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跟曹操一樣,朱溫憑借杰出的政治眼光拼出一條血路。 1 五代十國第一個登上歷史舞臺的梟雄是朱溫。 朱溫平民出身,通過農(nóng)民起義,嶄露頭角。 后來又通過投靠朝廷,被官方收編,從流寇一躍成為權(quán)貴。 在征戰(zhàn)過程中,朱溫的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成為天下最具實力的節(jié)度使。 唐昭宗繼位后,朱溫晉封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封為東平王,成為宰相級別的節(jié)度使。 但朱溫吃虧在于根據(jù)地在汴州,汴州地處四戰(zhàn)之地,四面都是強敵。 北面是河東李克用,魏博羅弘信,東面是盤踞鄆州兗州的朱瑄、朱瑾兄弟,東南還有割據(jù)淮南的楊行密,西邊則是唐中央所在的關(guān)中。 朱溫所面臨的局面,與三國曹操起兵后的局面差不多。 朱溫也和曹操一樣,在四面強敵的環(huán)伺中,以杰出的戰(zhàn)略眼光和軍事才華,硬拼出一條血路。
降伏了羅弘信,剿滅了朱瑄、朱瑾,與李克用、楊行密殺的有來有往。 就在各路軍閥互相爭斗的時候,朱溫又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天賜良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2 公元900年,宦官軟禁了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 朝中亂了套,大臣與宦官們相互攻殺。 最后是宦官韓全誨挾持昭宗,投奔鳳翔的節(jié)度使李茂貞。 朱溫率軍開赴京師,在朱溫猛攻之下,李茂貞不敵,只好把昭宗送到朱溫營中。 朱溫挾持昭宗回到長安,從此昭宗便成為朱溫手中的傀儡。 有曹操成功的先例,朱溫是依樣畫葫蘆,但仍然體現(xiàn)朱溫頂級的戰(zhàn)略眼光。 朱溫順手將宮內(nèi)宦官全數(shù)除掉,為禍大唐百年的宦官之禍,終于畫上了句號。 但朱溫手中有了天子,就和其他割據(jù)一方的節(jié)度使有了區(qū)別,這也引起了這些軍閥的敵對。 以宿敵李克用為首,李茂貞、王建、趙匡凝等各路軍閥,起兵聯(lián)合討伐朱溫。 李克用是朱溫一生的宿敵,也是實力僅次于朱溫的軍閥。 兩人成為宿敵,說到底還是要怨朱溫。 當年兩人聯(lián)兵討伐黃巢,大獲全勝之際,朱溫擺了桌鴻門宴,下手除掉李克用。 李克用命大,才僥幸逃得性命,從此兩人結(jié)下不共戴天之仇。 這事當然是朱溫不地道,背后直接對友軍捅刀。 但那時候朱溫寧可冒險,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除掉李克用,確實是眼光毒辣。 他清楚知道李克用是自己一生真正的勁敵。 可惜李克用命不該絕。 朱溫一方面迎戰(zhàn)四方強敵,另一方面開始對皇帝寶座下手。 朱溫先弒殺了昭宗李曄,然后扶立昭宗第九子李柷,是為唐哀帝。 朱溫心狠手辣的屠殺了昭宗的諸位皇子,以及三十多個忠于唐室的重臣,為自己篡位稱帝鋪平道路。 之后其實就是禮節(jié)性的程序,禪讓篡位這套也算輕車熟路。 但朱溫心急,連加九錫這種儀式都懶得一一走完。 在公元907年,接收唐哀帝禪讓,建立“大梁”,史稱后梁。 唐哀帝李柷退位后,不到一年,被朱溫殺死。 3 朱溫稱帝后,后梁占據(jù)中原腹地。 雖然也吞并了周邊一些小勢力,但仍處于四戰(zhàn)之地。 北方是河東的李克用,西方是李茂貞的岐軍,西南是王建的前蜀,東南是楊行密的吳。 其中最難纏的對手,還是河東的李克用。 朱溫攻打李克用所屬的潞州,但久攻不下,在這期間,李克用突然病死了,朱溫非常高興! 朱溫本想一舉拿下河東,結(jié)果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比老爹還能打,一戰(zhàn)擊潰后梁軍,解了潞州之圍。 朱溫這下傻眼了,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五十七歲的朱溫,好容易熬死了一生之敵,但不料敵人的兒子,更青出于藍。 再想想自己已年邁多病,兒子也不爭氣,一種英雄遲暮之感驟然襲上心頭。 英雄人物有時縱橫半生,但晚年也會有力不從心之感。 朱溫心態(tài)的轉(zhuǎn)折,恐怕就是從潞州之戰(zhàn)被李存勖擊敗開始的。 與李克用纏斗十幾年,雙方是誰也不服誰,朱溫雖然無法吞掉李克用,但仍占據(jù)上風。 但兒子李存勖展現(xiàn)出更加杰出的軍事能力,朱溫就知道自己這一世肯定是無法解決河東了。 兒子們幾斤幾兩心里是清楚的,一生泣血拼殺下來的江山,恐怕很難保住。 之后幾年,朱溫還幾次對李存勖用兵,結(jié)果總是被李存勖擊敗,越打越喪失信心。 關(guān)于李克用父子的事跡,我們之后寫到后唐,會詳細介紹,此處不贅。 朱溫是亂世梟雄,除了改朝換代的原罪之外,無論對敵人還是對手下,手段都十分狠辣。 這當然也是亂世生存之道,不能苛責,但畢竟對于朱溫的歷史名聲有致命打擊。 朱溫的老妻張惠,也于幾年前去世,沒有看到丈夫登基稱帝的一天。 張惠堪稱賢內(nèi)助,無論內(nèi)事外事,都能約束丈夫,保護人才,對于朱溫爭霸路上,集團內(nèi)部團結(jié)起到了重要作用。 陪伴自己二十二年的妻子一死,失去情感寄托,也失去約束。 對于晚年的朱溫是個重大挫折,也讓他走上荒淫喪身的不歸路。 我們下篇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