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大明王朝1566》劇照 大明如一艘千瘡百孔的巨輪。船長換了一個又一個,仍舊無濟于事。這艘船的頭等艙乘客在享用皇糧,中等倉的人互相報團、結黨營私,明面上說著“為我大明”,私下已經(jīng)設計好了跑路方案。留著下等倉的人,做最重的活,受最多的苦,忍受饑餓、寒冷、腐敗,面臨葬身大海的危險。海瑞、高拱、張居正,這些各不相同的人都曾想救起這艘船,他們采用了各自的辦法,踐行各自的理想,但船身太重,他們的努力終究以失敗告終。 海瑞:一個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 宗城 公元1514年1月22日,一聲哇哇的啼哭聲在海南島傳開。這年正是明朝正德皇帝期間,朝野動蕩,社會矛盾如潛流般在地下積聚。海南島位于帝國邊陲,卻也飽受倭寇和臺風、瘟疫之苦,明代第一清官海瑞,這位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聲名遠播、與多次政潮密切相關,一生又宛如不合時宜的堂吉訶德般的人物,就這樣誕生在海南島瓊山縣一個落魄廩生(享受政府膳食補助的在讀生員)的家里。海瑞年四歲,父親故去。三十五歲之前,海瑞在大明王朝籍籍無名,充其量不過海南島一執(zhí)拗讀書人耳。但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卻要在不久后驚動大明朝的天下。 海瑞,這位歷史學家黃仁宇口中的“道德模范”,也是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眼中的“青松翠柏,棟梁之才”;他是大明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諍臣,卻與帝國君主和最高人臣都先后發(fā)生矛盾;他的死訊傳到北京城的那天萬民哀悼,在他活著的時候理想?yún)s不得伸張;歷史上的海瑞乃是舉人出身,他歷經(jīng)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先后擔任南平教渝、淳安知縣、興國知縣、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他以舉人身份有此殊榮,不僅在明代,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都是一個奇跡。 海瑞為臣的故事,要從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說起。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在瓊州參加鄉(xiāng)試,他寫下一紙《治黎策》,條縷明晰地分析海南黎患,得中舉人。爾后,他屢次科舉不中,眼看仕途暗淡,只能在福建南平縣儒學擔任教諭,“筆架博士”的外號就源于這一時期。相傳: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前來南平視察,海瑞與兩名訓導前往迎見。面對御史,兩名訓導跪地相迎,海瑞卻巋然不動,只是行抱拳之禮。三人兩低一高,如同一個“山”字、一個筆架,御史大怒道:“安所得山字筆架來?”但海瑞不但不認錯,還說:“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span> 嘉靖三十七年春,海瑞因功擢升為浙江嚴州府淳安縣知縣。淳安山多地少、土地貧瘠,山上只出產(chǎn)茶葉、楠竹、杉樹、柏樹等,平民生活堪憂。海瑞到任后,“初閱冊籍,民之逃亡者過半”,而“富豪享三四百畝之產(chǎn),而戶無分厘之稅,貧者戶無一粒之收,虛出百十畝稅差”,貧富懸殊、流民甚多,海瑞決定重新清丈土地,規(guī)定賦稅負擔。 在淳安,海瑞做過兩件出名的事。第一件是懲治胡宗憲的兒子?!