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家期待已久的《張衛(wèi)國的夏天》終于開播啦! 該劇講述了張衛(wèi)國(黃磊 飾)、林宏年(劉奕君 飾)在一次參加劇團師兄弟的聚會上重逢,先后經(jīng)歷了以為自己暴富,卻又一夜負債,在一系列大喜大悲和雞飛狗跳之后,最終卸下偽裝,直面真實的自己的故事。 圖源微博@張衛(wèi)國的夏天 故事發(fā)生在北京的某個胡同里,要知道北京可是有很多小吃都藏在胡同深處。胡同就是這座城市的脈絡,更是老北京們生活的地方,而老北京味道則是流淌在胡同里的血液,存在了這么多年,這些舌尖上的味道也成了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第一集的內(nèi)容里張衛(wèi)國給家里人做了一桌子的北京特色菜,就已經(jīng)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張衛(wèi)國的夏天》 都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在第一集中,張衛(wèi)國買回家的早點,就突顯了北京的早點文化,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早餐文化。 武漢的三鮮豆皮熱干面,廣州的蝦餃流沙包云吞面,揚州的三丁包陽春面,還有長沙的各種米粉......而北京的早餐文化,則得一頭扎進胡同里,才能看出個究竟。 ??《張衛(wèi)國的夏天》 北京的早餐就種類來說已經(jīng)多得數(shù)不清,宮廷點心街邊小食以及多民族融合的風味,都在北京人的早餐上共存??偨Y(jié)來說,幾乎個個都是「碳水炸彈」,可是只有碳水才香啊!今天就跟著小可愛,一起來看看北京具有代表性的早點 炸油餅 油餅是北京早點的重要角色,張衛(wèi)國把豆?jié){油餅搭配成一餐,也有人會把油餅卷燒餅,或者更豪華的會拿油餅就豆腐腦。北京人是真愛這些油炸的食物啊~ 一般常說油餅有兩種,白油餅和糖油餅。油餅的制作方法和油條一樣,只不過是形狀不一樣。先把面抻成圓餅狀,要在上邊弄幾個洞,再涂上食用油,就可以放入鍋中炸了。過去北京人買早飯常說「來一套」,這指的就是火燒夾油餅。這是老北京一種獨特的吃法兒,也是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標配。首先火燒必須得是剛烙好的,里頭得加足花椒鹽兒,油餅得個大肉厚,配點小咸菜絲,碳水夾碳水的快樂,就在這一口了! 一口火燒夾油餅,再來一碗豆?jié){,絕對是令人難忘的早餐。過去的北京,幾乎在每個胡同口,都有那么一個支著油鍋炸油餅的攤販,炸油餅的整個過程,看著就叫人賞心悅目,不禁想多吃上兩口。 ??《張衛(wèi)國的夏天》 另一款糖油餅也是各大早點鋪的特色,做糖油餅,首先和面很講究,面粉里加上小蘇打和鹽,和在一起能讓油餅松軟,和好面要醒三個小時,之后再用同樣比例和出紅糖面,充分揉勻以后跟油餅面搟到一起成薄面片兒,最后才能下鍋油炸。咸香酥軟的油餅與甜焦油亮的紅糖融為一體,趁熱吃,焦香酥脆,涼了吃則松軟甜糯,別有一番風味。 據(jù)說現(xiàn)在還有些有名的早餐店,為了吃上這口糖油餅得六點多鐘就去排隊了,當然特色是雙面糖的糖油餅,糖霜的甜度適中,配上油餅不油不膩,甜度剛好。 ??《張衛(wèi)國的夏天》 包子炒肝兒 炒肝兒是北京人最愛的小吃之一,和豆汁兒一樣,必須得加上「兒」字,這樣才能算是正宗。清末時,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有道白水雜碎,能招來不少食客。