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三更,溫熱的氣體在窗上凝成一片灰白的薄膜,縷縷煙灰慢慢升騰挑逗著半拉的眼皮。太原鐵路公安處刑警支隊支隊長聶海兵深吸一口煙,嗆人的煙味在肺內(nèi)引起陣陣不適。而窗內(nèi)的犯罪嫌疑人依舊將頭深深地埋進雙肘,偶爾發(fā)出輕微的鼾聲。 聶海兵很清楚,越到了審訊的僵持階段,就越是面對面與犯罪嫌疑人心理、意志和智慧的較量。他滅了煙蒂,用手輕輕揉搓了一下兩鬢。 “咔嚓.....”偵查員段濤推開詢問室的門進來,“聶隊,你回辦公室休息一會,我來換你”。聶海兵緩緩站起身來,一夜的未眠已僵化了他的肌肉,伸伸懶腰,他提醒段濤:“小段,多留意一下......” 走出詢問室,樓道內(nèi)的風颼颼的就往衣領(lǐng)、袖口鉆去,冷風吹過,讓聶海兵完全清醒過來。他快步走到洗漱間,拿了條毛巾用涼水沖了沖,再次返回詢問室。 “聶隊,你......”段濤疑惑道。 “小段,拿毛巾給他擦把臉。”聶海兵遞過毛巾指向嫌疑人。 嫌疑人被濕毛巾一激,頓時抬起頭來。 “辛某,還記得那天(案發(fā))的天氣嗎?是不是風有點大?”聶海兵直接提問嫌疑人。 “恩,是晴天,刮著大風。”可能自知說漏了嘴,嫌疑人又馬上否定,“不、不,我沒來過太原,不知道具體天氣情況。” “沒來過,那你的指紋怎么會留在現(xiàn)場?” “我,我忘了,記不起十多年前的事了。”嫌疑人辛某盡管以回憶缺失為由一帶而過,表面上神情鎮(zhèn)定,但他的手、腳不斷抖動的肢體動作還是沒能逃過聶海兵的眼神。 刑警生涯二十年,聶海兵懂得如何抓住戰(zhàn)機,步步緊逼的提問,一波又一波的凌厲進攻,讓嫌疑人辛某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交代了其在2010年流浪山西太原某工地時,因與被害人張某志爭執(zhí)床鋪并故意殺害對方致死的犯罪事實。 一夜未眠、胃里空空如也,聶海兵沒有一點食欲,疲憊和喜悅交織的身軀卻讓他卻毫無睡意,腦海中回想起了這起塵封11年命案的艱辛偵破歷程。 時間回到2010年4月13日,一個很平常的日子,天氣像濾過一樣干凈清澈,只是春天的風有點大,忽然一陣急促的鈴聲,打破了太原鐵路公安處指揮中心的寧靜。電話是市局指揮中心打來的,在位于鐵路管轄的太原工務(wù)機械段汾河基地平房內(nèi)發(fā)生一起命案。被害人被捆綁手腳后,用菜刀、磚頭砍殺致死。 人命大如天。太原鐵路警方高度重視,抽調(diào)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聶海兵當時是刑警支隊重案警組探長,他參與了專案組前期大規(guī)模的摸查工作。 鐵路周邊的廠礦,方圓十公里的村莊,千里外被害人的住處......聶海兵和戰(zhàn)友們早出晚歸,常常是半夜三更,偵查員的腳步踏遍了全省各地,排查了上千人,但因當時現(xiàn)場已遭到報案人等群眾污染,且警務(wù)科技手段尚不成熟,缺乏可以追蹤罪犯的線索排查的要素,兇手一直銷聲匿跡。 1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的案卷逐漸變黃,主辦偵查員有的退休、有的去世、有的調(diào)離。此案也成為壓在聶海兵心底的一塊石頭。 2020年,公安部命積案攻堅專項行動開啟,這既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殷切期盼,也是建設(shè)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題中之義。這一年,聶海兵牽頭刑警支隊重啟了“2010.4.13”命案的偵辦工作,他相信,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留有痕跡的案件終歸會偵破,嫌疑人也終將被繩之以法。但時隔十年,案件偵破談何容易。 工作重點最終圍繞現(xiàn)場遺留的殘缺痕跡展開。近年來,公安科技飛速發(fā)展,DNA新技術(shù)在物證鑒定中得到廣泛應用,刑技人員對案發(fā)現(xiàn)場提取的一枚殘缺指紋進行了上千次的排查,最終與安徽省臨泉縣公安局采集的一枚指紋比對成功,該指紋屬于辛某,有盜竊前科,案件偵破取得關(guān)鍵性進展。 