睹魇贰酚涗?,胡宗憲之子經(jīng)過淳安,由于不滿于接待規(guī)格,他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知道后說:“曩胡公按部,令所過毋供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庇谑撬舜蜷_胡公子的袋子,袋中數(shù)千兩金子沒收到縣庫中,并派人告知胡宗憲。第二件,與當時的大貪官鄢懋卿有關。所謂“鄢懋卿,冒青煙”,此人貪婪成性,好大肆搜刮,海瑞任淳安縣令時,他是都御史,所到之處,“監(jiān)司郡邑諸吏膝行蒲服,跪上食。攜妾偕行,制五彩輿,令十二女子舁之。儀從煌赫,道路傾駭”。但海瑞偏偏不伺候,師爺勸說,警告他有性命之憂,他反道:“充軍死罪,寧甘受,安可為此穿窬舉動耶!” 過去,人們說起這些,都用來說明海瑞的節(jié)儉與清直,其實,海瑞這么做,也與淳安當?shù)貭顩r有關。淳安地小民窮,卻由于地處新安江下游,平時多官僚往來,地方上不得不出面進行接待,巡按御史經(jīng)過,接待費一二百兩,巡撫出巡,接待費三四百兩,如此下去,開支巨大,這筆開支最終都由百姓承擔。海瑞砍掉這筆開支,且暢行節(jié)儉,恰恰是用自己的清名做賭,減少百姓負擔。 不僅如此,海瑞還曾參與救災工作。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在淳安賑濟災民,用的是米羹,這一處,編劇劉和平就參考了淳安的歷史。民間相傳,米羹正是海瑞在淳安抗災時自創(chuàng)的抗饑食物。 但早在那時,海瑞就暴露出處事凌厲、打壓鄉(xiāng)紳的習慣,淳安鄉(xiāng)紳受不了海瑞,于是暗中走關系,借霍與瑕之事,使朝廷“另有重用”,把海瑞調(diào)到了江西興國縣??蛇@下又害苦了江西地主和懶政怠政的官僚。 在興國,海瑞延續(xù)了自己對縣官的嚴加要求,他規(guī)定:除“柴馬俸糧之外,用里甲一毫,皆為侵民。催征勾攝之外,役里甲一毫,便是不能守己”,違反者,嚴加處置。此舉讓縣官的“常例”頓時縮水,雖然不能盡除,卻已少了十之八九。 同時,海瑞還堅決革除冗官冗員,在任上,他“革除清軍縣丞一員,把清軍工作責歸管糧主簿;革除捕盜主簿一員,把捕盜工作責之典史”,又革除了一員衣錦巡查、一員回龍巡查司巡查、一員縣儒學訓導以及一半“哨官”等,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興國行政機構的效率、減少了開支,卻也得罪了部分官員。 與淳安相似,興國同樣面臨農(nóng)民逃竄、人丁凋落的局面,大明朝的社會危機,從這些縣城的情況可以管窺,海瑞每到一地,針對地主隱瞞土地的現(xiàn)象,都要清丈土地、核實賦稅、安撫百姓,清查的結果總是觸目驚心。大明朝這艘巨輪,船艙里爬滿蛀蟲。 海瑞大力打擊“偷稅漏稅”讓豪強地主不堪其擾,他們與不滿海瑞的官吏勾結,豪強出錢,官員出力,為海瑞去跑官,跑省里、跑京城,跑到成為止。結果,海瑞在興國任職不到兩年,就升任戶部主事。當?shù)氐刂鲝椆谙鄳c。 和黃仁宇的判斷不同,海瑞并不只是一個清廉的道德模范。在明代官場,海瑞及其所代表的官員,在中央與地方的博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涉及皇帝與文官之間的博弈,也涉及朝廷與地方士紳的關系。海瑞是一個膽敢頂撞皇帝的角色,但他同時也是中央加強對地方控制的棋子,用《大明王朝1566》劇中張居正的話說,海瑞是大明朝的一柄利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一日,海瑞做了讓整個帝國都為之震動的事。他在家中備好棺材,將自己的家人托付給朋友,獨自一人,向明世宗嘉靖皇帝呈上《治安疏》,批評這位大明朝聰慧而自私的君主沉迷巫術、荒廢朝政,以一己之私欲,置百姓于不顧。疏中石破驚天地寫道: “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這,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chǎn)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余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span> 邇者,嚴嵩罷相,世蕃極刑,差快人意一時稱清時焉。