當時白水雜碎的做法是用堿水把豬肝、豬腸、豬肺、豬心洗干凈,豬肝切成片兒,豬腸切段兒,豬心切丁兒,然后附上作料,用文火慢燉。后來,會仙居掌柜改進了原料調(diào)料和工藝。先將熟腸段放入沸湯中,再放入蒜醬、蔥花、姜末和口蘑湯,然后將切好的生肝放入鍋中,用淀粉勾芡,最后撒上蒜泥,研制出了「炒肝」。 制作的時候先用文火把腸子煮透,肥美不跑油,再將切好的腸跟中藥和小料放進烹飪好的口蘑湯,再把生肝放進去,立馬開始勾芡,等芡勾得稀稠適中的時候再灑上蒜泥,所以嚴格來炒肝,還真不是「炒」出來的,就是用水煮出來的。因為蒜泥很細,故有「吃蒜不見蒜」之說。一碗好的炒肝要顏色醬紅、肝香腸肥,除了做法講究,吃法也講究,必須得配上小包子一起食用。 ??大眾點評 炒肝兒就得配上小包子,而且還一定要是豬肉大蔥的。這種小包子不同于北方的小籠包,個頭會稍微大一些,以往北京有些店里早點只有豬肉大蔥餡的包子,到了正餐飯點,才會上三鮮餡的,可見豬肉大蔥餡包子可以作為北京包子的代表。 過去,豬肉大蔥餡內(nèi)的肉餡以豬肉為主,也有羊肉的,一般選用三分之二肥、三分之一瘦的,大蔥要用鮮嫩的,老皮是一定要去掉的。蔥剁得不能太碎,大約長1厘米,寬0.5厘米,這樣能夠保留大量的蔥汁,蒸的時候可以使蔥汁滲到肉中,油浸到蔥內(nèi)。 包子皮很薄,蒸熟的時候,蔥油就會順著褶子溢出,基本上一進包子館,滿屋都是蔥油的香氣。輕輕地一咬,包子里的蔥油立馬就會蹦出來,面香肉香結(jié)合在一塊,那叫一個美! ??《張衛(wèi)國的夏天》 豆汁兒焦圈 說起老北京的早點,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豆汁。倒不是說豆汁人人都喝過,主要是它的「臭名遠揚」,總有大批人想要嘗試,卻總被各種評價嚇得退避三舍。 豆汁在清朝乾隆年間被定為宮廷飲料,而后被傳往民間,制作時需要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后,剩余殘渣進行發(fā)酵而產(chǎn)生。距今有300年左右的歷史,正宗的豆汁兒成品灰中帶綠,喝進嘴里嘗起來是酸的,而咽下去之后有回甜,關(guān)于這點梁實秋先生曾曾在《雅舍談吃》中詳細聊過: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span> 除了形容出豆汁兒的口感,梁實秋先生也道出了豆汁兒的吃法,越燙喝著越有味,實在吃不慣可以就著辣咸菜喝。辣咸菜就豆汁兒的絕佳伴侶,它用的是薺菜疙瘩切成的絲兒,然后將干辣椒放在油鍋中炸得焦黃,連熱油帶辣椒一齊倒入疙瘩絲里,喝豆汁兒時來一點這種香噴噴的辣咸菜,就是這才是地道的北京味。 ??《大宅門》 除了辣咸菜,焦圈兒也得和豆汁兒搭配著吃,吃一口油油脆脆,吸溜一口滑滑稠稠,在嘴里淀粉的甜味可以消減豆汁的酸味,搭配起來真是過癮。其實,焦圈兒的做法跟馓子一樣,只是形狀大小粗細不一樣,吃焦圈兒,就是吃個脆生勁兒,但做的時候可不能真給炸焦了。炸過了,焦圈兒發(fā)黑,吃起來是苦的。一個優(yōu)秀的焦圈兒,顏色金黃、起泡均勻、酥脆油香。 喝著燙嘴兒的豆汁兒,吃一小碟辣咸菜再來幾個焦圈兒,酸甜辣咸,就是老北京的生活滋味兒! ??大眾點評 艾窩窩、驢打滾、馓子麻、奶油炸糕、豌豆黃、蛤蟆吐蜜、炒肝、面茶、糖耳朵......北京的早點真的還有許許多多,但必須得強調(diào)的是,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早餐,在口味方面真的是因人而異,不知道你愛吃哪一樣北京的早點呢?記得在評論里分享出來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