偵查人員從海量的數(shù)據(jù)中梳理,嫌疑人辛某自幼父母離異,長期流浪、性格偏激,并且該辛的活動軌跡未顯示其離開安徽省臨泉縣,辛某為逃避打擊,使用本人身份證次數(shù)極少,手機號停用,無乘坐交通工具、住宿等記錄,僅有多次連接臨泉縣人民醫(yī)院wifi上網(wǎng)記錄,當?shù)鼐揭矊π聊车嫩欅E不掌握。 聶海兵堅定“過必有痕”真理。他點燃一根煙陷入沉思,扭曲的煙草在點點火芯下,筆直的升起一縷煙絲。我應該戒煙了,這話他對自己說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沒有兌現(xiàn)。突然,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流浪為生的辛某案發(fā)后肯定不會離開本地,為了生存,他一定躲在某個能提供吃住的場所。 2021年7月1日,聶海兵帶人去安徽臨泉縣開展落地偵查,大致把嫌疑人活動范圍鎖定在縣城內(nèi)。第一天摸排沒有獲得有效線索,但聶海兵對縣城內(nèi)的狀況有了充分了解,他腦海中對自己的判斷愈來愈清晰,流浪人員從吃、住、行都會構(gòu)成了一個固定的圈子,說不定就是嫌疑人極力要隱瞞的落腳點。 在橙色的晚霞籠罩下,遠處地平線上掛著一輪紅彤彤的夕陽,讓聶海兵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受害人家屬焦慮期盼的雙眸,時而又浮現(xiàn)出嫌疑人那個活動圈。兩個畫面交替出現(xiàn),更加堅定了聶海兵要將這個狡猾的嫌疑人盡快抓捕到案的信念。 第二天一早,聶海兵帶領(lǐng)偵查員連續(xù)十個小時調(diào)查了縣城內(nèi)的12家企業(yè)、物業(yè)、安保、城中村以及施工場所,一天奔波,倦意寫在了偵查員的臉上,但縣人民醫(yī)院保潔公司提供的嫌疑人辛某曾有過落腳的信息,還是讓大家心緒激動。這個好消息也證實了聶海兵的判斷,現(xiàn)在基本能鎖定嫌疑人的活動區(qū)域,但因醫(yī)院在新建南區(qū)分院中,視頻建設(shè)缺失給偵查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 “他一定會留下痕跡的!”聶海兵苦思冥想。 悶熱的天黑了下來,高樓從這片黑色一直延伸向下,外面的雨也下了起來,黑色與雨滴一起在路燈昏暗的燈光下砸向地面,但一切又是這么安靜。 “聶隊,北區(qū)住院部發(fā)現(xiàn)嫌疑人。”凌晨寅時,聶海兵耳機里傳來了報告,這是辦案偵查員連續(xù)堅守所聽到的最美妙的聲音,隨著一聲令下,包抄而至的偵查員在北區(qū)住院大樓內(nèi)將嫌疑人辛某成功抓捕。 雨也在此刻停止,從樓上看去,雨后的街道如此干凈、清爽。也許這就是雨的特質(zhì),屬于黑夜,卻在黎明時刻還給世人一個干凈和清爽的世界。 這起命案的告破是最新刑事科學技術(shù)應用到基層辦案的一次成功實踐。雖然新時代的刑偵工作早已不同以往,但破案信念的接續(xù),鍥而不舍的精神卻是一脈相承、始終如一......在“2010.4.13”命案慶功總結(jié)會上,聶海兵和大家一同分享。他始終堅信,再疑難復雜的案子,即便在絕望的困境中也會被一絲留痕的微光點亮。 正是在“過必有痕”理念的支撐下,2017年以來,聶海兵帶領(lǐng)偵查員先后攻克了一批公安部、鐵路公安局的大案要案,粗略算來,其中有150余起重、特大刑事和經(jīng)濟犯罪案件,公安部、省廳督辦的重特大毒品目標案件9起、鐵路公安局督辦電信詐騙案件5起電信詐騙案以及鐵路警方首次偵破的鐵路招工系列詐騙案等大案要案,為鐵路生產(chǎn)企業(yè)和群眾挽回經(jīng)濟損失約9000余萬元。他帶領(lǐng)的團隊先后榮獲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guān)“我為群眾辦實事”成績突出集體,2022年全國公安系統(tǒng)優(yōu)秀基層單位。 2022年5月,聶海兵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稱號。他說,這些是全體刑警戰(zhàn)友們的結(jié)晶,是整個團隊的榮譽,我能有幸身在其中,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