然嚴嵩罷相之后,猶之嚴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漢文帝遠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nèi)外臣工之所知也?!?/span> 史載,明世宗讀完《治安疏》后震怒,他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對侍從黃錦說:“快把此人抓起來,不要讓他跑掉!” 宦官黃錦在旁邊說:“此人向來有愚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別,奴仆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他自己是不會逃跑的?!?/span> 明世宗聽后無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的上疏,一天里反復讀了多次,私下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shù)月,感嘆:“這個人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span>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季,海瑞因《治安疏》入獄,但明世宗并沒有真的要殺海瑞的念頭,只是他自知年歲不久,海瑞這柄利劍與其留給自己,不如留給下一任君主。待自己駕崩,兒子接任帝位后釋放海瑞,恩威并施,才是霸道之術。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駕崩。提牢主事聽說了這個情況,認為海瑞不僅會釋放而且會被任用,就辦了酒菜來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懷疑應當是被押赴西市斬首,恣情吃喝,主事附在他耳邊悄悄說:“皇帝已經(jīng)死了,先生現(xiàn)在即將出獄受重用了?!焙H痣S即悲痛大哭,嘔吐食物,隨后暈倒在獄中。 隆慶三年(1569)夏,海瑞被任命為應天巡撫,這一次,他真正有機會大展身手,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回顧海瑞擔任應天巡撫這件事,我們可以管窺明代中期的改革阻力。 明代中期的種種改革,總結來說主要是開源節(jié)流,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從而有足夠開支龐大的官僚體系運轉(zhuǎn),以及調(diào)動軍隊來應付“南倭北虜”、農(nóng)民起義等內(nèi)外矛盾。明代末期軍隊嘩變,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朝廷糧餉不足,邊關將士被拖欠糧餉以至忍無可忍。而在明代,最重要的財稅來源正是江南地區(qū)。 在江南,僅僅蘇州一府七縣就有耕地96506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稅糧卻占全國總稅糧的百分之十,達2809000石。大明不可無江南,江南不可缺少干練能臣,否則,明代財政收入就會告急,進而引發(fā)連鎖反應。因此,明廷中央重視對江南官員的任命,明代中期重要的幾次改革,往往以江南地區(qū)作為試點。 但明代中期,江南也面臨了種種問題。首先,朱姓宗親集團尾大不掉,成了壓在帝國財政上的惡性腫瘤。明初,朱元璋安排朱家子孫一概封王,子孫世襲,不當差,不納糧,49位親、郡王應運而生,可朱元璋沒有想到,他維護統(tǒng)治的手段反而在一步步拖垮帝國。到了嘉靖年間,朱姓宗親數(shù)量已達萬計。