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歷史,三千年詩韻”,在我國悠久的詩歌發(fā)展史上,不僅詩人層出不窮,而且在詩人之間行成了不同的群體和流派。 從創(chuàng)作方法上劃分,詩歌的流派可分為現(xiàn)實主義和反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等幾個流派。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 現(xiàn)實主義流派的詩人,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國風》中的佚名詩人。之后,是漢魏樂府中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佚名詩人。而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陸游,則是他們所處歷史時期現(xiàn)實主義流派的領袖人物。 浪漫主義流派的詩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創(chuàng)作那些浪漫主義詩篇的佚名詩人。之后,便是我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屈原,唐代的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最具深遠影響的浪漫主義大師,他掀起了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高峰。 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還有一些時代性的流派影響也極其深遠。這些流派時間有前有后,影響有大有小。以下向大家介紹我國古代主要的詩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屈宋“屈宋”指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是“騷體”的創(chuàng)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宋”流派以屈原為首,包括宋玉、唐勒、景差在內的楚辭、楚賦的作家群體。這類作品富有抒情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其中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他的《離騷》為楚辭的代表之作,影響極其深遠。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 2.三曹“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他們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對當時文壇產生了很大影響,后人稱其三人為“三曹”。曹操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其詩多取材于社會現(xiàn)實,風格清俊通脫,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詩歌大多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歸,格調細膩婉轉,語言清麗淺顯。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詩人,他把五言詩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詩作充滿追求和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可謂“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3.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七人,“七子”之稱出于曹丕《典論·論文》。他們的詩篇反映了社會動蕩,體現(xiàn)了勇于進取的精神?!敖ò财咦印痹谥袊膶W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詩、賦、散文的發(fā)展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詩人的主力軍。 4.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正始體”的代表詩人。在文學史上,正始上承建安,下接太康,是一個重要的文學轉折時期。正始時期的詩歌分為兩派,一派以何晏、王弼為代表,史稱“王何”。另一派是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其余五人為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段菏洗呵铩份d,此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他們的詩歌體現(xiàn)了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極度不滿。 5.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是西晉太康時期的詩人,也是“太康體”的代表詩人?!疤刁w”是指太康時期以左思、潘岳等為代表的詩體。這一時期詩人的詩歌比較注重對詩歌藝術形式的追求,講究辭藻華美和對偶工整,正是“縟旨星稠、繁文綺合”。其詩歌技巧雖臻精美,但有時過分追求形式,往往失于雕琢,流于拙滯,而筆力稍嫌平弱。其中“三張”是指張載(非北宋思想家張載)和其弟張協(xié)、張亢;“二陸”是指陸機和其弟陸云;“兩潘”是指潘岳(潘安)、潘尼;“一左”是指左思。太康詩人中左思的文學成就最高,其名篇是《詠史》八首。 6.元嘉三大家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出現(xiàn)一種詩風——元嘉體,其特點是多描繪自然風景,講究對偶,代表詩人是顏延之、鮑照和謝靈運,號稱“元嘉三大家”。 7.竟陵八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xiàn)一種新的詩體——永明體。