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 1.關于培訓班 我問一位朋友:如果有科學證明,孩子智力提前開發(fā)、過渡開發(fā)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腦損傷,你還會把孩子往一個又一個培訓班里送嗎? 朋友答:還是會。沒辦法,眼前的關過不去,談何未來? 我明白。人是群居動物,免不了被比較,當別人家的娃能唱會跳、能說會道,琴棋書畫詩劍舞,你家娃還只會傻傻地在沙坑里玩泥巴,你臉上過不去;當別人家娃考試排名前三、競賽爭金奪銀,你家娃在中游游蕩,或者被甩到中下,你臉上定然無光,就算你不著急老師都會替你急,屢次被召喚、被暗示,你也就不得不去翻看培訓的冊子了。 另外,被肯定和被表揚的機會決定著孩子的自尊與自信,這個品格也管著人的一生呢。 家長的面子、孩子的自信,看來送培訓班是無奈,也是必須,秉承放養(yǎng)原則的爹媽們也早被劇場效應裹挾,淹沒在人群中了。 剩下來的就是怎么選擇、怎么送的問題。 如果是學前,能夠不違拗孩子的興趣、情緒最好;如果堅持認為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那就請盡量不逼迫孩子就好;如果認為逼迫方能成才,也請了解下多元智能理論,觀察一下孩子的天賦在哪個頻道上。還有,如果學習的內容能在社區(qū)的玩耍中、家庭的陪伴中被拓展與延伸,那就更好了。 學習不一定是快樂的事,但至少不要人為制造痛苦與分裂。 如果是小初,一定不要以犧牲常規(guī)課堂代價,要相信最好的教師在學校,最基礎、最常態(tài)的學習在學校,如果因為課外補習而放棄課內學習,那是大傻,而且會對學習習慣造成永久性損傷。補充、拓展而不依賴,功利但不唯功利,不以一城一池得失為標準,不以孩子健康為代價,小步慢慢走,就對了,急躁不得。 可以苦口婆心,不要聲嘶力竭;可以循序漸進,不必高歌猛進。 成長是有節(jié)奏的,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敵。 2.關于懲戒 教師擁有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這本是常識,被全社會討論本屬無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生被過度保護,即使犯錯誤也很難被懲戒,以至于小魔頭、小神獸們有恃無恐、變本加厲,嚴重干擾了正常教育秩序。諸如“課后教導”都要寫在“規(guī)則”里,其實是教育的黑色幽默?!稿e了,老師課后找談一個話,不是最普通、最溫和的教育嗎,怎么還進了“懲戒規(guī)則”里呢?可見,老師的教育權被稀釋成什么樣子了。 把懲戒權還給老師,是教育在回歸常識。 如何懲戒才是需要大家學習和消化的。 一是懲戒得合法、適當,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這個懲戒程度的把握和懲戒方式的選擇才是見老師們功力的地方。 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不是制勝法寶,更不是萬能神藥,里面列出的方式也不是隨取隨用。學生千姿百態(tài),行為千奇百怪,就算是最溫和的“點名批評、額外增加教學任務”也不一定適用每一個學生,學生心理厚度不同,承受能力不一樣。 得足夠了解、足夠愛,才能有最合適的懲戒措施。 總之,有了法寶,還是難。不要指望有了尚方寶劍,就一路暢通。 二是懲戒不是體罰,別以為教師擁有了當?shù)鶍屢粯拥臋嗬?。——其實無論在家還是學校,我都不贊成體罰。揮舞鞭子屬于情緒表達,無能也無效,弄不好會摧殘到孩子稚嫩的心靈,且容易培養(yǎng)怨念甚至仇恨。 從每一次開學“神獸歸籠”大人們的興奮中,都可以看出現(xiàn)在許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無力感、陪伴的勉強感,有一些高喊著“愛”卻不會愛、懶得愛的家庭,認為學校就該包治百病的,都讓我們看到教育懲戒的必要性以及艱難性。 3.關于手機 手機是現(xiàn)代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之一,對成年人是續(xù)命用的。剝離人與手機的關系幾無可能,而且沒有必要,手機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對于生活與學習的正面作用眾所周知。 但手機對孩子的危害更是顯而易見:社交、娛樂、游戲……對于還沒有形成自控力的孩子而言,手機簡直就是黑洞,栽進去很難出來(成年人又何嘗不是?。?。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作業(yè)可以不做,手機不能不玩,拿我的手機就是奪我的命。 去年的疫情網課時代,更是給包括手機在內的電子設備提供了土壤,給孩子加速分層。沉迷網癮的孩子一發(fā)而不可收,且有擴大的趨勢。 禁止手機進校園,是對手機依賴癥患者的拯救。但積弊難返,過程中的艱難與瑣碎,只有班主任最懂。 這個讓家長們歡呼的政策,還需要家長們的付出。 一是能不能別輕易給孩子申請手機進校,解決第一步;如果實在要申請,能否使用功能單一的學生機;如果帶進校園,教學時間由學校臨時保管,能否堅定不移地站在學校一邊? 二是,回家后能否也有作業(yè)時間的手機保管?能否用陪伴來減少孩子對手機的情感依賴?能否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削弱孩子對手機的關注?…… 家與學校是教育同盟,得聯(lián)動才有效。否則,孩子們在學校對手機的疏離與壓抑,回到家后會變本加厲地釋放,到時關起門來,玩他個天昏地暗,也未可知。 4.關于努力 每一個新開始,都是機會,得讓孩子明白,努力永遠都有意義。 這個意義感得有家長與老師共同挖掘與調動,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都有可能在某個地方發(fā)光,你首先得看見,然后得贊賞,再然后給他指個方向,或者和他一起去找到方向。 有意義感、方向感、成就感,就有存在感,就會愿意努力。 想努力,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新學期快樂!元宵節(jié)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