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匯報:山西慶成王朱鐘鎰已生育了94個子女,他的孫子輩有163個,曾孫輩有510個,四代直系達到767人,加上眾多的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正牌的主子就有1000多人。山西一省,洪武時只有一個晉王,到了嘉靖年間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至1851位。盡管嘉靖朝有過一些藩王退田行為,但杯水車薪,明代藩王這個腫瘤,人人皆知,卻少有人敢說、敢動。 江南地區(qū)的第二個大問題,是“鄉(xiāng)官奪產(chǎn)”現(xiàn)象日益嚴重,與明代中央出現(xiàn)矛盾。明代士大夫中了科舉可以免除雜役,中了秀才可以免役二人逃避賦稅,依靠這個特權,縉紳之家出生的士大夫成了特權集團,在地方,他們不僅是知識領袖,也是大地主。明代家仆之風興盛,吳中縉紳之家,女仆多至一兩千人。 許多百姓為了逃避苛捐雜稅投靠到縉紳名下,甚至有些富戶,把土地投獻給縉紳,從而逃避賦役。因為這種官僚地主免糧免役的特權,明代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只要一人高中進士,就會有很多人紛紛給土地投獻給他。 縉紳之家由此迅速累積田地,比如華亭的徐階家族,依靠圈占土地,有田土24萬畝之多,佃戶幾萬人,年收租谷13000石。徐家“子弟家奴暴橫閭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隆慶時期,江南地區(qū)瞞報、漏報田地已是常態(tài),巡按直隸御史董堯曾奏明朝廷,查出蘇松常鎮(zhèn)四府投詭田1595470畝,花分田3315560畝。 縉紳不但占田,還縱容奴仆行不軌之事。謝國楨在《明季奴變考》里詳細考證了江南地區(qū)縉紳家奴的不軌行為,范金民在《鼎革與變遷》一文中,也指出了地方縉紳(生員)的作威作福。例如:“隆慶元年(1567),無錫知縣韓錦川,因某事不厭眾心,致使諸生大嘩,當面唾罵。同年,常州知府李幼滋,被五縣諸生合擊,差點斃命?!?/span> 對于這種情況,明末顧炎武說得最為痛切: “今天下之出入公門以撓官府之政者,生員也;倚勢以武斷于鄉(xiāng)里者,生員也;與胥史為緣,甚有身自為胥史者,生員也;官府一拂其意,則群起而哄者,生員也;把持官府之陰事,而與之為市者,生員也。前者噪,后者和;前者奔,后者隨。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鋤之而不可鋤也,小有所加,則曰是殺士也,坑儒也?!?/span> 對農(nóng)民來說,自己種田給朝廷交稅,和依附在縉紳之下給地主干活,或許區(qū)別并不大,但對朝廷來說,這就成了威脅財政收入和中央對地方控制力的隱患。 久而久之,中央稅源出現(xiàn)了問題,明中葉大大小小的改革都圍繞擴充稅源這一點展開,比如嘉靖革新、歐陽鐸賦役改革、隆萬大改革等。早在嘉靖十六年,禮部尚書顧鼎臣就數(shù)次上疏,請求清理江南天賦,到隆慶朝,這樣的聲音持續(xù)不止。 非諍臣不可為,非置生死于度外的能臣,不可托付江南改革重任。隆慶朝廷任命海瑞,就是看中了此人并非縉紳出身、膽敢觸怒權貴的特點,而海瑞在淳安和興國的政績,至少證明了他是一個敢于改革、敢于為朝廷和下層百姓爭利之人。明廷重用海瑞,是中央與地方縉紳矛盾的一個縮影,也是明代財稅改革的現(xiàn)實需要。但凡改革,必然需要悍將,有海瑞這樣的人,原本鐵板一塊的地方官場,才有了動搖的跡象。 在嘉靖十六年,世宗皇帝曾任命歐陽鐸為應天巡撫,展開田賦清查工作。歐陽鐸在應天進行了影響深遠的賦役制度改革,這項改革的關鍵是“計畝均輸” ,它的做法是“對黃冊上登載的科則不作改動, 而是用耗米和 金花銀來調(diào)整同科則田地的負擔”。同時,歐陽鐸還根據(jù)下屬建議,試行了“通編里甲均徭法”,把名目眾多的徭役合并為一。1991年,學者唐文基發(fā)表《論歐陽鐸的賦役制度改革》一文,詳細地介紹了歐陽鐸的改革措施。