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的一早,我前往外灘開始了一項準備已久卻遲遲沒有付諸實踐的拍攝與制作計劃。當天從六點拍攝到八點,然后趕回去進行后期處理,午飯前我就把首批“上海今昔”對比圖發(fā)布在新浪微博上。第一次嘗試,發(fā)現(xiàn)過程要比想象中更辛苦,而且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但這批照片經過幾位網絡大V的接力,很快在網友中引發(fā)強烈關注,轉發(fā)、點贊和閱讀量節(jié)節(jié)攀升。一年之后,這個帖子的閱讀量已經接近360萬。 很多網友在評論中對這種對比呈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了出極大的興趣,這讓我回想起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上海書城里看到《百變上海》時的相似心情。這本畫冊是徐喜先、徐建榮父子共同創(chuàng)作的——兒子根據(jù)父親當年拍攝的黑白照片,回到同一個地方,以相近的視角拍攝一張對比圖。翻開畫冊,左邊是徐喜先拍攝于1970至1990年代的黑白照片,右邊是徐建榮2004年拍攝的彩色照片;上海市內各處數(shù)十年間的變或不變盡收眼底。 ?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百變上?!?,攝影徐喜先、徐建榮 后來,我把《百變上?!芳捌淅m(xù)作《最憶是江南》都買回家中。前兩年再次翻閱這兩本畫冊時,我突然生出了自己拍攝制作這類對比照片的念頭。一方面,自己收藏的上海舊照片漸成規(guī)模,可以進行對比拍攝的素材已經足夠;另一方面,上海仍然在持續(xù)更新,《百變上?!分械脑S多場景,如今的樣貌和2004年畫冊出版時相比,又有天翻地覆的變化,要有人繼續(xù)記錄下去。于是我開始行動了。 對我而言,這件事本身就很上癮,第一批圖片發(fā)到網上之后反響又出乎意料,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一年里,循著當年的老照片,我逐一故地重游,拍攝制作了400多個場景的今昔對比。我還更換了新浪微博的ID,注冊了“老香菇”這個公眾號,以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挖掘“上海今昔”這個題材的潛力,使之成為講述上海城市發(fā)展歷史的一個載體。 這一年里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無奈日常工作繁忙,個人精力有限,愛好又很廣泛,所以“上海今昔”系列的更新比較慢。外加前兩個月上海靜默,把很多補拍計劃給耽擱了,因此已很長時間沒有新品奉上。那么在這個系列啟動一周年之際,不妨對這一年來拍攝制作的成果,來一次全面盤點,為大家多角度呈現(xiàn)上海城市變遷的點點滴滴。 或許有人會問,這400多組對比照片里,有沒有歷經百年以上,看上去沒啥差異的場景?如果拋開某些細節(jié),有個別圖片符合這個定義,但僅僅是極個別的場景。大多數(shù)超越百年的對比,都有顯而易見的差異。只能說,上海城市變化的幅度,在這一百多年間是超乎想象的。 ? 龍華寺內的鼓樓,1904 vs 2021,建筑主體形制如舊,但很多細節(jié)發(fā)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你能找到幾處? ? 城隍廟荷花池上的湖心亭和九曲橋,1914 vs 2021,一百多年間湖心亭的外貌和九曲橋的形制、走向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最近幾年,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仍在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或許對于上海而言,不斷變化、不斷更新才是唯一不變的定律: ? 北外灘揚子江碼頭,2016 vs 2021,短短五年之間這片區(qū)域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 位于西藏路橋北堍的四行倉庫,2012 vs 2021,經過修繕其外立面恢復為當初的模樣 隨著城市的更新,有些飽含滄桑的歷史建筑,遺憾地消失了…… ? 大名路長治路交匯處,1994 vs 2021,中間的三角形建筑因為道路拓寬被拆除,如今是一片街心花園 ? 