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古代朝廷選拔官員的重要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族的壟斷,給了寒門子弟一個上升渠道。出生于社會底層的人,有可能通過讀書,在考試中獲取功名,從而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不過科舉考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開辦只會錄取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考生都只能名落孫山,等待下一次機會。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叫沈德潛的人,他一連參加了幾十年的科舉考試,直到67歲的時候,才考中進士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除了沈德潛這種跟科舉考試死磕到底的人之外,歷史上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沒有那么強的耐心,參加幾次科舉失敗后,一般都會放棄科舉這條路,用其他方式謀生。比如唐朝時期的黃巢,他的家族主要依靠販賣私鹽謀利,生活的比較富裕,從小就接受了相對良好的教育。他5歲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不凡的才能,可以跟祖父對詩,堪稱是一個小神童。不僅如此,黃巢對騎射也很精通,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黃巢跟大多數(shù)讀書人一樣,想要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從一個布衣百姓,變成掌握大權(quán)的官員??上У氖?,黃巢的科舉之路,走得并不順利,接連參加了幾次考試,都名落孫山?jīng)]能成功。剛開始的時候,黃巢還能沉住氣耐心等待機會,后來因為多次打擊,心態(tài)徹底崩潰。他憤恨地寫下了一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時候的黃巢更多的是在發(fā)牢騷,他根本沒想到這首詩會一語成讖。 不久之后,黃巢就徹底放棄了科舉,他離開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繼承祖業(yè)當上了販賣私鹽的首領(lǐng)。公元874年,全國各地爆發(fā)自然災害,百姓辛辛苦苦種的莊稼,根本沒有什么收成。很多人甚至都吃不飽飯,放眼望去一片哀嚎。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僅沒有體恤民情,反而繼續(xù)用兵征戰(zhàn),向老百姓索取的賦稅越來越多。各地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不僅沒有上書朝廷說明災情,反而加緊了對百姓的剝削。 于是乎,百姓流離失所,而且還沒有地方控告自己的委屈。這種不滿積聚在大家心里,越來越濃郁,最終以起義的形式爆發(fā)了出來。私鹽首領(lǐng)王仙芝,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財力,聚集了幾千人揭竿起義,接連攻占了曹州和濮州等地區(qū)。每每經(jīng)過一個地方,王仙芝等人都會大肆宣傳,他們怒斥朝廷腐朽,官員無能。讓老百姓心里不滿徹底蔓延開來。黃巢趁天下大亂,趕緊聯(lián)合自己的族人,聚集了幾千人也跟著參加起義。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起義軍的規(guī)模已經(jīng)達到了幾萬人。他們接連攻占了十幾個州,嚴重影響了唐朝的統(tǒng)治。緊接著朝廷下令,派兵去鎮(zhèn)壓王仙芝和黃巢等人。結(jié)果不僅沒有徹底鎮(zhèn)壓叛亂,反而還讓王仙芝等人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后來朝廷下令招降,將王仙芝冊封為“左神策軍押牙”,試圖用這種相對委婉的方式平定叛亂。王仙芝起義本身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唐僖宗的冊封之后,很快就有受降的打算。 黃巢看朝廷沒有賞賜自己非常痛恨,他怒斥王仙芝背信棄義,而且還借題發(fā)揮當眾打了王仙芝一拳。王仙芝孤掌難鳴無奈拒絕了朝廷的招安,繼續(xù)帶著起義軍攻城略地。因為這件事,王仙芝跟黃巢徹底決裂,不久之后就分道揚鑣各自為戰(zhàn)。后來王仙芝兵敗被殺,而黃巢的勢力卻越來越強。結(jié)果他不僅自立稱王,而且還帶兵打進了長安,連唐僖宗都被嚇得出逃,算是推翻了整個王朝。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