文中認為:歐陽鐸將徭役按丁田分擔,并入秋糧帶征的方法,已經(jīng)具備了后來一條鞭法的模式。 “一條鞭法”并非張居正首創(chuàng),它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由南贛都御史陶諧在江西實行。當時的御史傅漢臣曾上疏說:“頃行一條鞭法?!▽⒁皇《〖Z,均派一省徭役?!瓌t徭役公平,而無不均之嘆矣?!奔尉甘吣?,蘇州知府王儀也曾推行一條鞭法,他把“糧解照田多寡為輕重,凡大小差役,總計其均徭數(shù)目,一條鞭征充費雇辦,役累悉除?!贝撕?,王宗沐在江西,潘季馴在廣東,龐尚鵬在浙江也曾實行一條鞭法。 嘉靖后二十年,皇帝怠政,權臣黨爭,改革陷入停滯,江南地區(qū)仍然是土地兼并的熱區(qū),可朝廷又深陷“南倭北虜”問題,對江南稅賦需求更甚,到了嘉靖末年,財政問題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只需要一個關口,積聚已久的變革熱情就會噴涌而出,這個關口,就是嘉靖皇帝的死亡。 隨之,新繼位的隆慶皇帝放權內(nèi)閣,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活動。其中,打擊江南縉紳就是改革的重點之一。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有雷霆行事之人,朝廷認命海瑞為應天巡撫,就是要他成為伸向地方豪強的一把利劍。 《明史》記載,海瑞擔任應天巡撫是在隆慶三年(1569)夏,僅僅到第二年(1570)春天就被免職。后世有流言,認為朝廷針對海瑞的這一任命是高拱授意,理由是高拱與徐階不和,需要有人打擊徐階和他在江南的親誼。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拱再次入閣,是穆宗朝隆慶三年十二月庚申,他以原任吏部尚書重掌吏部,這個時間點顯然滯后于隆慶三年的夏天,史書也沒有記載高拱通過密折參與過海瑞任命一事。因此,朝廷重用海瑞未必是高拱主使,而是以李春芳、郭樸、陳以勤、張居正等人為代表的內(nèi)閣做出的決定,具體是誰拍板,史無可靠,但考慮到當時正是徐階下臺、高拱主政之間的過渡期,暫任首輔的李春芳又并非強勢閣臣,這個決定的真正授意者很可能是隆慶皇帝。 海瑞擔任應天巡撫,主管錢糧。應天巡撫下轄應天、蘇州、松江、鎮(zhèn)江、常州、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安慶十府,不僅如此,海瑞還負責總督杭州、嘉興、湖州三地稅糧,掌管了明朝的賦稅重地。要知道,僅蘇州一府七縣就有耕地96506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稅糧卻占全國總稅糧的百分之十,達2809000石,可富庶之下,是應天農(nóng)民的沉重負擔,以至于海瑞感慨:“生至地方,始知富饒全是虛名,而苦楚特甚。” 隆慶皇帝任命海瑞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他不畏豪強,狠抓稅糧工作。此前海瑞曾擔任淳安、興國知縣,在這方面頗有成績。有意思的是,應天一帶勢力最大的豪強,正是前任內(nèi)閣首輔徐階背后的華亭徐家。隆慶皇帝選在徐階下臺后公布這個任命,可見帝王心術。 然而,海瑞本人并非一開始就要打擊徐階。隆慶初年,海瑞與高拱不和,對徐階卻很敬重。當年海瑞因為批評嘉靖皇帝坐牢時,是徐階和黃錦說好話,保全了他的生命。后來海瑞調(diào)兵部,改任尚寶司丞、大理寺丞,正是徐階擔任內(nèi)閣首輔期間。隆慶元年(1567),御史齊康彈劾徐階家屬魚肉鄉(xiāng)里,引起朝野相爭時,海瑞還上疏彈劾了高拱,指斥高、齊“小人非才不能亂國”,大罵“齊康甘為鷹犬,受高拱指使,搏噬善類”,招致高拱忌恨。因此,徐階對海瑞有恩,海瑞也投桃報李,但為什么到了江南,情況就不一樣了呢? 其實,海瑞并不是打擊徐階的主使,真正嚴查徐家的人是蘇州知府蔡國熙。