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四年就是本科四年,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從18歲到22歲,或者17到21歲,或者19到23歲,是一個人真正成長成年的過程,這四年是人的知識的積累、三觀的樹立、同學情誼的建立...很多人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抽煙、第一次醉酒、第一次掙錢...你說重要不。所以,填志愿很重要,在哪里讀、讀什么學校、讀什么專業(yè),還真不能馬虎。人做很多事情都可以一遍遍去做,直到做成功。但絕大多數(shù)人選了大學選了專業(yè),還真就沒法后悔了,而且這個是一輩子就是這樣了。一、學校的“好壞”;二、學校所在的城市的“好壞”;三、學科的“好壞”。首先要說,考的分數(shù)要差不多的情況下。給定任何一個學生的高考成績,這三個維度的優(yōu)化往往是存在矛盾的。比如,你的成績可以讓你在一所名校上一個冷門的爛專業(yè)或者在一個差一些的學校上一個熱門、搶手的專業(yè)。再比如,兩所學校讓你挑,A校排名好,但是在三線城市,B校排名靠后,但是在一線城市,你該怎么選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知道這個考生具體情況的時候,只能簡單粗暴這么說:第一,學校的好壞比學科的好壞重要。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問題如果你問別人,那么很多人會告訴你相反的答案,說考慮到就業(yè),熱門專業(yè)比學校重要。這就弄錯了。這方面的案例太多了,北大那些不知名的專業(yè)讀出來的人,不少都比那些一般學校好專業(yè)的人混得好,不信你就去百度看看。當然有可能搜出來很多信息是北大畢業(yè)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了,而相反的那些可能搜不到太多,有時候最多在瀕臨倒閉的人人網(wǎng)搜出他當年在那個學校讀書,注冊了人人網(wǎng),而后就沒有消息了。有個說法:一個人在本科就早早計劃好了將來干什么,未必是件好事,太功利、太算計,反倒會讓你失去更好的可能性。更好的策略是在一所優(yōu)秀的大學學好英語、數(shù)學之類的基礎,然后等畢業(yè)的時候,決定研究生去學什么跟職業(yè)有關的技能。第二,學校所在城市很重要。簡單地說,就是選擇到有活力、機會多的城市去上大學。在一個小地方上大學,你除了在校園里悶著無處可去,說不定還會養(yǎng)成打游戲的惡習,而在北京、上海什么的混四年,你不知道休會碰到什么有趣的牛人。唉,你說我們蘭州大學把本科生弄到榆中那里讀書,這不是腦子有病嗎?蘭州本來就遠在西北,你們百度地圖榆中縣看看。第一步,不考慮專業(yè),按照你的高考成績,把能上的學校按照從好到壞排序。找出排在前面的985工程學校,然后211...第二步,從第一所大學開始,看大學所在城市。如果這所大學是“中國科技大學”,那么跳到第三步。如果所在城市是一線城市,那么報這所大學,跳到第三步。如果不是,那么接著看下一所。如果到最后還沒有出現(xiàn)一線城市,那么自己看著辦。第三步,在已選定的學校里,把所有專業(yè)按照“錄取分高低”排序,找出自己考分能上的最高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