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fā)脾氣、鬧情緒是父母經(jīng)??鄲赖膯栴},一是不知如何安撫孩子,二是自己hold不住,也被拱起火來,原本只是孩子一個人的獨角戲,最后變成一家人的大戰(zhàn)場。 咨詢中這樣的實例太多了,不讓孩子看平板,本來只是孩子任性發(fā)脾氣,后來變成父母又摔碟子又砸碗。這種局面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父母既懊惱自己管不了孩子,也懊悔自己管不住自己,陷入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和無助感。大腦既負責掌管我們的思考,也負責體驗不同的感情。我們用“冷度”來代表理性的思考系統(tǒng),用“熱度”來代表感性的情緒系統(tǒng)。妥善應對情緒問題的秘訣就在于調(diào)整“冷”和“熱”的程度。舉個最近的例子:晚上兒子參加學校社團的集訓,回來直呼“氣死我了”。這倒是難得,因為他總被人說性格巨好,情商超高,能讓他感嘆“氣死了”,也是少見。盡管嘴上生氣,兒子看起來還是笑呵呵的。我問他怎么回事兒,原來是同組的隊員把一個方形的軸塞進了一個圓形的孔了,還使勁擰了半天,導致組裝困難,拆也拆了半天。“就是老師上學期就強調(diào)過不要犯這樣的錯誤,結(jié)果他還這么搞?!?br>“哦,他沒有記住老師的話,可是這和你有什么關系?是什么讓你生氣?”“所以你是生氣遇上了一個豬隊友,給你找麻煩了?!?/span>注意,當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不必急著去安撫或扭轉(zhuǎn),“有啥可氣的”、“這么點兒小事”,這些聽起來輕描淡寫的話其實是在壓縮孩子的情緒空間,讓他們覺得堵得慌,反而感到不舒服,更容易爆發(fā)。也不要急著教育孩子“你看,這對你也有好處啊,不是增加了你的經(jīng)驗嘛?!保@時候你講得再有道理,孩子可能都有一種“被人按著頭強行擼串”的不適感。 按捺住老父親、老母親們想出手干預、想價值輸出的心,一步步用三個問題,啟動孩子的認知系統(tǒng),將孩子從情緒的“熱”狀態(tài),轉(zhuǎn)換到思考的“冷”狀態(tài)。第一個問題是幫助孩子理解、澄清自己的情緒:“你是什么感覺?”“所以你說的氣死了是在氣什么?”“這和你有什么關系?”都是在幫助孩子理清自己情緒的來龍去脈。目的在于能說得清自己的情緒究竟是什么,明白這情緒是怎么來的。人不可能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產(chǎn)生強烈的負面情緒。但很多時候,這些原因被壓抑了,比如不能對長輩生氣,不能顯得小氣,不能說別人愚蠢等等。甚至有時候劇情翻轉(zhuǎn),我們會責備自己不該生氣,其實是我們無法說出讓我們生氣的真正原因。第二個問題是詢問孩子的解決辦法:“你是怎么解決的呢?”“你打算怎么做?”“你現(xiàn)在期望什么結(jié)果,你會做什么?”孩子不肯放下平板,不愿停止打游戲,我們可以問:“你現(xiàn)在會做點什么讓自己能離開平板?”“玩得時候停下來的確不太容易,你設想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這些問題的目的在于給孩子的某種情緒降溫,就好像有個人抓住了你不停往嘴里塞薯片的手??赡芎⒆舆€需要三、五分鐘,但他們形成了自己掌控的模式,局面會比你怒吼著搶過平板好得多。從長遠看,避免了每次因為這些事起沖突的惡性循環(huán)。第三個問題是詢問孩子在這件事中的收獲:“這事兒對你有什么幫助?”“你是怎么做到的?”“你還能想到什么情況可以用到這些收獲嗎?”盡管兒子最開始覺得這事兒也許只是鍛煉了他的力氣,但后來還是想到了其它好處,比如增加了拆零件的經(jīng)驗,避免在正式比賽的時候犯類似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