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藥之補陰藥 補虛藥:凡以補虛扶弱,糾正人體氣血陰陽的不足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藥,也稱補益藥或補養(yǎng)藥。根據(jù)補虛藥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類。 補陰藥:本類藥物藥性大多味甘性寒涼質潤,具有滋養(yǎng)陰液、生津潤燥之功,兼能清熱,主治陰虛津虧證。補陰包括補肺陰、補胃(脾)陰、補肝陰、補腎陰、補心陰等,分別主治肺陰虛、胃(脾)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陰虛證。 本類藥大多有一定滋膩性,故脾胃虛弱,痰濕內阻,腹?jié)M便溏者慎用。 來源:桑葚本品為??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4~6月果實變紅時采收,曬干,或略蒸后曬干。本品氣微,味微酸而甜。以個大、色暗紫、肉厚者為佳。生用。 相關名字:葚(《爾雅》),桑實(《說文)),烏椹(《本草衍義》),文武實(《素問病機保命集》),黑椹(《本草蒙筌》),桑棗(《生草藥性備要》),桑葚子(《本草再新》),桑果(《江蘇植藥志》),桑粒(《東北藥植志》),桑藨(《四川中藥志》)。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湖南、四川。 性味歸經(jīng):甘、酸,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效: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shù)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0.5~0.8cm。黃棕色、棕紅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主治病證: 1.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fā)早白 本品甘酸,滋補陰血,《滇南本草》謂其“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fā)明目”,故常用于肝腎不足,陰血虧虛之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fā)早白等癥。其作用平和,宜熬膏常服;或與熟地黃、何首烏等滋陰、補血之品同用,如首烏延壽丹(《世補齋醫(yī)書》)。 2.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甘寒,又能生津止渴,潤腸通便。本品既可治熱病津傷口渴,又可治陰虛內熱消渴,還可用于陰虧津枯之腸燥便秘,可鮮品食用,亦可隨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9~ 15g。 使用注意:《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黃酮類成分:矢車菊一葡萄糖苷,矢車菊一蕓香糖苷;脂肪酸類成分:亞油酸,油酸,硬脂酸等;揮發(fā)油:桉油精,香葉醇等。還含有機酸類、胡蘿卜素、糖類、維生素等。 2.藥理作用:本品能延緩衰老,提高全血和肝谷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減少心肌脂褐素、過氧化脂質,提高皮膚中羥脯氨酸;本品有中度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成熟,從而使衰老的T細胞功能得到恢復,有免疫增強功能;本品還能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致動脈硬化指數(sh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抗動脈硬化指數(shù)。桑椹液還有防止環(huán)磷酰胺所致白細胞減少,降低其誘發(fā)骨髓微核率和染色體畸變率的作用。 注:內容及圖片來自教材和網(wǎng)絡,僅作科普學習,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yè)人士請勿試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