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文—— 乞活軍名為乞討,實則一路燒殺搶掠!亂世之中,連飯都吃不飽,是胡是漢根本沒有任何分別,人為了活著、為了一口飽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乞活軍的人員構成極為為復雜,各階層人士都包含在內(nèi):農(nóng)民、官吏、士族、兵士、流民,甚至不少胡人百姓也充斥其中。他們每到一處,就會吸收當?shù)厝思尤?,不加入的自然就……就這樣,乞活軍居然漸漸壯大為當時不可忽視的一大勢力。 可乞活軍跟其他的割據(jù)政權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沒有明確的領袖和組織,初代領袖司馬騰死后,他們就再沒出現(xiàn)過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乞活軍存在的意義就是活命,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效忠誰。 這樣的民間組織,自然也就成為各大割據(jù)政權拉攏爭取的對象。乞活軍打過東晉,也打過前趙,擄掠過地方武裝,也跟這些勢力有過合作,他們跟后趙起過摩擦,又跟前涼眉來眼去,那個年月,整個北方都有乞活軍的活動軌跡,總之,乞活軍就是一個標準的雇傭軍,誰給的利益多,我就幫誰,只要利益夠大,就算加入某個陣營也不是不可以! 這樣的行事準則,讓乞活軍在兩晉之交那個混亂的時代,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活力,幾乎每個有名有姓的政權,都跟乞活軍打過仗,也都有乞活軍的人為己方效力。這就導致,兩軍打仗經(jīng)常能遇到熟人,戰(zhàn)場上可以一邊打一邊敘舊,哪天抓到的俘虜,說不定就是你兒時的玩伴! 這種奇葩的場面,也只有五胡十六國這樣崩壞的亂世,才能見到,不知是可悲還是可嘆!乞活軍也從最初的僅存在于并州周邊,發(fā)展到整個北方,甚至,東晉也一度有乞活軍的旗號飄蕩(存在的時間很短,后為著名的權臣王敦剿滅)。 乞活軍就隨著這樣的亂世,一直存續(xù)到南北朝并立,才絕跡于史書。乞活軍的興于亂世,亡于一統(tǒng),他們最初只是一幫吃不飽飯的饑民,在無組織無紀律的情況下,只是為了一口吃食才去拼命,靠著一股狠勁慢慢發(fā)展壯大。 但也是因為無領袖無組織無紀律,也沒有任何發(fā)展規(guī)劃,也沒人考慮明天,大家只要吃飽就行。抱著這種心態(tài)的軍隊,怎么可能有所作為,他們存在的前提就是大量的流民,當天下重歸一統(tǒng)之時,乞活軍的生存空間也就不存在了,泯滅也就是他們最后的歸宿了。 乞活軍不存在善惡,在他們眼里沒有正邪之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跟當時的割據(jù)政權一樣,眼中只有利益,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是以,他們的湮滅也是理所應當。乞活軍因其低劣的戰(zhàn)斗力,以及更加低劣的領導體系,基本沒有左右天下大勢的能力,他們的存在,僅僅是在這亂世中尋得一絲生機而已! 言歸正傳,石瞻歸降石虎以后,就鮮見于史書,反是其子石閔,也就是石虎的義孫了,他從小跟著石虎,在其手下作戰(zhàn)勇猛屢立戰(zhàn)功,深受石虎的喜愛,常常被石虎帶在身邊,如親孫子一般! 但隨著石虎的死亡,昔日的情分也隨風而逝了。改名冉閔的石閔,對石虎的子孫斬盡殺絕!從小就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的冉閔,打敗了石祗的軍隊,返回鄴城,隨即對石氏一門進行清洗,石鑒等跟石虎有血緣關系的人,被屠戮一空!所謂殺人者人恒殺之,石虎的血脈除了還在位的吉祥物石鑒,僅剩石祗、石琨在外。 對此,冉閔還覺得不夠,為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樹立自己的威信,冉閔利用自己漢人的身份,頒布了當時順應民意,如今名震互聯(lián)網(wǎng)的——“殺胡令”! “殺胡令”的原文如今已不可考,《晉書》僅記載了冉閔討伐石祗時的一篇檄文,反而是《資治通鑒》記錄了在今天看來可稱之為“殺胡令”的文字: ……內(nèi)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之…… 但是,這三條政令并非同時頒布,而是在冉閔初掌鄴城的那一時間段內(nèi),先后頒布的,是以,所謂“殺胡令”,大約是后人根據(jù)冉閔施行的一系列政令,進行總結歸納后的名稱!甚至,“殺胡令”這三個字大概率都是后人命名的!至此,諸公觀之,可能會大跌眼鏡,難道這些年網(wǎng)上所載都是騙人的不成? 這么說也不盡然——冉閔此時在鄴城的這番操作,的確完美契合了“殺胡令”的要旨——鄴城及周邊不足一月,被殺的胡人已超10萬(一說20萬),解救漢族女子20萬(此數(shù)存疑),全國范圍內(nèi)更是斬殺胡人逾百萬(這個數(shù)字就更扯了,當時整個北方的胡人撐死也就一二百萬,這還得算上北方的鮮卑,但鮮卑各部,根本不在冉閔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 冉閔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以他漢人的身份稱帝,自不可能被胡人接受,所以,冉閔沒別的選擇,只能拉攏漢人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而被壓抑、奴役了這么久的漢民,需要有一個宣泄口可以發(fā)泄。這時候,“殺胡令”自然就成了一舉兩得之法,使冉閔的威信很快樹立起來。 這時候,冉閔見火候已成,明白吉祥物石鑒留著也沒啥用了,所以,石鑒就順理成章的領了盒飯。至此,石虎在鄴城的所有親族已全軍覆沒,再無掣肘的冉閔信心倍增,自立為帝,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冉閔自號大魏皇帝! 從稱帝這方面,就能看出冉閔在政治上的低能——前燕、前秦、前涼、包括一直雄踞草原的代國,他們名義上還是東晉的臣子,連自家的王號都是求著東晉冊封來的!而你冉閔,不過是一個流民出身,沒有任何根基的石氏奴仆,居然在這強國環(huán)伺之中猝然稱帝! 僅此一條,當世諸國,包括東晉,都不會容忍冉魏的存在,可以說,冉閔的失敗,從稱帝這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注定了! 言歸正傳,就在冉閔在鄴城大殺特殺之時,前燕慕容儁兵犯幽燕,并派兵支援據(jù)守后趙舊都襄國的石祗。石祗本就有石虎時代舊將姚弋仲的支持,如今得慕容鮮卑之助,更是實力大增,不禁志得意滿,在得知鄴城石氏已被滅族,當即自立為帝。 盤踞在長安一帶的符洪見狀,認為后趙氣數(shù)已盡,便擁兵自重,自稱大單于,同時上表東晉朝廷稱臣,也準備自立??上闈h族將領麻秋毒殺,其子符鍵繼承符洪衣缽,殺麻秋,接受東晉的封號,割據(jù)關中。 再加上北方意圖不明的代國(鮮卑拓跋氏),以及專注于內(nèi)斗,同時又虎視北地的東晉。剛剛建立的冉魏被幾大勢力夾在中間,處境一時岌岌可危。 待續(xù)……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歷史中的大人物系列/默默無聞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