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章丘有一個石匣村,非常有名,既是古村落,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典范,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每當(dāng)節(jié)假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擠滿了這個狹窄的小山村。 位于村口處的景區(qū)全景圖 去年的秋天,我第一次來到了石匣村,就被它特有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觀所吸引。 石匣村依山勢而建,中間有一條3米寬的小溪,四季流水潺潺,溪水清澈見底。民居就依小溪兩側(cè)分布在狹長的山谷中。 村中的河流、石橋 石匣村又名“小泉城”,是因為它有很多泉眼。這些泉眼,沿著穿村而過的小溪兩旁分布。從進村的石匣橋開始,沿小溪逆流而上,可見涼水泉、圣水泉、神仙泉、鳳凰泉等36處泉眼,其中以涼水泉最負盛名,水流也最大。 涼水泉 滴水崖 石匣村,又以橋多而著名。由于古村沿河流而建,村民們無論是生產(chǎn)還是生活,都需要跨河來往。于是就根據(jù)需要,建了很多石橋。據(jù)統(tǒng)計,全村共有24座有名有姓的石橋,多修建于清末民初時期,并且每座石橋的造型不同,這就構(gòu)成了石匣村的又一道亮麗風(fēng)景線。 村口處的石匣大橋 羅鍋橋 石匣村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廟多。從東到西,分布著各種廟宇多座,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異常簡陋,但都香火旺盛,是村民的一種精神寄托和歷史文化傳承。 石匣村不僅風(fēng)景秀麗,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是章丘梆子的發(fā)源地。相傳明末清初由山西“秦腔”藝人傳入,歷經(jīng)300多年傳唱至今。 石匣村至今還保留著“過半年”“過大年”的古老習(xí)俗,文化生活十分豐富。 離第一次到石家村游覽,將近過去了一年的時間。這期間,我又尋訪了很多古村落,但始終對石匣村念念不忘。于是前兩天我再一次自駕來到了石匣村,想再一次感受一下,這座著名的古村落的特有魅力。 也許不是節(jié)假日,也許是天氣太熱的緣故,總之這一次的游覽,感覺不是太好。先后遇到的游人不到十人,諾大的停車場只停了一輛汽車,幾乎所有的商亭都關(guān)門大吉。街道兩旁的居民也很少見到,大街上冷冷清清,看不到昔日的喧嘩、熱鬧的景象。 我駕車沿著村中間的街道來回走了一趟,那些曾經(jīng)游人眾多的景點空空蕩蕩,沒有了以往的生氣;包括那座著名的涼水泉,也失去了以往的精氣神。 沒有了游人觀賞的古村落,回歸到了原點,沒有了靈氣和活力。 整個行程,我甚至沒有拍照的欲望,也沒有留下一張照片。 發(fā)幾張上一次游覽時留下的照片,以示紀念。 我想,我還會再來石匣村的,希望會有新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