這種詩體嚴格遵守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糾正了晉宋以來文人詩語言過于艱澀的弊病,使詩歌創(chuàng)作轉向清新通暢,同時對“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有八位文學家:沈約、謝朓、王融、蕭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他們都是“永明體”作家,彼此唱和,開創(chuàng)了一股新的文學潮流,文學史上稱其為“竟陵八友”。八人中成就最高的是沈約和謝朓。 8.宮體詩派“宮體詩派”是南朝梁后期和陳后主時期流行的一個詩歌流派,主要詩人有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文學侍從,以及庾肩吾、徐陵等人。宮體詩產生于宮廷,主要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主,風格浮靡輕艷,注重辭藻、對偶、聲律,形式绔麗。 9.初唐四杰唐代初年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世人稱其“王楊盧駱”,也稱為“四杰”。他們是初唐文壇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他們的詩歌題材較廣泛,且初具雄偉氣勢,在內容、風格等方面較宮體詩有很大突破。五言律詩在他們的帶動下發(fā)展成熟,為詩歌帶來新的風貌。 10.山水田園詩派此流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繼承并發(fā)展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多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描寫田園生活和山水景物。他們的詩歌反映了淡泊閑適的思想,色彩雅淡,意境幽深。他們既能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致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還能夠巧妙地捕捉表現(xiàn)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 11.邊塞詩派“邊塞詩”始現(xiàn)于漢魏六朝,至隋朝創(chuàng)作數(shù)量增多,至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帶來進一步發(fā)展,至盛唐則全面成熟。此流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其中,以高適、岑參成就最高,所以也稱“高岑詩派”。他們的詩歌多描寫邊塞戰(zhàn)爭和壯闊蒼涼的邊塞風光,同時也抒寫因戰(zhàn)爭而起的豪情壯志和征人離婦心中所產生的思鄉(xiāng)、閨怨等思想感情。 12.大歷十才子唐代大歷年間的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等十位詩人合稱“大歷十才子”。他們大多為權門清客,所作詩歌大多為飲宴點綴、歌頌升平、吟詠山水、送別酬酢,偶爾也有反映仕途失意和戰(zhàn)亂宦旅生活的作品,題材風格比較單調。他們都擅長近體格律,善寫自然景物及鄉(xiāng)情旅思,言辭優(yōu)美,音律協(xié)和。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但也有一些較好的詩,如盧綸的《塞下曲》等。 13.韓孟詩派“韓孟詩派”崛起于中唐,在當時詩壇有著極大的影響。韓愈為領袖,孟郊、李賀、盧仝、馬異、劉叉等人為代表詩人。他們主張“不平則鳴”、“以丑為美”,詩歌中表現(xiàn)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chuàng)作傾向,形成一種奇崛險峻的詩風。他們在藝術上刻意求奇,標新立異,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庸纖巧。這種對詩歌的新的追求和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后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 14.元白詩派“元白詩派”是指在中唐,與韓孟詩派同時稍后的一個詩歌流派。此流派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他們重寫實,尚通俗,與韓孟詩派的創(chuàng)作道路完全不同。元、白二人發(fā)起新樂府運動,強調詩歌的懲惡揚善、補察時政的功能,語言方面則力求通俗易解,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新樂府詩派”。 15.姚賈詩派“姚賈詩派”是活躍在中晚唐詩壇的詩歌流派,以姚合、賈島為中心,并集合著中晚唐之際的多位詩人,如朱慶余、馬戴、周賀、喻鳧、顧非熊、劉得仁、鄭巢等。他們多是下層文士,其詩歌多敘寫荒涼冷落之景和身世飄零之感,詩風寂寞寒苦,言語精于雕琢。 16.溫李晚唐時期,詩人溫庭筠和李商隱詩歌風格相同,《新唐書·溫庭筠傳》中謂庭筠“工為辭章,與李商隱皆有名,號溫李”。他們的詩歌風格承六朝余習,辭藻艷麗,筆調柔婉,且多為愛情之作。此詩風在晚唐詩壇產生很大影響,并為宋代的婉約詞派開了先河。 17.西昆詩派宋初詩壇上,聲勢最盛的詩歌流派就是西昆詩派。西昆詩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其詩人中成就較高的有楊億、劉筠、錢惟演。西昆體是晚唐五代詩風的延續(xù),師法李商隱詩歌的雕潤密麗,其詩作大多音調鏗鏘,整飭典麗,但是詩歌的思想內容比較貧乏,與時代、社會沒有密切關系,缺乏生活氣息,也很少抒寫詩人的真情實感。 18.江西詩派“江西詩派”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北宋后期,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在于“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師承前人之辭,或前人之意;江西詩派的詩人大多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追求字字有出處。