安國,漢元帝時有歐陽地余、五鹿充宗,漢成帝時有淳于長,漢哀帝時有息夫躬,漢平帝時有公孫祿。 而且,漢朝還有新的復姓出現(xiàn),周陽姓,就是趙姓所改,周陽由的父親趙兼,封為周陽侯,于是改為周陽氏。 漢末三國,仍有很多復姓,諸葛亮、司馬懿、公孫淵、夏侯惇、皇甫嵩、太史慈、濮陽興、邯鄲商、成公英、毌丘儉、令狐愚、鮮于輔、高堂隆、鐘離牧,等等,一時多少豪杰。甚至于曹操,都有傳說是夏侯氏之子孫。 震驚魏蜀吳三國的淮南三叛,就是曹芳、曹髦、曹奐時期為反對司馬懿父子專權,淮南地方所發(fā)生的三次叛亂事件,各路主角,不乏復姓。第一次,王凌、令狐愚反對司馬懿,第二次,毌丘儉、文欽反對司馬師,第三次,諸葛誕反對司馬昭,放眼望去,復姓何其多也。 諸葛亮,字孔明 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周邊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開始使用漢名漢姓。 很多人就將自己源出的部落或者氏族之名號,作為自己的姓氏。這一傳統(tǒng),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王昭君的女婿,匈奴人須卜氏的骨都侯,就以須卜為姓,叫須卜當。 不同時期來到中原的不同少數(shù)民族,在本族凋零幾盡之后,殘余幾乎全部融入漢族,貢獻了很多復姓。比如,呼延、宇文、慕容、豆盧、沮渠、乞伏、禿發(fā)、赫連、拓跋、長孫、賀蘭、獨孤、尉遲、爾朱、斛斯、斛律、厙狄、賀若、賀拔、侯莫陳、萬俟、哥舒、沙陀、夫蒙、耶律/移剌、石抹、完顏,等等。 這些姓氏,大部分是其出身部落、氏族或者地方的名號。豆盧、厙狄、長孫與赫連不是,豆盧是慕容氏為避難而改的姓,厙狄可能是鮮卑段氏為避難而改的姓,長孫是拓跋部拔拔氏在孝文帝改革時漢化而改的姓,赫連是鐵弗人赫連勃勃自創(chuàng)的姓,寓意“徽赫與天連”。 大夏石馬 來自赫連勃勃之子赫連璝墓前 雖然復姓人才輩出,但需要注意到,春秋戰(zhàn)國以后,復姓一直在減少、簡化、整合、重組。特別是復姓簡化為單姓,自古有之。 西漢太師、大司徒,馬宮,他是王莽的忠實盟友,本姓馬矢,因為不雅,于是改為馬姓。據(jù)說,陜西韓城姓同的和姓馮的,都自稱司馬遷后人,祖上為避禍,分別將司字和馬字增添偏旁部首,變?yōu)橥c馮,各自為姓。 那些融入漢族的少數(shù)民族復姓,也在簡化。比如,匈奴須卜氏,早在西晉就簡化為卜氏,比如西晉易經(jīng)大師卜珝,就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改革,大量的鮮卑復姓改為漢族單姓,比如拓跋改為元,獨孤改為劉,賀蘭改為賀,等等。 唐代,少數(shù)民族融入漢族者,大量通過賜姓或者諧音等方式,進行簡化。鐵勒人阿跌光進,被賜姓李。黨項人拓跋思恭,也被賜姓李,其家族旁系,后來建立西夏。沙陀人朱邪赤心,也被賜姓李,名李國昌,其子李克用,其孫李存勖,建立后唐。突厥人的阿史那氏,逐漸被簡化為史氏,他爺爺還叫阿史那斛瑟羅,他孫子阿史那昕逐漸就被叫做史昕。吐蕃人噶爾氏,祿東贊和論欽陵的后人,就以論為姓,比如論誠節(jié)、論惟貞、論惟賢,讀作《論語》的論。十六國時已融入漢族的羌姓夫蒙氏,也逐漸訛為馬氏,夫蒙靈詧逐漸被叫做馬靈詧。 復姓也有過反撲?!妒畤呵铩酚涊d,五代十國時期,楚國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元恒,為了避楚王馬殷之父馬元豐的偏諱,改為復姓,改叫拓跋恒。 但總體趨勢不變,復姓簡化是主流。明朝以后,復姓簡化,更是勢不可擋。 因此,到如今,復姓已經(jīng)非常少見。 根據(jù)公安部《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 當仁不讓的絕對第一大復姓,是歐陽,約有111.2萬人。 其他人口較多的復姓,還有:上官,約有8.8萬人,皇甫,約有6.4萬人,令狐,約有5.5萬人,諸葛,約有4.8萬人,司徒,約有4.7萬人,司馬,約有2.3萬人,申屠,約有1.9萬人,夏侯,約有1.1萬人。 以上復姓,都是正宗的漢族姓氏。 還有賀蘭,大約有1.0萬人,完顏,大約有0.6萬人,慕容,大約有0.5萬人,尉遲,大約有0.4萬人,長孫,大約有0.3萬人。 這幾個源出少數(shù)民族,賀蘭、慕容、尉遲、長孫,均出鮮卑,完顏,源自女真。這幾大復姓,歷史上也都有對應的簡化單姓,比如有賀蘭改姓賀的,慕容改姓慕的,完顏改姓完或者王的,尉遲改姓尉的,讀作玉。 根據(jù)公安部《二〇二一年全國姓名報告》,常見復姓“聚居”的特點突出,在特定省份的分布較為集中。歐陽33.86%分布在湖南;上官22.05%分布在福建;皇甫32.72%分布在河南;令狐75.60%分布在貴州;諸葛31.06%分布在浙江;司徒88.19%分布在廣東;司馬30.28%分布在河南;申屠95.15%分布在浙江;夏侯74.87%分布在江西;賀蘭17.89%分布在湖南;完顏58.56%分布在河南;慕容70.94%分布在廣東;尉遲27.64%分布在河北;長孫97.02%分布在陜西。 常見復姓地理分布情況 最后,中華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也有復姓。日本,幾乎全都是復姓。韓國也有復姓,最大的是南宮,約有1到2萬人,接下來是諸葛、司空、鮮于,各有三四千人。越南也有復姓,比如歐陽,另外還有獨具特色的一些復姓,比如阮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