根據(jù)《永年縣志》記載,蔡國熙為嘉靖三十八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主管臨清倉儲,四十五年初任蘇州知府,當時,“徐階的兒子徐璠,因諸多不法事,被人告發(fā)。經(jīng)審理,事多屬實,國熙置徐璠于獄。有人給國熙道:他是徐尚書之子,你不知道嗎?國熙答曰:因為知道他是尚書之子,我才這樣做的。后來張居正從中講情,國熙不應,卒按如法?!?/span> 在海瑞到任應天前,蔡國熙已經(jīng)展開了針對華亭徐家的調(diào)查,包括徐家借“投獻”之名吞并土地的行為。當時,張居正作為徐階的門生,老師有難,他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視不管,他就給蔡國熙寫信,暗含求情之意,但蔡國熙并不領情,堅持要徹查徐階。 海瑞到任時,正是徐家深受蔡國熙調(diào)查之苦的時候,徐階甚至為此去了一趟南京,放下身段向海瑞求情,希望他念在往日的恩情,對徐家網(wǎng)開一面。海瑞答應徐階,說自己會秉公處理此事,如果徐家有冤屈,他一定不會坐視不管。但海瑞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昔日齊康針對徐階家屬的彈劾是有據(jù)可依的,蔡國熙手上也掌握了大量徐家魚肉百姓的證據(jù)。蘇州、松江一帶,有不少農(nóng)民還主動告發(fā)徐家,要求官府為民伸冤,逼迫徐家退還田地。所以海瑞才會感慨:“華亭鄉(xiāng)官田宅之多,奴仆之眾,小民詈怨而恨?!?/span> 在調(diào)查中,海瑞還發(fā)現(xiàn)江南一帶,存在大量投獻行為。徐階為代表的縉紳,恰恰是投獻的最大受益者。《海瑞介公傳》中記載:“以故富者輒籍其產(chǎn)于士大夫,寧以身為傭佃而輸之租,用避大役,名曰投獻。故士一登鄉(xiāng)舉,輒皆受投獻為富人。而士大夫既謝失勢,又往往折入于暴貴者,以兼并為固然。乃豪強大有力之人,視田宅所便,收之莫敢不與?!?/span> 如同史學家吳晗所說:“這里所說的'富者’,當然不是貧農(nóng),他們無田可'獻’;而是指地方上'失勢’的士大夫或沒有政治身份的中小地主和富農(nóng)。他們的'民田’不斷被'豪強大有力’的官僚地主兼并,達到'收之莫敢不與’的地步。既嚴重損害了中小地主和富農(nóng)的利益,又嚴重影響了皇朝的財政收入?!?/span> 所以投獻一事,主要矛盾方并不在地主與貧農(nóng),而是大地主與中小地主、富農(nóng)之間的矛盾。貧農(nóng)身如浮萍,又寄人籬下,在江南其實是失語的。眼見于此,海瑞決定順應民心,逼迫徐階等大地主退還田地。關于逼迫徐階退田一事,海瑞還給時任內(nèi)閣首輔的李春芳寫信,說明原因: “若不退之過半,民風刁險,可得而止之耶!為富不仁,有損無益,可為后車之戒……區(qū)區(qū)欲存翁退產(chǎn)過半,為此公百年后得安靜計也,幸勿以為訝?!?/span> 在他看來,逼迫徐階退田是割舍一時利益,換得“百年安靜”。這不能說是海瑞打擊報復徐階,徐階是海瑞的恩人,海瑞報復他也缺乏動機,海瑞這么做,實際上是在緩和大地主與中小地主、富農(nóng)之間的矛盾,同時有助于自己清丈田地、擴充朝廷的稅源。因此,海瑞在此扮演的仍是一個封建官僚的角色,他立足于朝廷利益,緩和社會矛盾,但無意作出深刻的社會變革。 縱觀海瑞在巡撫任內(nèi)的舉措,圍繞的也主要是緩和矛盾這四個字。減少流民、減輕徭役、治理吳淞江、推行一條鞭法等舉措,都符合朝廷的利益,減輕了中小地主和貧農(nóng)的負擔,為朝廷擴充賦稅打下基礎。那么,既然符合朝廷利益,為什么海瑞做巡撫不到一年,又突然被改任南京糧儲了呢? 《明史》給出的原因,是因為海瑞得罪了地方豪強,這些豪強買通了給事中戴鳳翔,通過彈劾海瑞令其被免職?!睹魇贰ずH饌鳌防飳懙溃骸敖o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很多人認為戴鳳翔的幕后主使是徐階,這一派說法指出:徐階送給給事戴鳳翔三萬兩黃金,又讓張居正命給事陳三謨,一起彈劾,從而除去了海瑞和蔡國熙二人的官職。 