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芳心的第136篇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 | 芳心 六月的第三個周日,也就是明天,是父親節(jié)。 每個人都在說著父親節(jié)快樂,可是,我們的父親快樂嗎? “詐尸式”父愛? 有個名詞,叫“喪偶式”婚姻,父親只在外忙,而母親里外都要忙。 對于家里的事、孩子的教育,做父親的并不關(guān)心,這個家就像沒有男人一般。 然后,又有一個名詞,叫做“詐尸式”父愛。 比起“喪偶”而言,有的父親還是有存在感的。 忽然發(fā)了小朋友照片到朋友圈,心血來潮想?yún)⒓有『⒓议L會,突發(fā)奇想要親自教育孩子… 興頭過去,又不聞不問,自顧自地忙去了。這種就叫“詐尸式”父愛。 默認沒有的,忽然就有了。以為長久的,忽然又沒了。 很多女人包括孩子,都在抱怨“喪偶式”婚姻。 好吧,小時候我爸爸也常不在家,很長時間我也有很多抱怨。 我后來才知道,對于我的抱怨,我爸一直很難過,也盡力在彌補。 應該說,我18歲以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都有我爸的影子。 于是,我便捫心自問,所謂的“喪偶式”婚姻、“詐尸式”父愛,真的全都是父親們的責任嗎? 如何體諒父親? 在我小時候,固定電話是稀缺品。上了大學,手機、筆記本電腦才一點點普及,最初還要撥號上網(wǎng)。 八九十年代,如果父親求學、外派、出差、做生意,或者因為工作調(diào)動難而兩地分居,真是徹徹底底的“喪偶”。一年到頭,難得聯(lián)絡。 可是,我媽媽從來不在我面前抱怨爸爸,甚至買好了禮物,裝成是我爸爸送我的。 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后才知道: 我媽就是怕我和我爸之間生分了。 后來,我和我爸的感情越來越好,其實也是因為我媽媽從沒對我說過一句我爸不好。 所以,抱怨“喪偶式”婚姻的媽媽們,孩子們對父親的態(tài)度,其實一多半來自媽媽的明示或暗示。 如果想要父愛融融的家庭,母親要做好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橋梁。 甚至說,哪怕婚姻難以存續(xù),父親也永遠是父親。 我長大后,認真想想: 當年孤身一人在外的父親,難道不辛苦、不孤獨,不想其樂融融么? 我們的父親難道不是為了家庭生活的改善,而忍受了很多辛苦和孤獨?男人有淚不輕彈,只因是家里頂梁柱。 而在今天,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非常便捷,我們一年又有多少次主動聯(lián)系或者關(guān)心自己的父親? 父親節(jié)到了,朋友圈一發(fā),父親們突然就快樂了? 我們難道不是“詐尸式”地愛父親嗎? 這樣一想,我愧不能當。 經(jīng)常是我爸主動打我電話,有時候我忙起來,拒接完他的電話,就忘了給他回撥。 因為經(jīng)常開會或者拜訪客戶,我爸都養(yǎng)成習慣,先在微信里問我一下“方不方便通話”…… 我們要求父愛如山,我們對父親的愛,就可以“如煽”嗎? 是的,我這也是在煽情。 但我想通過公眾號,對我的父親,對有我這樣孩子的父親,鄭重地說一句: 對不起! 我們只要求父親付出,如果得到的父愛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抱怨。 可是,父親要求我們什么?我們達到父親的要求了么?對父親又付出了什么? 我們是永遠的孩子 我之前參加婚禮,發(fā)現(xiàn)男方父母總是喜氣洋洋,女方父母尤其是父親,全都喜憂參半。 只要是嫁女兒的父親,再強硬、再刻板、再威嚴,總是會忍不住眼淚。 我不想辦婚禮,一則是自己怕麻煩,二則也是見不得父親眼淚。 我不想讓我爸覺得,他把我交給了別人。我這輩子,就是他女兒,永遠都不會改變。 我吐槽他、抱怨他,有時甚至沒大沒小,但誰要是對我爸懷有惡意,我內(nèi)心一定記恨,絕對的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他是我爸,他是我爸,他是我爸!你憑什么折騰他? 我維護我爸,因為我爸也維護我。我的一點小成績,比他自己的任何成就,都讓他高興。 他即便當著我的面不說,對著別人,也恨不得把我夸到天上去。 沒結(jié)婚時,他一面希望我有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一面又覺得全天下男人都配不上我。 他從不樂意給我介紹相親對象,是因為他總覺得對方不順眼。 我結(jié)婚后,他又急不可耐地把所有資源、人脈、經(jīng)驗都分享給我們。 只要覺得對我們有好處、有幫助的,他能完全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而無怨無悔。 我相信,即便表達的方式不同,父親們總是把我們當作長不大的孩子。 父親需要我們需要他。 即便他老了、累了,只要孩子有需要,他還是能拼、能扛,超人一般,不計回報。 所以,我想替我自己、替所有幸運的孩子說一聲: 謝謝您! 送給年輕的父母 我中學的師兄是兩個女兒的年輕父親。平??傄姷剿谂笥讶Πl(fā)跟女兒的互動日常,或者對女兒話語的思考。 他今天的朋友圈說: 其實,感情也是一樣,當出現(xiàn)空缺,就只能主動或者被動找補。 很多父愛缺失的女孩,不知不覺總會迷戀照顧她如女兒的男人,哪怕對方年齡很大、甚至已有家庭。 很多和孩子關(guān)系疏遠的父親,他再有事業(yè)、有地位,說起孩子,也總是眉頭緊皺、一聲嘆息。 如果回到家,孩子不要他,老婆抱怨他,漸漸的,父親會覺得和孩子、和這個家沒什么關(guān)系。 哪怕在異地,只要能和父母親一通電話、一次視頻,就會覺得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年輕的父母朋友,我們自己也曾是孩子,我們自己也曾抱怨父母。 如果/如今我們當了父母,是好的父母嗎? 不要讓我們小時候的遺憾,變成我們孩子們的遺憾…… 最后,想起蔣方舟的一句話:
人生艱難,誰也不是堅不可摧、銳不可當,我們是一家人,就要互相體諒。 希望我能帶給我的家人、我的父親多一點快樂! 也希望朋友們的家人、父親多一點快樂! 父親節(jié),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