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種特殊的人情往來,那就是血緣關系中的宗親家族關系。 縱觀全國,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只要每逢過年過節(jié),亦或者一戶人家里遇到各種大小事,碰到各種困境遭遇,一個家族群里的成員,總是免不了要聚在一起,或是把酒言歡,或是商討解決方案,充滿家族氣息。 因為,自古以來,中國是一個宗法制的國家,是以血緣作為紐帶維持群體內(nèi)部秩序的。 或許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中國人如此重視血脈親情關系的文化。上門探親的時候,喝一杯節(jié)日喜酒,嘮嘮家常。到了清明節(jié),也要摸著血緣輩分的關系,到墳頭前燒個紙錢,緬懷祖先。 不過,即便是血緣關系,也有親疏遠近之分,老話說“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有的人雖然是一個家族、同一個輩分的,但卻出了五服,實際關系就沒那么親,講究也就更少了。 什么是五服?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五服被認為是五種血親關系,即在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這五代血緣關系之內(nèi)的,就是五服。 簡單地說,就是指高祖之后的子孫五代人。按照傳統(tǒng)的習俗禮制要求,逢“婚喪嫁娶”等重大事務,五服之內(nèi)的親屬都有義務要參加。 第二種說法:五種喪服制度,也就是親人過世之后,所穿著的五種質(zhì)地不同的喪服。這種喪服制度,根據(jù)儒家提倡,強調(diào)的“孝道、孝禮”,也是封建社會等級禮制的重要體現(xiàn)。 也就是說,參加葬禮所穿的孝服分為五服,按照親疏遠近關系來規(guī)定所穿的材質(zhì)是什么。 一般來說,關系稍微疏遠一些的服細麻、熟麻,而親者則服粗麻、生麻等。 另外,穿著喪服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分為三年、一年、九個月、六個月、三個月等。根據(jù)規(guī)定,和逝世者最親近的人,穿著喪服的時間最長,往后根據(jù)親疏關系,依次遞減。 俗語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就體現(xiàn)了五服文化。 不過,時代在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的親戚關系遠不及以前,家族觀念也漸漸削減了許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