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楚筆記5】 楚國“名”楚為哪般 文/圖 張衛(wèi)平 編者按 2022年7月22日出版的《荊州日報》,在“荊楚往事”專版推出本人的“讀楚筆記”專欄第5期《楚國“名”楚為哪般》。 現(xiàn)予轉發(fā)。 在許多荊州人的心目中,似乎楚國就是荊州,荊州就是楚國,古代的荊州與楚國,似乎就是一回事。這個結論,當然是十分片面的。 楚國,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一個諸侯國,只是在楚國八百年間,有四百多年是在荊州建都立國的??梢院敛豢鋸埖卣f,荊州是楚國的中興之地,也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楚先民正是從荊州古城北七八公里處的楚國故都紀南城出發(fā),奮力拼搏、開疆拓土、征戰(zhàn)四方,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躋身“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創(chuàng)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按照司馬遷《史記·楚世家》和屈原《楚辭》所說,楚的祖先是三皇五帝之一顓頊高陽氏的后代“火神”祝融,楚族的直系祖先則是季連。鬻熊是羋姓季連部落的酋長,在商衰周興時,審時度勢,率領族人投靠周文王,參加了滅商的斗爭,受到周王室的重視,后來得到了“子”的封號。
據(jù)史料記載,楚靈王曾在北上攻打鄭國時說過,他們的祖先過去就居住在河南許昌一帶,后來被鄭國霸占。因此,楚人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來自中原,是名符其實的炎黃子孫。 然而,在3000多年前,商王朝建立時,楚人的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商王朝的認可,于是就遭到商朝的不斷打壓,最后不得不舉族南遷。當時,在生產(chǎn)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楚人在南遷的過程遭遇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與困苦。 “正是因為經(jīng)歷了諸多苦難,楚人才逐漸養(yǎng)成了堅忍不拔的品質”。在數(shù)百年的大遷徙中,楚人克服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沖破層層殺戮和腥風血雨,從中原輾轉千里來到荊州一帶落腳時,這里還只是一片荊棘叢生、沼澤遍地的蠻荒之地。 由此看來,楚人雖然出生高貴,血統(tǒng)正宗,但剛開始出來混的時候還是非常慘的。到了周朝初期,楚人的部落首領熊繹被周成王分封為子爵,但分封之地仍然是遙遠的南方。 由于楚人正統(tǒng)的血脈一直沒有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只得背井離鄉(xiāng)、顛沛流離的去封地丹陽建國。 在《楚居》里,有一個楚人南遷的線路圖,即從河南新鄭——桐柏山——丹陽——湖北荊山。 在舉族大遷徙的路上,窮困潦倒的熊繹為了祭祖,在路過鄀國時竟然帶著族人去偷了一頭小牛。那時,為了祭祀祖先,就連君主都得去偷牛,可見“楚”得地位之低下、國力之弱小、混得之差。 只是,楚國建國時為什么會選擇“姓”楚呢? 多年來,這個問題引來了無數(shù)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探尋。然而,歷史的迷團并不那么清晰。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曾去查過字典和詞典,里面的解釋是:楚,“周朝國名”。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里對“楚”字的解釋來看,都只講了結果“周朝國名”,卻沒有說原由。 楚國名“楚”的原因,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紜。專家認為,“楚國”之所以命名為“楚”,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楚人被周天子封在荊棘叢生的荒蠻之地荊州,這種荊條也被稱為“楚”。 第二,甲骨文里“楚”字的形狀,就像是一個人跋涉在滿是荊棘的灌木叢中,似乎象征著楚人由中原一路向南遷徙的艱難歷程。 第三,因為被周天子分封在荊山一帶,所以名為“楚”。正如《說文》曰:“楚,叢木。一名荊也?!?/span> 應該說,以上這三種說法還都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吳子·論將》中說:“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飆數(shù)至,可焚而滅。”這里的楚,是指叢生的樹木。但是,在湖北,“荊”與“楚”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也是不可分離的。比如,官方一直稱湖北為“荊楚大地”,稱湖北地方文化為“荊楚文化”。而荊州市在推進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時,也將其中的一個“中心”命名為“荊楚文化傳承中心”。 同時,荊州市的旅游宣傳口號也叫“游荊州古城,品荊風楚韻”。你看,“荊楚”就這樣被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當然,荊楚二字連在一起,源自3000前的《詩經(jīng)·殷武》,詩中講述了殷王興師討伐楚的故事,詩中有一句“維女荊楚,居國南方”。這首詩,既是“荊楚”的由來,也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楚人如何不受當時統(tǒng)治者不待見。 也許正是源于這些原因,商周時期北方各個諸侯國都視楚國為蠻夷之國,輕蔑地稱楚為“南蠻”。 不過,2000多年前由楚國史官所著的《楚居》,也就是著名的清華簡,講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并告訴我們,楚國名“楚”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母親。 據(jù)《楚居》記載,當時的部落首領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產(chǎn)時,因為難產(chǎn)孩子生不下來,為了保住了孩子,妣厲便拼出性命去剖腹產(chǎn)。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當時的條件下剖腹產(chǎn)唯一的結果就是流血過多而死亡。下葬時,巫師只好用荊條捆住了妣厲破裂的肚子。后人為了紀念這位為了繁衍后代而犧牲自己的偉大的母親,便將自己的部落取名為楚,也就是荊條的意思。對此,史學達人王偉先生在《楚國簡史》中寫道:“這種說法充分顯示了楚人對安定生活的渴望,他們太期望能夠平安富足地生活下去了!” 楚人輾轉來到江漢平原后,發(fā)現(xiàn)這里雖然是一片蠻荒之地,但卻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非常適宜生存。于是,他們用中原的文化理念改造著這里,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出一個生機勃勃的希望之地。正是因為“對安定生活的渴望”生發(fā)出的強大精神動力,楚人才能夠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將一個蕞爾小國建成“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大國。
楚文化學者、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蔡靖泉先生,將楚國與“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甚至與同時期的羅馬帝國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后,指出 “極盛時期的楚國,據(jù)有了當時的南半個中國”“一度成了當時世界上疆土最廣的第一大國?!边@個“第一大國”的國都紀南城,也在中國總人口僅僅只有二三千萬人時,就非??植赖倪_到了30多萬人,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市。作為世界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超級大國,楚國終于強勢崛起!用楚學大家張正明教授的話來說,楚國建成了一個方圓約5000里的煊赫大國;用蘇東坡老先生的詩句來形容,那就是“楚境橫天下”了。 點石成金,青鋒三尺橫江漢; 倚天伏虎,楚劍一柄定河山。 此時,受盡白眼的楚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于是,楚莊王乘坐6匹馬拉的戰(zhàn)車,率領大軍從荊州一路征戰(zhàn),直逼周王朝的皇城,洛河邊上耀武揚威地檢閱了自己的虎狼之師——問鼎中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