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回想錄》 陶亢德著 中華書局 2022年6月出版 580頁,88.00元 ?文︱宋希於 《陶庵回想錄》的章節(jié)名和注釋 塵封四十載,陶亢德先生的遺稿《陶庵回想錄》終于由中華書局出版了(2022年6月版)!
陶亢德,這位編輯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民國重要雜志,與魯迅、周作人、郭沫若、林語堂、豐子愷、老舍、徐訏等作家有密切來往,催生了《駱駝祥子》等重要作品,保存了諸多新文學文物的編輯家,卻因為卷入時代的大浪潮中,前半生的功績被湮沒,后半輩子歷經坎坷,赍志以歿。
我敬仰他的編輯才能,惋惜他的人生遭際,曾為推動遺稿出版而奔走,做了些微小的工作?;叵肫鹞衣撓堤諠嵗蠋熃ㄗh將回想錄整理出版、與中華書局接洽出版可能、在北京上海西安訪問家屬并掃描照片、據手稿復印件細核文字、翻查故紙以作注釋、收集史料編成附錄、協助責編校訂書稿的種種經歷,為時五年,感慨深矣!感念陶亢德先生家屬自始至終的信任和支持,感恩中華書局和李世文先生的大力幫助。
此書內容之豐富已引起讀者的注意。止庵先生認為:“同名'回想錄’,這一部的史料價值要遠遠超過《知堂回想錄》?!?/span>(2022年7月9日發(fā)表于新浪微博)可稱的論。本書的一些工作是我做的,這里向讀者諸君稍作交代。
我調整了全書各章節(jié)的標題。原稿有些章節(jié)過長,有些標題與內文不符,有些標題位置不對。考慮到讀者的閱讀節(jié)奏和方便查找,我根據文意酌加了個別標題,將過長章節(jié)變短;又根據文意改動、移置了個別標題,使得文題相符。這類調整已在相關位置做了說明。
我為全書做了注釋。注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對相關人物、地點、事情、名詞的介紹。有些與陶亢德有過交往卻名氣不大的邊角文人,如吳鐵聲、吳江楓、楊光政、何永康、周班侯、吳玥等,我覺得很值得學界和讀者了解,就結合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所作考證,盡力為之注明。
注釋糾正了一些回想錄中的紕漏。陶亢德先生晚年撰寫此稿時,手頭的參考資料極為有限,多憑自己的記憶力下筆,錯訛在所難免。如他已記不得魯迅“參商到底”的話到底是寫給黎烈文的還是林語堂的,對自己主動約來陳獨秀《實庵自傳》的記憶也模糊了。近年一些新材料的出現也可廓清若干情節(jié),如陶亢德回憶自己和林語堂共出資五百元合資出版《宇宙風》雜志,但根據去年拍賣會上再次出現的林語堂舊藏合資出版《宇宙風》合同(西泠印社2021年秋拍第3424號拍品中的一件,又為西泠印社2015年春拍第2145號拍品中的一件),實為雙方各出三百五十元,資本共七百元。以上這些當然都應以史實為準,我用注釋做了訂正。陶亢德先生對歷史有嚴謹的主觀態(tài)度(見于書中《關于魯迅書信的注釋》一節(jié)),可他晚年寫作時的客觀條件太糟糕了,對這些瑕疵,讀者應能理解和同情。我做這類注釋,也是想盡幫忙查核稽考的義務,以使全書盡善盡美。
對章節(jié)名的處理如有不當,所加注釋如有錯誤,均由我負責。
宇宙風社西風社談風社仝人歡迎[送]林語堂先生去國留影。后右一為陶亢德先生,前右一為徐訏先生。(《談風》第一期,1936年10月25日出版,插頁) 徐訏所憶老舍的“無可設法” 《陶庵回想錄》的《再記離港返滬事》一節(jié),記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滬港交通斷絕后,自己滯留上海卻想去內陸的心理頗詳。
據陶亢德說,當時“留不甘心去無錢”,寫了封信給在重慶老舍,請他設法在內陸找一工作。一則老舍過去曾幾次寫信勸陶亢德離開上海前往漢口,二則陶亢德自認為對老舍幫過忙,處于困境時他回幫一個忙也是人情之常。結果老舍“回信是給的,寥寥幾字,口氣冷淡,'無可設法’之類”,另一位愿意借錢幫忙想辦法的好友徐訏也忽然離開上海去往內陸,使他獨自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204-206頁)。
其實徐訏在去了內陸之后,還曾為陶亢德的事情找過老舍幫忙。這件事陶亢德不知道詳情,也很值得說給《陶庵回想錄》的讀者們聽。
據徐訏回憶,當初他剛回到孤島上海時,沒有辦法,不得不“甘心從事寫作”。而“那時陶亢德在上海編《天下事》。老舍已經轉到后方,亢德同他有信札往還,老舍曾叫亢德進去主持出版事宜”。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徐訏準備去內陸,曾同陶亢德談起——“亢德叫我到重慶后,與老舍聯系,希望可以對他作一個安排”。