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該詩派“以古為新”,重要作家的詩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成為宋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它的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19.永嘉四靈中國南宋中葉的詩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一種傾向。永嘉四靈是指當時生長于浙江永嘉的四位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他們同出于永嘉學派葉適之門,其字或號中都帶有“靈”字,故稱“永嘉四靈”。他們彼此旨趣相投,詩格相類,同樣工唐律,作詩以晚唐賈島、姚合為法,謂之唐體,從而形成中國南宋中葉的詩歌流派,也代表了南宋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一種傾向。 20.江湖詩派南宋后期,繼永嘉四靈后有一個詩派興起,即“江湖詩派”。當時,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續(xù)集》等詩刊,因《江湖集》內詩歌風格氣味皆相似,故后人稱之為“江湖詩派”?!督穬人浽娙舜蟛糠只驗椴家拢驗橄聦庸倮?,身份卑微,且多以江湖習氣標榜。江湖詩人時時抒發(fā)欣羨隱逸、鄙棄仕途的情緒,也經常指斥時弊,譏諷朝政,表達不與當朝者為伍的意愿。然而他們與“四靈”一樣未擺脫模擬之風,故而境界不高、氣量狹小。此流派詩人中成就較高的是戴復古和劉克莊。 21.臺閣體明朝永樂至成化年間,文壇上出現(xiàn)一種所謂“臺閣體”詩。臺閣主要指當時的內閣與翰林院,又稱為“館閣”。臺閣體是指以當時館閣文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為代表的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它的出現(xiàn),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種倒退,因為它只追求所謂“雍容典雅”,內容大多比較貧乏,多為應制、題贈、酬應而作,題材常是“頌圣德,歌太平”。 22.茶陵詩派此流派領袖李東陽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壇,門生眾多,其詩論詩風堪稱一代之盛,成為臺閣體向前后七子復古運動之間的過渡。因李東陽為湖南茶陵人,故名。此流派主性情,反模擬,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視詩歌的聲調、節(jié)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風格代替臺閣體。 23.前七子“前七子”代表了興起于明朝弘治、正德年間的詩歌流派,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領袖,其余骨干有徐禎卿、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共七人。為區(qū)別于嘉靖、隆慶年間出現(xiàn)的李攀龍、王世貞等七子,世稱“前七子”?!扒捌咦印睂Ξ敃r的腐敗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而且強烈反對臺閣體詩文,鄙棄自西漢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詩歌。他們針對當時虛飾、萎弱的文風,提倡復古。他們的主張被當時許多文人接受,逐漸形成了一場影響廣泛的文學復古運動。 24.后七子“后七子”為活躍于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的文學流派。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成員有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和吳國倫。他們承接前七子的文學思想,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提倡復古,彼此標榜,但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后七子”。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學古過程中對法度格調的講究更強化和具體化。他們把復古運動引到了極端,但模擬之氣甚重,加之才氣不足,生活不厚,詩歌中常有重復雷同的現(xiàn)象。 25.竟陵派竟陵派為明代后期文學流派,因為主要人物鐘惺、譚元春都是竟陵人,故稱“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樣,竟陵派也主張“性靈說”,是明末反對詩文擬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基本繼承了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但又有所不同。他們接受了賈島、姚合和宋代“晚唐體”的影響,認為“公安”作品俚俗、浮淺,因而倡導一種“幽深孤峭”風格加以匡救,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應抒寫“性靈”,反對擬古之風。 26.虞山詩派虞山詩派是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東南詩壇重要流派。此流派以錢謙益為首,包括其門生馮舒、馮班、瞿式耜,族孫錢曾、錢陸燦及吳歷等。虞山詩派最大的特點是學古而不泥古,積極主張詩歌革新并能取諸家之長而自成風格,對東南詩壇的繁榮作出了一定貢獻。 27.性靈派“性靈派”主要活躍于清代中葉,以乾嘉時期大詩人袁枚、趙翼、張問陶為主要代表。此三人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主張直抒性情,反對復古、模擬的風氣,強調要直接抒發(fā)人的性靈,表現(xiàn)真實情感,在近代和現(xiàn)代文學史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