海瑞和徐階的矛盾因此還被排成了戲劇,這才有了新中國的知名歷史劇新編《海瑞罷官》,引來姚文元對此的批評。在新編《海瑞罷官》的故事里,海瑞和徐階的矛盾被戲劇化: “事出徐階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強占民女趙小蘭。小蘭的母親洪阿蘭告狀,華亭縣令王明友受賄,杖斃小蘭祖父。身為應天巡撫的海瑞微服出訪,路遇洪阿蘭,查明真相,判處徐瑛、王明友死罪,飭令退田。但是呢,徐階買通太監(jiān)、權貴,妄圖罷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識破奸計,斷然將徐瑛和王明友處斬,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罷官歸里?!?/span> 但是,海瑞去官是在隆慶四年春天,這時候高拱剛剛入主內(nèi)閣,而且是以兼任吏部尚書的形式,說他權勢熏天并不為過。高拱和徐階不合,在當時又有意打擊徐階,這時候,徐階在朝中的能量是非??梢傻?,至少,如果高拱想保海瑞,徐階這點賄賂根本不管用。 此外值得商榷的是,海瑞與徐階的矛盾被民間演義所夸大,歷史上,海瑞逼迫徐階退田不假,但他巡撫期間,松江知府、華亭知縣沒有被殺、被革,蘇、松一帶也沒有撤掉任何一個縣以上的官員,徐階的兒子也沒有因海瑞而死,其被判充軍也并非海瑞主使。因此,徐階賄賂戴鳳翔或許屬實,但因為這筆賄賂就能讓海瑞被罷免,這是高估了徐階在當時的能量。 海瑞被調(diào)任更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他與高拱素有矛盾。盡管海瑞在晚年理解了高拱,但在隆慶四年,二人仍處于水火不容的態(tài)勢。高拱欣賞蔡國熙,但并不喜歡海瑞,海瑞調(diào)任表面上是戴鳳翔所導致,其實際,恐怕還是得到了高拱的默許。這也是為什么,海瑞不久后又被打發(fā)到了南京戶部,進一步降低實權,《明史》對此毫不避諱地說:“會高拱掌吏部,素銜瑞,并其職于南京戶部,瑞遂謝病歸?!?/span> 其二,海瑞的使命已完成,朝廷再留他巡撫應天,只會加劇豪強縉紳的怨恨,朝廷與縉紳并非對抗的關系,而是一種博弈與合作的關系。朝廷即取之于縉紳,又依靠縉紳等中間階層來維護江南的統(tǒng)治。海瑞適合對抗,不適合長期治理,因此,調(diào)任海瑞,是安撫江南縉紳的一個信號。也是明朝統(tǒng)治者基于自身利益所做出的選擇。 李贄曾說:“吾謂欲得扶世,須如海剛峰之憫世,方可真扶世人也?!钡K其最后時光,海瑞即便再被起用,他也只是作為一個道德符號、精神象征,不再被委以重任。 縱觀海瑞在淳安、興國和應天的治理,他都是一個把均貧富、清田地、遏流民、興水利看得很重的人。海瑞的手段深得民心,所以他的地方風評很好,他離開淳安、興國、應天時,都有大批百姓懇求他留下。而海瑞所謂的折騰,針對的是官僚,對民眾,他做的主要是休養(yǎng)生息。他在地方做了很多利民的實事,民眾才會感激他,民眾不會因為清流幾句好聽話就懷念一個人到自發(fā)送行的地步。而海瑞的對頭們更不傻,恰恰是因為海瑞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才急切地想要送走海瑞。比如興國的官員,受不了海瑞,就找人去給海瑞跑官,一直找到京城,終于把海瑞送出去,調(diào)海瑞去戶部,他們才松一口氣。 海瑞或許在對待家人上比較刻薄,在一些方面,也有現(xiàn)代人視野下認為的迂腐,但至少在地方治理上,他才是為民請命的好官。 所以,在地方重用海瑞這樣的官員,對明朝的地方治理是很有用的,多一些海瑞這樣的官,明朝的社會危機或能延緩一些。只是,明朝的特權集團話語權太重,官員腐敗、黨爭傾軋等問題過于嚴重,海瑞的措施,直接危害到地主鄉(xiāng)紳乃至宗藩集團的利益,因之,后者才要急切的阻止海瑞。 最后,既然談到海瑞,姑且澄清一個與他有關的謠言。 坊間傳聞:海瑞五歲的女兒接受了一個男仆的糕餅,海瑞憤怒,以男女授受不親來教育女兒,女兒羞愧難當絕食而死。另一說是:海女偷兩斤肉吃,海瑞教育,絕食而死。