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領(lǐng)域亟需打假 作者丨林 蕭 刊發(fā)丨《清遠日報》“評心而論”專欄 近年來,詩壇抄襲事件層出不窮,既有普通作者抄襲名家的,也有名家抄襲普通作者的。詩歌抄襲者從50后、60后、70后……直到現(xiàn)在的00后,似乎沒有間斷過,有的抄襲稿竟然登上了《詩刊》《星星》等知名文學刊物。比如最近被曝出的某地小有名氣的00后作者,因頻頻抄襲被舉報,當?shù)刈鲄f(xié)將其列入黑名單,并稱永不發(fā)表其作品。事實上,抄襲者眾多,被處理的可謂寥寥無幾,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這種不良風氣的形成。拋開成年作者不說,未成年人抄襲、剽竊甚至被人為“加工”“代筆”等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象,尤其是兒童詩領(lǐng)域,這些年已逐漸衍生出低齡化寫作的趨勢。筆者在報刊編輯工作過程中,不斷接觸學生的投稿,在這個群體中,小學生儼然成為了“主流”。有的小學生作文洋洋灑灑上千字,有的小學生才上一二年級甚至還在讀幼兒園就會寫詩。表面上看,小學生喜歡寫作是好事,值得鼓勵,但一旦細究,卻發(fā)現(xiàn)背后存在的問題讓人實在高興不起來。前段時間,遇到一位家長給孩子投稿,兒童詩寫得有些稚嫩,卻也頗有童趣。仔細閱讀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字詞明顯不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追問之下,該家長坦言是自己進行了“加工”。原本孩子只是玩耍時說了一兩句俏皮話,被家長聽到覺得有意思,于是記錄下來進行“加工”,再按照詩歌的格式分行分段就搖身一變成了“作品”。這樣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倘若家長覺得孩子說的話有趣,完全可以作為成長語錄記錄下來,但是將孩子說的話“加工”成“作品”并用來投稿發(fā)表,就有失偏頗,也有些拔苗助長的意味了。如果說家長的事例只是一方面,那就再舉一例,關(guān)于老師給學生的投稿。同樣是詩歌,一位老師投來的孩子詩歌只有短短三四行,作為編輯只好回復過于簡單不能用,該老師事后將孩子的詩歌進行“加工”,后面多加了幾行再次投來,以為這樣符合要求了,實際上卻顛覆了孩子詩歌的本義。倘若孩子的習作寫好后,家長或老師對其中個別字詞表達不準確或語句不通順之處進行適當修改,是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也有利于孩子的進步,但倘若為了發(fā)表不惜過度“加工”,對于孩子的成長究竟是利是弊就難以定論了。按照現(xiàn)行的學校課程,孩子一般上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寫作文,即使寫作文也只是要求寫兩三百字的小作文、小片段等等,孩子剛上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就開始在報刊上發(fā)表所謂的“詩歌”或“作品”,在我看來,這種現(xiàn)象值得質(zhì)疑。我們不否認有的孩子是天才,即使不用上學、不需要接受學校教育,也能將文章寫得洋洋灑灑、文采飛揚,不過說實話,這樣的“天才”并不多。而現(xiàn)實中,剛上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的孩子在報刊發(fā)表“作品”已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朋友圈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天才小詩人”“天才小作家”,仿佛我們已經(jīng)身處一個“天才時代”,駱賓王7歲吟詩已經(jīng)算不了什么,現(xiàn)在的一些孩子還在喝奶、尿床就已經(jīng)在報刊發(fā)表“作品”,怎能不讓人心生感慨?筆者說兒童詩領(lǐng)域亟需打假,只是一個代表,包括兒童詩、兒童作文、兒童文學等都值得警惕。此外,成年作者寫的兒童詩粗制濫造、語言淺白、缺乏詩意等現(xiàn)象也一定程度存在,能堂而皇之登上報刊讓人匪夷所思。如果兒童低齡化寫作能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是一件幸事,但家長或老師引導孩子功利化寫作,則必然適得其反。不妨對孩子多一些文化知識的熏陶,遵循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對拔苗助長“說不”,不僅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也與當前一些少兒報刊、出版社急功近利的運作模式密不可分,值得反思。▲本文刊發(fā)《清遠日報》2022年7月4日,刊號:CN44-0122 作家林蕭2部新書出版 (點擊下方圖片可優(yōu)惠購書) 注:不會微店下單的朋友請加作者微信:linxiao3122,可發(fā)微信紅包或轉(zhuǎn)賬購書,每本書都有作者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