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的東坡 市四中 八(7)班 王奕心 你可知平靜海面下,是波濤洶涌。 藍色是靜謐的象征。樂嘉說過,藍色性格的人外表看起來平靜十分,而內(nèi)心是波濤洶涌。 大海深不可測,蘇軾也是這樣。剛出生的他留下了民間的一個傳說:蘇軾出生時,山上的草木全枯萎了,而當65年后,他去世時,草木便又茂盛起來。他似乎是吸收了天地精華,孕育了一個澎湃的內(nèi)心。 這樣的波濤洶涌,滿腹牢騷如苦水傾瀉到極致。“烏臺詩案”,這一事件,是歷史上永不可抹去的黑暗。朝中奸臣追究于蘇軾無意的幾首詩,“文字獄”把蘇軾推到暗礁頂。最后,被貶黃州。 46歲時,已是他被貶黃州的第三年。《江城子》一詞道出了他老當益壯的壯志豪情?!熬坪ㄐ啬懮虚_張”,這暢飲之開闊,這氣勢之豪邁,宛若大海深處的翻滾,似乎不為人所知。 他的人生,是苦的,是澀的,那是海的獨特氣息。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那么多磨難,細碎瑣事如蝦米,擾亂了他的心。尤其在他63歲時,被貶儋州,那樣年邁的老人啊!他們怎么下得了手?而原因只是認為那蘇軾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覺得他過得舒服,便下貶謫的命令。這貶謫的海的澀,又一次推著蘇軾走向絕頂。而蘇軾寫下的《自提金山畫像》中卻寫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真的是“平生功業(yè)”嗎?也許是一種自嘲,而更多的是骨子里的平靜與樂天派。這就是平靜的海面。 而這就是蘇軾在不斷成長,要成為“內(nèi)外兼修”的過程。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他一個大文豪,也要學會靜心,學會靜心,學著將自己激進的看法,藏匿于浩瀚的深海。 終于的,海的藍揉進了靜,再無激進之感,留下的只是那平靜背后的豁達。 無意間的,澎湃化作從容。 挽雕弓,步村莊,竹杖芒鞋,寂寞沙洲冷。 聽,青海面上吹過風,透過眼睛去找尋,是東坡的深邃。 星光閃爍蘇東坡 市四中 八(8)班 江媛 天空被拉下帷幕,星辰閃爍,暮色之中星光燦爛。 1069年王安石變法,東坡33歲,他被黑夜包籠著。 來到杭州的他,并未因前途迷茫而迷失了方向。他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wěn)定了谷價,不惜與朝廷及浙西鄰省官員意見相左,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只身展開救濟饑饉的工作。 他獨自閃耀著星光,不顧黑暗的反對,一心為民,心系他人。 1094年,東坡的兩個守護神——他的妻子和當政的皇太后逝世。章惇為相,東坡被貶到廣東高山大庾嶺以南。到了惠州,他發(fā)現(xiàn)了仙露般的“桂酒”,發(fā)明了烤羊脊,隨后他還自己制作橘子酒,松酒?!毒祈灐芬辉~更顯露了他陶然微醉的快樂,令人神往。 天空之大,廣闊無邊,他卻苦中尋樂,豁達樂觀,發(fā)現(xiàn)了獨特的風景。 一路走來,他沉穩(wěn)了許多,亦收斂了許多,他曾在月夜之下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币粋€“閑”字有賞月的清閑,有漫步的悠閑,有被貶謫的悲涼,也有對朝廷的抱怨。但他始終如水流一樣,“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他,是北極星。在腐敗的朝廷中仍指明正確的方向,不站隊、不諂媚、不附和,甚至不留情面,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無論是好友還是政敵,他都始終堅持一條準則——治國安民。如果觸犯這一準則,他可以拂袖而去,甚至主動離京城。他的背影如此毅然又如此灑脫,遠去如一道詩意的風景。 回首一生,他在《自題金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去官為民,把生活撒進沃野,用獨自從生活中濃縮出來的哲理進行培育,使詞萬紫千紅,爭妍斗艷,開出了深度。在前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地方,用自己獨有的敏感,看到了雪峰上的格桑花。 他在空中作詩,留下的是掠過天際的流星,星落了,他的一生也華麗結(jié)束。 微微星光,照亮夜空。東坡用仁慈關(guān)心民眾,以豁達尋得樂趣,憑詩詞照亮人性,借文筆書寫人生。他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明星。 夜已至,抬頭,最亮的星星嵌在空中,我知道他是東坡。 伽藍色的東坡 市四中 八(7)班 陳碩 晨光微亮,佛寺生輝,這位初次被貶謫的迷惘的文人,在陣陣晨鐘的指引下朝著林木茂盛的山坡深處走去,那里,或許成為他此后的歸宿。 初入佛寺,那年,東坡21歲。本該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在連連給親友寫信,卻了無音信后,轉(zhuǎn)向了宗教,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向往心神的安寧?!伴g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span> 佛教講究的空虛與無我境界,使蘇東坡在如此的境遇中,得到一絲慰藉。不久,他便與僧人一同吃飯,一同在山楂樹下散步。此時的東坡,已放寬了心態(tài),能平和的對待更多的人和事,同時,伽藍色的種子也在他的心中生根。 東坡的佛,并非超凡脫俗,相反,他心中無時無刻不牽掛著人間疾苦。 黃州,深夜與僧人促膝長談,對小僧人無意間炸糊的面團,他贊不絕口,欣賞之余,他首先想到的是分享給老百姓,于是次日就照做了。 京城,他反對王安石新政過于激進,又勸阻司馬光的舊法過于保守,他不能融入朝廷,只因他們眼中未曾有過平民。 惠州,他目睹百姓因疾病和貧困而死去,發(fā)奮學醫(yī),推廣醫(yī)學,救助眾多百姓。 東坡有的,是佛的慈悲,他仁慈濟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直充滿著他的內(nèi)心,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達觀瀟灑心態(tài)卻又同時在這位詩人心中存著,他歡樂,豁達。詩中,生活中充滿了熱情。“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奔扔蟹鸺业某玻钟袩o比的樂觀。 林語堂道說東坡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而東坡也自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沁@種對人類的大愛,如同無形的羈絆,讓他在官場上寸步難行,他內(nèi)心只有一個牽掛就是對百姓的擔憂。 “小舟從此逝,滄海寄余生”是他內(nèi)心向往的解脫,可人間的不得不令他放棄這樣的念頭。 于是,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腳步走過的每一寸土地,留下的政績只圍繞著兩個字——平民。 一座座東坡祠堂建起,東坡在人們的心中,已立地成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