河南路橋北堍,1980年代 vs 2021,因路橋拓寬,原位于北蘇州路河南北路口的老樓被拆除,但位于其西側的上??偵虝T樓有幸被保留,通過修繕恢復原貌 有些老建筑幸運地被保留下來,周邊年紀更輕的新建筑反而“先走一步”: ? 茂名北路威海路口,1999 vs 2021,位于路口的威海路第三小學白色教學樓已被拆除,但其北側的老石庫門建筑被保留和修繕,成了又一片“新天地”式的商業(yè)區(qū) 有些建筑,經歷了拆舊建新: ? 南京西路近西藏中路口,1949 vs 2021,擁有悠久歷史的新世界北樓及其西側建筑在1990年代拆除后建起了全新的新世界城 ? 人民大道,1980年代 vs 2021,原來僅5層的市人大辦公樓在1990年代拆除后重建18層高的人民大廈,如今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市人大的辦公場所 有些建筑,因為某些或明確、或模糊的原因,被拆除了塔樓或尖頂,失去了當初的美感: ? 長治路閔行路口,民國時期 vs 2021,“萬歲館”原址所在建筑的塔樓不知何時被拆除 ? 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1920至1930年代 vs 2021,遠處原新新公司的尖頂在1949年左右被拆除 有些建筑,則因為“平改坡”工程的實施,增加了新的屋頂而變得比以前好看: ? 虹口區(qū)東體育會路中山北二路附近,2000年代初 vs 2021,“平改坡”改變了老公房的外貌 有些建筑,外立面經歷了重新設計和裝修,改變了原有的樣貌: ? 上海火車站,1992 vs 2021,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是在2000年左右實施的 有些老建筑,為了擴大居住容量而加蓋樓層,改變了高度: ? 位于河南路橋北堍的河濱大樓,1930年代 vs 2021,加層施工是在1978年進行的,由原來的7層加蓋至10層,加蓋的3層內布置的都是小戶型,塔樓也同時做了改造 ? 位于西藏中路北海路路口的遠東飯店,1930年代 vs 2021,主體部分由原來的4層加蓋至5層(由于道路通行原因,無法到原始位置進行拍攝,故而存在明顯的視角偏差) 有一些老建筑,經過“修舊如舊”的改建,拆除了原本并不屬于它的部分: ? 上??偵虝髽?/span>,2012 vs 2021,經過修繕原來加蓋的樓層被拆除,建筑頂部原始面貌被復原 ? 位于長治路閔行路口的閔行大樓,2005 vs 2021,可以看到畫面左側延伸加建的部分已被拆除 有極少數(shù)經典老建筑,經歷了平移和抬升,改變了經緯度,也變得更加偉岸: ? 上海音樂廳(原南京大戲院),1930年代 vs 2021,整棟建筑在2002年被成功平移66米,并且抬升了3.4米,建筑體量也進行了擴展 ? 玉佛寺大雄寶殿,1950年代 vs 2021,這座大殿在2017年經歷了平移和修繕,新位置在原址北面30.66米處,同時大殿還向上抬升了1.05米 還有極少數(shù)經典建筑,一度消失在人們視線中,然后又被“復原”重建;雖然不是“真古董”,但對保留城市歷史記憶而言有其存在的價值: ? 位于南蘇州路圓明園路口的新天安堂,清末時期 vs 2021,原建筑在2007年因火災被焚毀,目前看到的新堂是2010年之后重建的;因為道路拓寬,建筑形制已無法與一百多年前完全一致
當然,更多老建筑被比較完好地保留下來,得到了妥善的修繕,并仍然延續(xù)著原來的功能: ? 位于南京西路近黃河路口的大光明電影院,1947 vs 2021,雖然幾經修繕改造,但它目前仍然是上海最著名的影院 ? 位于吳淞路武進路口消防瞭望塔,1939 vs 2021,曾經的虹口沈家灣救火會,今天仍然是虹口消防支隊虹口中隊所在地 有一些老建筑,在修繕后不再延續(xù)原來的功能: ? 位于淮海中路馬當路口的尚賢坊,1994 vs 2021,曾經的民居改造后變成了商業(yè)用房 也有一部分,則是因為功能的改變而進行修繕改造: ? 位于南京西路新昌路口的原跑馬總會大樓,1937 vs 2021,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作為上海圖書館、上海美術館使用,現(xiàn)在則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所在地,內部進行了大量的改造 ? 位于外灘的匯豐銀行大樓,1980年代 vs 2021,新中國成立后一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如今由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使用 還有個別歷史建筑,似乎前途未卜: ? 