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什么人才為有福之人?我們各自對幸福的理解不同,觀念也有所不同,有人認為,穩(wěn)定的收入就是幸福;有人認為,和睦的家庭就是幸福;有人認為,周游全世界就是幸福;有人認為,比別人過得好一些就是幸福,等等。 觀念不同,其索求的目標也是不同,其實,所有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質。幸福是一種內在的感受,有時和物質有關,有時又無關,有些所謂的窮人活得非常開心自在、怡然自得,而有些所謂的富人活得卻是淚流滿面、度日如年。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言行舉止是否瀟灑自然,看他的生活狀態(tài)是否井然有序,就會一目了然。一個有福之人必然是神采飛揚、滿面春風,是幸福的、快樂的,從內到外都會散發(fā)出獨特的氣質,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有福之人有五個明顯的特點 一.謙卑為懷 有福氣的人是謙卑的,祥和安寧,待人有禮有節(jié),讓人如沐春風;即便做出了成績,也不會去“出頭”,而是和普通大眾沒有區(qū)別。同時,他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低調做人,學習別人的強處,讓自己的智慧和福氣更旺盛。 二.微笑待人 微笑待人,微笑說話,做起事來就事半功倍,即便是面對最壞的結果,也能微笑接受,讓人對你產生一種“泰山崩于前而心不驚”的深刻記憶。如果去與人談合作,這樣的形象反而增大了合作的機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靠得住。 三.遇事坦然 有福氣的人,往往會在自己得意時保持低調,知道自己的成功并不全是自己的功勞,有朋友的相助;而當自己失意時也能坦然接受現(xiàn)狀,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多種因素組成的,并不是自己不努力。把它看淡了,其實就會釋然很多。 四.善良為人 善良為人是有福報的,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為人處事的原則。如果沒有了善良,就沒有了做人的底線,就會心術不正,作惡多端,給自己惹來麻煩和災難。只有善良為人的人,才會得到上天的庇佑,讓禍遠離,把福降臨。 五.勤儉節(jié)約 勤儉節(jié)約是傳統(tǒng)美德,也是有福之人的堅守,西周古籍《周易》就說:“君子以儉德辟難”。到晚清時期,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國藩在其家書中,也教導道:“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 從古人的言傳身教中不難看出,一個人養(yǎng)成勤儉的習慣,便能算得上是有福之人。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保持勤儉,就是自我克制,也算得上是一種自我修行。因此,諸葛亮才會在《誡子書》中道——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小小總結 我們知道了有福之人的五個特點:謙卑為懷,微笑待人,遇事坦然,善良為人,勤儉節(jié)約。那無福之人又是怎樣的特點呢?其實無福之人的特點就是與有福之人相反:目中無人、待人不善、遇事驚謊、做人陰險、大手大腳等等。 誠然,這樣的人誰愿與之為伍?如果一個人目中無人、待人不善,即使是跑斷腿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即便有再多的錢財也會坐吃山空。所以謙卑為懷和勤儉待己,才是成為有福之人的正確方向。 一個有福之人,未必是大富大貴,但是他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苦中作樂,享受著自己的各種經歷;而沒有福氣的人,即便是大富大貴、處于高位,但他不是被事業(yè)牽著就是被家庭困擾,未曾享受一個安樂的日子,一點都不幸福! 古人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那什么人才為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要想過得幸福其實很簡單,欲求不要太多了,想想我們比起前人來說已經是太幸福了,我們已是有福之人! 寫于湘南千年水鄉(xiāng)古鎮(zhèn)大浦 2022.8.18.13: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