徐訏此去內陸,先在桂林逗留,半年后才到重慶,終于約好了去看老舍,他記述了見面后對老舍的觀感:“他同我們在上海往還的時候完全不同,非常虛驕做作?!葲]有問我淪陷的上海情況,也沒問我一路來的際遇。一味是淡漠的敷衍,有時還逗著旁邊的一只小貓。我很疑心他是防備我會求他幫助……”果不其然—— 最后我談到了陶亢德托我轉達的事。他忽然變淡漠的態(tài)度興奮起來,大聲地說: “陶亢德……我有什么辦法!現在有什么辦法,寫作出版都不自由當初,他的《宇宙風》……那時候,有我與郭鼎堂,自然可以成功,全靠我與鼎堂……” 他當時的態(tài)度實在很出我意外,因為我并不是來替亢德要債,也不是向他交涉什么。我記得只是說“亢德也很想進內陸來,上次你曾經寫信給他提起過什么事,現在你是不是可以替他想想辦法”之類的意思。 老舍說“沒有什么辦法”也沒有什么,扯到寫作出版不自由,實是文不對題。再后面,說陶亢德的《宇宙風》全靠他與郭鼎堂,那真是很奇怪的笑話。陶亢德是一個上好的編輯,他辦刊物,從拉稿選稿編輯校對到發(fā)行以及與書販打交道,一個人都可以做,可說是一個全能的人材。我一生遇見過好的編輯很多,但像亢德這樣全能的人材則沒有第二個。我不敢說,郭鼎堂與老舍的稿子于《宇宙風》沒有影響(事實上,哪一個作家都可以自己這么說!),但如果沒有他們兩人的稿子,亢德一定可以拉到同分量的作家與文稿。而他以后所辦的《天下事》之成功就是一個證明。其次,如果老舍為亢德寫稿完全是義務的,沒有受過稿費,老舍還有資格說這句話,而亢德所以能請老舍寫稿,是有使老舍滿意的稿酬的,這種買賣性質的交易,是彼此合式的事。老舍這種話引起我很大的反感。我當時笑笑說:關鍵時刻老友不愿伸出援手,獨自站在遠方的人自然會受到沉重打擊。今天看來,唯有感慨。 我這里轉述引用的徐訏回憶,來自其專欄《念人憶事》的《舒舍予先生》一節(jié)(收入《念人憶事(二)》,原載臺灣地區(qū)《傳記文學》第十五卷第三期,1969年9月1日出版,21-23頁)。此節(jié)未收入《徐訏文集》(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10月版,又2012年8月版),只見于《念人憶事:徐訏佚文選》(廖文杰、王璞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2003年7月版)和《念人憶事》(〔臺灣〕釀出版2017年8月版)等書,在內陸流傳不廣,因撮敘如上。
徐訏回憶老舍 陶亢德先生(約1930年代) 重復之中見秘辛 《陶庵回想錄》里偶爾出現敘述上的重復,甚至有章節(jié)重復寫過。一憶再憶原是老年人回憶往事的共性,我始終主張保留原狀,不要刪并,最后也是這么處理的。
重復之處其實能看得出陶亢德先生心中在意的人與事。個別情節(jié)每次回憶還稍有出入,更值得進一步考掘。這里舉個例子,是大家最容易注意到的情節(jié)——書中曾三次記述金性堯問起周作人為何同魯迅失和:
有一次金性堯即文載道也在,問周當年你們兄弟為啥相罵,周聽了面色似乎一變,回答了一句,聲音低沉,我雖然聽清楚,但怕記憶不實,只好從略了。(287頁) 有一次一位辛君忽然問起魯迅同他失和到底是什么原因時,他的面色突然顯得異乎尋常的嚴峻,低聲而堅定地說這是拿魯迅××了?!痢吝@兩個字我沒聽清楚,不能胡說,總之他們的失和,誰也不知其詳……(321-322頁) 在上海時,有一位常去訪他的金君,冒冒失失地問起魯迅究竟為什么和他失和,他突然異乎尋常地面孔一板,低聲嚴肅地說了幾個字,可惜在旁的我沒有聽清楚。(325-326頁) 金性堯筆名文載道,他有從書齋名“星屋”化來的筆名辛沃、辛屋,故又被稱為辛君。這三次記述所寫不一:第一次說雖然聽清楚,但怕記憶不實,只好從略;第二次記下了周作人“這是拿魯迅××了”的話,但有兩個字沒聽清楚;第三次干脆就說沒有聽清楚。茲事體大,他顯然有顧慮,終于沒有直接寫出。
陶亢德的三次記述,引我去重讀金性堯回憶周作人的文章《葉落歸根》(收入《閑話周作人》,陳子善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7月版)。此文談與周作人的交往,中間忽闌入一個段落:
和知堂的交接,可以說的大概這么多。由于時隔30余年,自己也已入頹齡,記憶力越來越差,回憶逝者的話,如果只是兩人之間的對話,特別要謹慎些,因為對方已經長眠于底下了,那就全憑我個人說了算,萬一其中有出入或非事實,盡管無關大計,總是對不起逝者,不像還健在的人,說錯了,人家可以糾正辨辟。故而事先有一個寧闕毋濫的主意,也不獨對知堂是這樣。(《閑話周作人》,117-118頁)過去不知道《陶庵回想錄》所寫的情節(jié),只覺金性堯的這個段落似有深意?,F在知道了這個情節(jié),便明白金性堯應該也記得周作人的回答,看來也有顧慮,終于“寧闕毋濫”,沒有寫出來。 我曾向陶亢德、金性堯二人的家屬探詢,他們更對周氏兄弟失和的事情毫無所知。陶亢德和金性堯選擇了守秘,我覺得這值得尊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