位于海寧路乍浦路口的原勝利電影院舊址,1936 vs 2021,這棟1929年建成的建筑,在歷史上先后被稱為好萊塢大戲院、國民大戲院、威利大戲院、昭南劇場、民光劇院、勝利電影院、勝利科教新聞電影院、勝利藝術電影院……后來又被改造為餐廳、網吧和各類商店,如今前途未卜 有些老建筑,自誕生之日起,它們的中文稱謂始終未改: ? 位于復興中路淡水路口的諸圣堂,1940年代 vs 2021 有些則是一字之差: ? 位于南京西路黃河路口的國際飯店,1949 vs 2021,解放前稱為“國際大飯店”,Park Hotel的英文名則沿用至今 而更多老建筑,在歷史變遷中有了全新的稱謂: ? 位于北京東路貴州路口的黃浦劇場,1934 vs 2021,解放前稱為“金城大戲院” ? 位于沙涇路溧陽路口的1933老場坊,1930年代 vs 2021,解放前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有意思的是,我們還可以通過某些今昔對比場景,看到一部分經典老建筑建造之前,所在位置的歷史面貌: ? 位于南京西路黃河路口的國際飯店,1932 vs 2021,在這座大樓建造前,所在位置是亨茂洋行 也可以看到某些老房子令人意想不到的“初始樣貌”: ? 建國東路順昌路口東北角小樓,1937 vs 2021,解放前這里是福源醬園,新中國成立后變成了國營糧油店,拆除前則是由糧油公司衍生出來的良友超市,如今已征收待拆,即將消失 除了建筑物,道路的變遷也直接影響著這座城市的外貌。 有無數(shù)條道路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被拓寬了: ? 在上海大廈(原百老匯大廈)東望大名路和長治路,1948 vs 2021,兩條道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相繼拓寬 ? 福佑路近豫園老街處,1980年代 vs 2021,隨著1990年代豫園商城改建,馬路被拓寬,道路北側的建筑也被拆除重建 ? 石門一路近吳江路口,1940年代 vs 2021,道路拓寬后原來的車行道現(xiàn)在成了人行道的一部分 有些道路,從人車混雜的大馬路變成了商業(yè)步行街: ? 南京東路近西藏中路口,1995 vs 2021,隨著1990年代末南京路步行街的設立,這里不再允許公交車和社會車輛行駛 有些道路,經歷了功能上的巨大變化: ? 華亭路,1980年代 vs 2021,曾經熱鬧的服裝一條街在1980年代火爆一時,2000年時隨著商戶遷出,這里重新恢復平靜 有些“永不拓寬”的小路,行道樹汲取了歲月的精華,在數(shù)十年間茁壯成長: ? 位于岳陽路、桃江路、汾陽路三路交匯處的普希金紀念碑,1950年代 vs 2021,普希金銅像顯然經過了更換,但更大的變化是路邊的行道樹 ? 位于黃陂南路興業(yè)路口的一大會址樹德里弄口,1969 vs 2021,從姿態(tài)不難判斷,弄口的兩法國梧桐應該還是當年的那兩棵,當年細瘦的小樹,五十年后已長成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 有些道路上的有軌電車線路,變成了無軌電車線路,電車軌道已經不在: ? 南京西路近新昌路,1949至1950 vs 2021,原來行駛與此的1路、12路有軌電車于1963年停駛,軌道拆除,從此改線后的20路無軌電車成為南京路上的公交主力 有些道路上的無軌電車線路,變成了沒有“小辮子”的純電動車,電車架空線已然消失: ? 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1970年代 vs 2021,原先行駛于西藏路上的無軌電車已經成為歷史,西藏路上的架空線也已消失多年,18路現(xiàn)在已經沒有“小辮子” 有路必有橋,這些橋同樣命運各異。 有些橋,見證歷史: ? 外白渡橋,1930年代 vs 2021;上半部分的老照片拍攝于1930年代,當時蘇州河以北地區(qū)被日軍占領,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在外白渡橋上設置崗哨,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名行人正在向執(zhí)勤的日本軍人鞠躬行禮(畫面左側) ? 四川路橋,1937 vs 2021,上半部分的老照片記錄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四川路橋被軍事封鎖時的場景 有些橋,升級換代: ? 河南路橋,1980年代 vs 2021,由于河南路拓寬,原本狹窄的河南路橋也隨之更新,1927年建造的老橋于2006年拆除,新橋在2009年初落成通車,在造型上仍然沿襲了老橋的設計風格,但更高大、更寬闊 有些橋,恢復原貌: ? 