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宣傳畫 每年的“五一”,絕大多數(shù)國人都在盡享悠閑愜意的假期時光之時,各行各業(yè)還有不少勞動者卻默默地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 ▲宣傳畫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人應該都記得那首《勞動最光榮》: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 ▲共同的五一節(jié) 今年的五一節(jié),在各自崗位上繼續(xù)堅持工作的勞動者中,宜昌炎黃文化研究會經(jīng)濟專委會在宜的部分老師在一起用參觀學習、調(diào)研考察度過了這個節(jié)日,因此,這就是我們共同的五一勞動節(jié)! ▲赤土埡上 上午集合出發(fā),過至喜大橋,過點軍大道,走虎周公路,還是從土城街上穿過。過了車溪和王家壩就開始上坡。 ▲彎連彎 點軍與長陽界點赤土埡還是有那么多的Z字形轉彎,到了山頂埡口,看長陽高家堰方向,還是群峰林立,云霧繚繞,還是山上人家,青山依舊。 ▲高家堰街景 高家堰一掠而過, ▲丹水河 被稱為“后河”的丹水河倒是和很多年前一樣伴著上聶線(318國道)延伸了好遠,只不過我們的車很快就從高家堰互通上了滬渝高速(G50)。 ▲堵車的高速 可是沒想到剛跑過了賀家坪,卻在那個著名的金龍隧道前遭遇堵車,好在太陽出來了,山清水秀,天空湛藍,老師們就下車站在高速公路上看風景。 ▲車輛很快就堵成長龍 節(jié)日堵車很正常,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金龍隧道作為長陽段重點安全管控路段實行分段放行很有必要。 ![]() ▲金龍隧道 金龍隧道全長8.6公里,海拔落差將近1公里,該路段橋隧相連,路況復雜,事故多發(fā)地段。加上建成時獨頭掘進里程全國第一、湖北最長、全國第三,很有些名氣的。 ![]() ▲榔坪互通出口 從榔坪互通下了高速, ![]() ▲請刷碼 就遇上了登車檢查綠碼和行程碼的,人家這也是節(jié)日仍然堅守崗位。 ![]() ▲山路彎彎 沿著榔(坪)水(步埡)線從三車道的榔坪街左轉進入兩車道的樂園路,然后旅行車就開始一個勁地爬山。 ![]() ▲盤山公路 據(jù)說從這里到樂園沿途有12道拐,有些U字形的拐彎處太驚險,方向盤打滿,車在路上即便是像表演原地漂移,也不能順利拐過彎。 ![]() ▲樂園美景 車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的林海中穿行,山勢越來越高,道路越來越窄,急彎處越來越多,路邊農(nóng)戶的建筑越來越少。 ![]() ▲樹大遮日 但車在滿目綠色中穿行,還時而有參天大樹和清澈的小河、潺潺的溪流從眼前掠過,也是步步是風景,處處是圖畫了。 ![]() ▲李醫(yī)生家 李明義老師聯(lián)系的長陽縣委辦公室調(diào)研員李茂清主任已經(jīng)在樂園衛(wèi)生室李醫(yī)生的家里等我們很久了。見面寒暄后,他開著自己的小車給我們帶路,把我們領到不遠處的康家灣。 ![]() ▲康家灣古樹 康家灣不大,幾十家農(nóng)戶散布,如果不是搶修道路的工人,很少看見人。倒是有一棵200年的栓皮櫟,不知是否看見過當年來過這里的那個洋鬼子? ![]() ▲尚未竣工的紀念廣場 那里就是被稱為“打開中國西部花園的人”的英國植物學家歐內(nèi)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發(fā)現(xiàn)珙桐的地方, ![]() ▲老屋舊照 也是威爾遜團隊的當?shù)夭杉丝颠h德的家所在地。 ![]() ▲《洋人舊事》封面 李明義老師在他的《洋人舊事》里詳細的介紹了威爾遜在1900-1911年在大宜昌尋找搜集植物的情況。 ![]() ▲威爾遜拍攝的1909年的宜昌商埠區(qū) 時年24歲的威爾遜1900年第一次到中國,就是受英國丘園之托,到這個神秘的國度充當“植物獵人”。 ![]() ▲1910年宜昌附近的農(nóng)家院落 他是根據(jù)既是宜昌海關醫(yī)官又是植物愛好者的奧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 中文名韓爾禮1857-1930)的提示,想找到與大熊貓同時期遺存的古老物種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 ▲威爾遜的團隊 拿著豐厚的聘金,威爾遜在宜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隊,有采集人、挑夫、轎夫、向導、仆人和翻譯。這張照片就有大家熟悉的“宜昌小哥”。 ![]() ▲1909年1月20日,威爾遜在宜昌南部鄉(xiāng)村 在威爾遜的《中國——園林之母》一書中,他回憶自己是在巴東遭遇失敗以后輾轉進入長陽境內(nèi)的。 ![]() ▲滿樹鴿子花 那一天是1900年5月19日,在潮濕的樹林里,威爾遜被一根橫著的樹杈絆倒,當他爬起來抬頭看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眼前這株枝葉茂密的植物,似有白鴿棲息枝頭。 ![]() ▲滿樹花開 揉揉眼睛仔細觀瞧,原來是葉片之間綻開的花朵。 ![]() ▲鴿子花開 手掌般大小的苞片,成雙成對,托著球狀的花序,隨著微風輕輕舞動。原來這正是威爾遜苦苦尋覓的珙桐??!用一句中國成語形容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英國丘園 很少有人知道,法國誕生的玫瑰,其實源自中國的月季;新西蘭的奇異果,其實脫胎于中國的獼猴桃,2019年5月,華師大教授劉勝祥在英國邱園植物園的“巖石園”里,找到的正值花期的珙桐樹也來自中國。 ![]() ▲想意畫 大航海 讓植物實現(xiàn)地理跨越,豐富全球植物的多樣性的就是有目的的進行搜尋,并將所尋覓到的他國珍稀植物通過大航海完成全球旅行的被稱為“植物獵人”。 ![]() ▲原始森林中 他們大多以買賣或掠奪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卻有意無意的充當了挽救瀕危植物的力量,如果不是他們冒著危險、深入到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就會有許多珍稀植物或許早就不復存在。 ![]() ▲繪畫 《南京條約》簽訂 植物獵人的身份可謂是毀譽參半。先說在中國被“毀”的那一個。19世紀,《南京條約》不僅為英國提供了深入中國腹地的機會,也為他們的植物獵人獲得了打開中國植物寶藏之門的鑰匙。 ![]() ▲羅伯特·福瓊的書 羅伯特·福瓊拿著每年550英鎊的報酬,前往中國尋找最好的茶葉種子。他裝扮成中國商人,非法越過《南京條約》劃定的港口,在江蘇、福建和廣東一帶尋找茶葉。 ![]() ▲喬裝的福瓊 1849年秋,福瓊從上海通過海運,將2000多株福建武夷山大紅袍茶樹苗、1.7萬粒茶籽、各種制茶工具和出自制茶世家,掌握紅茶生產(chǎn)的全部技藝的8名制茶工匠啟程前往印度。 ![]() ▲中國茶葉的產(chǎn)生過程 1866年,在英國人消費的茶葉中,只有4%來自印度,而到1903年時,這個數(shù)字已上升到了59%。 ![]() ▲大吉嶺紅茶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栽培,1880年,印度茶葉種植面積達到843平方公里,八年之后,大吉嶺紅茶總產(chǎn)量達到了8600萬英鎊,這個驚人的數(shù)目,基本覆蓋了英國人對中國茶葉的需要。 ![]() ▲中國茶葉的種植 從此,中國茶葉總出口暴跌,僅占英國茶葉消費總量的10%,而價格也暴跌到只有從前的20%。 ![]() ▲中國茶葉的制作 1840年,中國出口茶葉1.3萬噸,占世界茶葉出口的93.9%;到1870年,茶葉出口量達到了驚人的10萬噸。然而,這不過是回光返照而已。 ![]()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20年后的1890年,印度茶葉出口超過中國。1893年,印度茶葉出口是中國的三倍。1903年,中國占世界茶葉出口降至33.09%。1921年,跌至8.79%。 ![]() ▲印度茶葉的出口 就和美國作家薩拉·羅斯在《茶葉大盜》里直言的那樣:“福瓊從中國成功盜走茶種及其相關技術,制造了迄今為止世人所知的最大一起盜竊商業(yè)機密的事件”。 ![]() ▲威爾遜 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 而在中國被“譽”、與中國關系最密切的,無疑就是近代著名的被稱作“第一個打開中國西部花園的人”的植物獵人歐內(nèi)斯特·亨利·威爾遜。 ![]() ▲宜昌二馬路碼頭 1900年英倫園藝公司派遣植物學家威爾遜到中國搜集珙桐種子,1903年至1904年,威爾遜幾次將所采集的種子寄回英國繁殖。來自中國的種子發(fā)了芽,不僅在異邦的土地上發(fā)芽,生長良好,并開花結果。 ![]() ▲珙桐在歐洲 于是,珙桐種植風摩一時,珙桐不僅在一些著名植物園中扎下了根,而且很快出現(xiàn)在歐美的許多城市和街頭,以后又陸續(xù)進入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聞名中外的園林觀賞樹之一。 ![]() ▲周 總 理在日內(nèi)瓦 據(jù)傳,1954年4月,周 恩 來 總 理在出席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主人向他介紹庭院中那潔白的“鴿子”花是來自“中國鴿子樹”(珙桐)開放的。 ![]() ▲白鴿展翅 開 國 總 理對這種奇特美麗的花十分贊賞,當即指示有關人員,一定要對珙桐的研究加以重視,讓我們在城市和花圃中出現(xiàn)“白鴿展翅”,也要有這象征和平友好的“鴿子”花。 “鴿子花”成了象征和平友好的友誼使者。 ![]() ▲威爾遜 李茂清主任向我們介紹,威爾遜當年聞訊趕到韓爾禮介紹的巴東的那家客棧,卻發(fā)現(xiàn)韓爾禮向他提到的那棵珙桐樹已經(jīng)被當?shù)厝丝橙ソ朔孔印V率顾翘焱砩暇趩实谩皬匾刮疵摺薄?/div> ![]() ▲左立者康遠德 不過,他的采集團隊中有人告訴他,像這樣的珙桐樹在他的家鄉(xiāng)森林里也有,于是才有了柳暗花明,威爾遜才能如愿以償?shù)卦陂L陽樂園的康家灣見到了他所朝思暮想的開滿鴿子花的珙桐樹。而那個當?shù)夭杉司褪强导覟车谋镜厍嗄昕颠h德。 ![]() ▲威爾遜《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第2卷43頁 李主任介紹說,威爾遜在樂園康家灣發(fā)現(xiàn)光葉珙桐正是花開茂盛之時,在遠離人跡的鄂西深山老林中發(fā)現(xiàn)這種來自于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qū)系的孑遺種的參天大樹,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日記里用植物學專業(yè)語言和有節(jié)制的審美筆調(diào)描述說: ![]() ▲鴿子花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我們陶醉于這種特殊樹種的美麗。珙桐特別漂亮之處在于它那兩片承托花序的雪白苞片。苞片不等大,較大的一片通常長6英寸,寬3英寸,小的一片長3.5英寸,寬2.5英寸,其變化的幅度分別為8英寸×4英寸×5英寸×3英寸,初時帶綠色,發(fā)育成熟時變?yōu)榧儼咨?,最后變?yōu)楹稚?/div> ![]() ▲翩翩起舞 花序及其苞片下垂于一相當長的柄上,每當微風吹過,就像一群大蝴蝶飛翔于大樹間。苞片略呈船形,質(zhì)地薄,常被樹葉遮蔽一部分,但從近處看,它們完全顯露出來,樹上猶如滿布積雪。每當陰天、清晨和傍晚,苞片最為明顯?!?/div> ![]() ▲羅洪波老師與李明義老師觀賞鴿子花 據(jù)李明義老師證實,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來,這應該是外國人對珙桐的第一次完整描述。在威爾遜眼里,他認為“珙桐是北溫帶植物中最有趣、最美麗的樹種。” ![]() ▲尚未竣工的歐美珙桐原產(chǎn)地樂園博物館 雖然在此之前,也有洋人發(fā)現(xiàn)過珙桐并進行過引種,但只有經(jīng)過威爾遜這位“植物獵人”的引種,珙桐才得以成為歐美乃至各國人民喜愛的名貴觀賞樹種。所以,樂園珙桐博物館定位于“歐美珙桐原產(chǎn)地”是恰如其分,十分到位的。 ![]() ▲植物學家張家勛 而在“中國珙桐之父”、植物學家張家勛的筆下,珙桐樹盛開時節(jié)的“鴿子花”同樣美麗動人: ![]() ▲劉思滬老師的長炮筒 “珙桐樹姿優(yōu)美婆娑,葉片嫩綠寬大,尤以花朵奇特……開花初期花蕾直立向上,兩個苞片上著一層黃綠色絨毛,顏色為鴨蛋青色,花蕊部分呈淺棕色,好象小鴿子的'腦袋’,一朵花宛如剛剛破殼的雛鴿。 ![]() ▲酷似鴿子 兩個苞片生長到中期,顏色變?yōu)檠┣嗌?,生長到后期時,顏色變?yōu)闈嵃?,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在陽光照射下能閃閃發(fā)光…… ![]() ▲滿樹鴿子花 每當清風徐來,朵朵白花在綠海中浮動,似群鴿起舞。風停樹靜則似群鴿棲止,那種潔白如玉的風姿,使觀看者流連忘返?!?/div> ![]() ▲隊伍向上 我們?nèi)サ臅r候,那條坡度很大、從山腳的康家灣通向山腰康家老屋的道路尚未完工,好在出了太陽,路基不那么泥濘。 ![]() ▲給施工讓路 施工隊還在抓緊時間對通往“歐美珙桐原產(chǎn)地樂園博物館”的道路進行最后的路基整理和水泥鋪設。 ![]() ▲身后就是那株珙桐 對通往那株樹干高大、樹形優(yōu)美、鴿子花盛開的珙桐樹的便道剛剛完成, ![]() ▲一覽眾山小 山頭上的觀景平臺和紀念小亭也正在加緊施工。 ![]() ▲聽取介紹 李主任介紹說,這里就是二墩巖珙桐自然保護區(qū)。多年前,有關專家攀山越嶺,終于查明了在保護區(qū)內(nèi)有野生珙桐群落,有百年以上珙桐25株。 ![]() ▲兩個李主任的交流 那所位于山腰的不大的博物館據(jù)說就是當年威爾遜團隊里的采集人之一康遠德的故居。 ![]() ▲廣場尚未完工 老師們在“中國鴿子花盛開的地方康家灣”石碑前合影 ![]() ▲博物館內(nèi) 我們一行人參觀了那所由著名中國生態(tài)學家印開蒲題寫?zhàn)^名的博物館, ![]() ▲李明義簽名 并簽名留念, ![]() ▲李主任的介紹 大家認真聽取了李茂清主任對百年前威爾遜那個重大發(fā)現(xiàn)的回顧。 ![]() ▲博物館入口展臺 據(jù)李主任介紹,威爾遜曾經(jīng)前后三次到過康家灣, ![]() ▲兩位李主任的合影 一次就是那次親眼看到了珙桐這種“北溫帶植物中最有趣、最美麗的樹種”在野生狀態(tài)下、而且是在盛花期的美麗風姿; ![]() ▲1909年2月9日,將種籽和植物裝箱運往英國 第二次是來為了采集10548粒珙桐種子,連同一些活體插苗寄回英國; ![]() ▲威爾遜在長陽拍攝的珙桐照片僅此一張 而在康家灣的所有的照片,都是威爾遜第三次來的時候拍下的。而李明義老師提供的威爾遜拍攝的珙桐的時間為1909年1月30日的長陽。 ![]() ![]() ▲上東下西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定位發(fā)現(xiàn)珙桐的位置,威爾遜還站在“觀包”向東方和西方分別拍攝了上面這兩張照片, ![]() ▲印開蒲老師 據(jù)說,百年之后,“重走威爾遜之路”開拓者印開蒲研究員就是根據(jù)這些照片的地形定位找到康家灣的。 ![]() ▲山路彎彎 登上那座還未完工的小亭極目遠眺,想起了李主任介紹的122年前的那段歷史,也想起了威爾遜的肺腑之言:“當然,沒有先前來自中國花園的這些花卉植物,今天我們溫室和花園里的花卉植物就會十分貧瘠”。 ![]() ![]() ▲站在威爾遜左側、紅圈之人就是康遠德 望著高聳入云、銅墻鐵壁般屹立的二墩巖,不禁想起了印開蒲老師的一番感慨:“作為一個100年前的歐洲人來到中國,道路的艱險,語言的障礙,也沒能夠阻攔他翻山越嶺。單純從科研角度看,這種探索精神實在值得敬佩?!?/div> ![]() ▲紀念館展板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122年前的康家灣,能持彩練當空舞的無疑就是威爾遜和康遠德;而在122年后的五一節(jié),能持彩練當空舞的自然是遠道而來的宜昌炎黃經(jīng)濟專委會的老師們和不辭辛勞、認真介紹、熱情款待的李茂清主任。 ![]() ▲歡迎光臨 感謝長陽縣委縣政府對宜昌炎黃文化研究會的支持;感謝李茂清主任一路陪伴和如數(shù)家珍的介紹;感謝宜昌經(jīng)濟專委會的劉思滬、李明義、張永久伉儷、羅洪波、王念時、陳軍娥、余紅、曹竟斌伉儷的一路相隨。也感謝印開蒲、溫新階、李明義對本文史實的審閱和提示。 ![]() ▲當年的醫(yī)療箱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本考察報告共分三部分,這是第一部分,精彩繼續(xù),敬請期待。感謝各位閱讀和轉載。本篇圖文屬宜昌炎黃經(jīng)濟專委會所有,未經(jīng)許可使用,將追究法律責任。(20220501) |
|
來自: 宜昌石頭書屋 > 《(文集)石頭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