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經(jīng)·寒氣》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腎移寒於肝,癰腫少??。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亂膈中。心移寒於脾,脹滿血不支。脾移寒於肺,喘滿癳癧。肺移寒於腎,精敗腎枯,骨酥而痛。 亦有心移寒於肺,肺爍消。肺爍消者,飲一漫二,死,不治。 脾移寒於腎,爲(wèi)涌水。涌水者,案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裏漿,水之病也。 肺移寒於肝,風(fēng)沫消。風(fēng)沫消者,腹水如鼓,脇背脹痛。面垢而青,腹若駝脊者,死,不治。 肝移寒於脾,膋疲消。膋疲消者,消之極者也。治無功,不治,則死矣。 腎移寒於心,膏續(xù)消。膏續(xù)消者,急氣逆,寒熱動作皆喘。面紫青,皮剝者,死,不治。 脾移熱於肝,則爲(wèi)驚衄。肝移熱於心,血怒。死,不治。 心移熱於肺,傳爲(wèi)隔燥消。肺移熱於腎,傅爲(wèi)柔痓。 腎移熱於脾,傳爲(wèi)虛損膓澼。死,不可治。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膓,膈膓不便,上爲(wèi)口糜。 小膓移熱於大膓,秘瘕曰沉。 大膓移熱於胃,善食瘦爍,謂之食亦。 胃移熱於膽,積消食亦。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 鼻淵者,濁涕不止,滯塞弗通也。熱者,常與風(fēng)倂也。 夫六淫之客也,不倂之客,愈甚易矣。 第三十 八 欬論篇 夫欬者,熱也,風(fēng)也,痰也,邪也。其爲(wèi)禍也,龠肺橐心,敗膈壞胷。故久欬也,積邪及水禍,伏火痰涎之患也。刺之以膽肺之絡(luò)者,已矣。 且肺之令人欬者,皮毛之所以合矣。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與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爲(wèi)肺欬。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則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其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爲(wèi)欬,甚者,爲(wèi)洩爲(wèi)痛。 其邪之乘秋,則肺先受其邪。其邪之乘春,則肝先受其邪。其邪之乘夏,則心先受其邪。其邪之乘長夏,陰,則脾先受其邪。其邪之乘冬,則腎先受其邪也。 故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肝欬之狀,欬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夫五臟之久欬也,乃移之於六腑。故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苦汁??诳嗌嗲?,鼓睛而面若腐銅狀。 肺欬不已,則大膓受之。大膓之欬狀,欬而遺矢。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膓之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之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之欬狀,欬而腹?jié)M,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guān)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故《下經(jīng)·欬》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jīng)。上逆者,治其下。下遺者,治其上。 《內(nèi)經(jīng)》第二十九 太陰陽明論篇+第三十 陽明脈解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