浙江路橋,1990年代 vs 2021,通過圖片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這座橋的人行道變窄了,這是在2015年浙江路橋進行大修時恢復的;1908年建成的浙江路橋在1970年代整修時曾加寬橋面,用以減緩機動車道的通行壓力;但加寬的橋體也增加了老橋的承重壓力,加上經年累月的腐蝕,老橋不堪重負;2015年大修后,恢復原貌的浙江路橋成功“減肥”200噸 有些橋,拔地而起: ? 南浦大橋,1990 vs 2021 有些橋,銷聲匿跡: ? 延安東路外灘東望,1996 vs 2021,通過上半部分老照片可以看到,后來被稱為“亞洲第一彎”的延安高架路外灘下匝道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但短短十二年之后(2008年),“亞洲第一彎”就被拆除了 ? 在乍浦路橋上東望蘇州河口,2009 vs 2021,上下對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吳淞路閘橋的消失,1991年建成的吳淞路閘橋在使用了十八年之后,于2009年拆除 有些橋,穿了全新的“馬甲”: ? 西康路橋,2014 vs 2021,這座1981年建造的老橋在2015年進行了修繕,橋身增加了許多歷史元素 還有一些橋,不小心遮擋了風景: ? 上海展覽中心(原中蘇友好大廈),1965 vs 2021,因為延安路高架的遮擋,在相同位置拍攝這座建筑,已無法完整呈現(xiàn) 橋下的河道也隨著城市規(guī)劃的改動,發(fā)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它們中的一部分不再允許通航,河面變得異常平靜: ? 在乍浦路橋上東望蘇州河口,1948 vs 2021,曾經的水上交通要道如今已很難見到一艘船舶 ? 在東大名路橋(原外虹橋)上北望東長治路橋(中虹橋),1945 vs 2021,橋下的虹口港河道的功能如今更多體現(xiàn)在防汛防洪,不再有交通功能 與城市面貌巨變同步的,是居民的遷徙流動和煙火氣的消散,有些場景隨之一去不復返。 人們在上海大廈門前乘涼的場景一去不復返: ? 大名路北蘇州路口上海大廈門前,1990年代 vs 2021 人們在一大會址前曬太陽的場景一去不復返: ? 興業(yè)路76號一大會址,1980年代 vs 2021 人們在蘇州河防汛墻邊打牌的場景一去不復返: ? 北蘇州路近河南路橋的蘇州河防汛墻邊,1990年代 vs 2021 曾經熱鬧的老城廂,隨著居民的大量遷出,有些地方如今變得異常冷清: ? 方浜中路近寧祥里,1980年代 vs 2021 還有一些隨機捕捉的變與不變,未必是在相同的地點,但同樣令人感慨。 譬如人們留影的器材和工具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 在外灘眺望陸家嘴,1990年代 vs 2021 譬如自行車依然是重要的出行工具,但有了全新的使用模式: ? 路邊自行車,1987 vs 2021 譬如路邊賣梔子花、白蘭花的小攤雖然數(shù)量驟降,但仍有人堅持到現(xiàn)在: ? 路邊的買花人,1986 vs 2021,我一直在想,照片中的兩位攤主會不會就是同一個人呢? 從這一年收獲的400多組對比照片中甄選出上述60組呈現(xiàn)給大家,方寸之間是上海百余年來城市中心面貌與市民生活場景變遷的縮影。 要特別感謝那些為這座城市留下過珍貴歷史影像的中外攝影師,沒有他們的作品,也就沒有“上海今昔”這個專題。 剛剛過去的四月和五月,上海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城“靜默”,這座一直在變化的城市意外地停下了自己一直匆忙的腳步。在此期間,一幅四川路橋的今昔對比在網上廣為流傳,雖然在時間標注上出現(xiàn)了顯而易見的錯誤(將1937年的老照片標為1949年),但并不妨礙它成為爆款。 對于長期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來說,這種同地取景但跨越時空的影像對比,顯然擁有直抵內心的巨大力量。正如著名出版策劃人姜緯先生在2004年為《百變上海》所撰寫的序言標題,這是在“見證時間”。 “上海今昔”無疑是一個相當耗費功夫的龐大計劃,需要付出時間、汗水,甚至還要有一些冒險精神。但正因為它可以“見證時間”,所以我愿意繼續(xù)為之傾注熱情。 — 全文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