其實,此說最早見于明人姚叔祥(又稱姚士麟)的小說《見只編》及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 《見只編》載:“海忠介有五歲女,方啖餌,忠介問餌從誰與?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豈容漫受僮餌?非吾女也,能即餓死,方稱吾女。女即涕泣不飲啖。家人百計進食,卒拒之,七日而死?!薄度f歷野獲編》則說:“(海瑞)女既殺而子亦無,天道或不可盡爽也。”后世周亮工的《書影》、沈振的《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三》的信源都來自于此。 可海瑞去世時,沈德符只有九歲,與海瑞沒有交集,而《萬歷野獲編》多是士大夫階層的段子,本就真假難辨,即如《世說新語》,調(diào)侃解悶可以,當真就需要考證。姚叔祥寫的更只是小說,小說非史書,多虛構之詞。 而在正史上,如《明史》《明實錄》《國榷》等史書均無此事記載。若真有此事,它們未必不會記錄,為何?在那個推崇孝道、“女德”到極端的年代,這件事反而是褒義的,像姚叔祥,就是為了體現(xiàn)海瑞的忠貞才如此牽強附會。一件在當時并不負面的事,事件主人公又非達官貴族、皇室宗親,顯然不需要隱瞞?!睹魇贰贰睹鲗嶄洝贰秶丁返冉圆挥涊d,恰恰說明此事極有可能是謠言。 而海瑞晚年不受重用的原因,恐怕也跟他重農(nóng)抑商有關。明代中期商業(yè)繁榮,官商合流現(xiàn)象十分普遍。如同《大明王朝1566》編劇劉和平所說:“當時的官員,很多人本身就經(jīng)商,或是經(jīng)營著手工作坊,普天之下的財富十之七八都掌握在這些人的手里,他們代表了商業(yè)的既得利益集團,各級官員利用朝廷所給的權力,來千方百計地積累、并維護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出現(xiàn)了海瑞。除此之外,我們常說,明朝,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朝代。因為特別是到了明朝的中葉以后,較以前的朝代來看,人民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它的價值觀念,公開拿出來說的是'宋明理學’,這是要求士大夫、為官者所必須遵循的,但是,當時的士大夫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進則理學,退則風月’。在外一套,實際卻又是另外一套。在這種大背景下,海瑞的出現(xiàn),當然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和諧的聲音,是個'異數(shù)’。包括到現(xiàn)在,不少學者在評價海瑞時都甚至會把他評價為'古怪的模范官僚’,認為他的出現(xiàn),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實在是“不合時宜”。但是,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海瑞敢直面皇帝,敢把活著的皇帝寫進自己的奏疏里,這是千古唯此一人也。” 大明如一艘千瘡百孔的巨輪。船長換了一個又一個,仍舊無濟于事。這艘船的頭等艙乘客在享用皇糧,中等倉的人互相報團、結黨營私,明面上說著“為我大明”,私下已經(jīng)設計好了跑路方案。留著下等倉的人,做最重的活,受最多的苦,忍受饑餓、寒冷、腐敗,面臨葬身大海的危險。海瑞、高拱、張居正,這些各不相同的人都曾想救起這艘船,他們采用了各自的辦法,踐行各自的理想,但船身太重,他們的努力終究以失敗告終。 史書記載,海瑞去世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他們哀悼的不僅是一個官員的死亡,也是一種復古理想在時代大潮中的隕落。 新書購買鏈接 |
|
來自: 宗城964wpd0ok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