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延安,是革命的搖籃。延安的“大女兒”任遠志既非誕生在這塊革命圣地,也并非完全是在這面革命紅旗庇護下成長的。但短暫的延安生活卻在她的生涯中留下了平凡、樸實和堅韌的印記。就連毛澤東、周恩來看到她,也會親切地叫一聲“大女兒”。 任遠志 沒出百天就進了監(jiān)獄1931年3月5日,奉中央指示,任弼時和王稼祥、顧作霖三人組成中央代表團離開上海啟程前往江西中央蘇區(qū)。工作緊迫,旅途艱險,任弼時只好將即將臨產(chǎn)的妻子陳琮英只身留在上海,并叮囑陳琮英:“不管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名字就叫遠志吧,它意味著孩子長大后有遠大的志向!” 一周后,一個女孩降生了,“任遠志”這個名字自然而然歸屬于她。 任遠志來到人世間不到100天,由于叛徒出賣,母親陳琮英被國民黨逮捕,小遠志便成了監(jiān)獄里最小的“囚徒”。 在獄中,陳琮英裝作農(nóng)村婦女,審訊時,她擰著小遠志的大腿、屁股,孩子大哭大鬧,敵人無計可施,只好宣布“退堂”。 后來,母女倆經(jīng)黨組織營救出獄后,小遠志的舅媽趙一曼說:“我的外甥女真了不起!這么小就參加革命了。還大鬧公堂,同敵人進行斗爭!” 任弼時一家,左一為任遠志 惡劣的監(jiān)獄生活在任遠志的腦海中還構(gòu)不成記憶,此后迎接她的艱難困苦,喜樂哀愁才組成了她生活的調(diào)色板。 任遠志稍大一點時,母親陳琮英去了中央蘇區(qū)和父親并肩戰(zhàn)斗,一歲多的任遠志被送到湖南老家奶奶身邊,哺育過革命兒子的慈祥老人又義無反顧地擔(dān)當(dāng)起撫養(yǎng)孫女的責(zé)任。 為了讓孫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奶奶借債也讓小遠志去讀書。后來,妹妹任遠征也被母親送回老家。奶奶去世后,姐妹倆便與鄰村一位王婆婆相依為命,過著十分清苦的日子。 15歲第一次見到爸爸1946年春,正是江南草長鶯飛、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春的腳步給任遠志帶來了喜人的信息。一天夜里,黨組織派人找到了遠志姐妹倆并接她們?nèi)パ影埠桶职謰寢屢黄鹕睿?5歲的任遠志心里異常激動。長這么大了,與父親還從未謀面,連母親的印象也不清晰了。平時就盼望著有朝一日回到父母親身邊,現(xiàn)在怎能不高興呢? 任弼時 1946年7月11日,渴盼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了。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15歲的任遠志快樂、興奮、激動。飛機緩緩降落在延安機場,一出艙門,憑著人們向她介紹的母親的特點,任遠志一眼就認出了又矮又瘦的媽媽。她跑了過去,媽媽把她摟在懷里,親熱地叫著:“大女兒!大女兒!”但任遠志卻沒有看到人們告訴的像爸爸長像的人,原來,爸爸因為去迎接從新疆牢房回來的同志不能來接她。 進了延安城,當(dāng)她們走到新市場的時候,意外地,一輛吉普車在對面停下來,車上走下一個人,看著這人的長相,任遠志暗忖著:這人該是爸爸。果然,媽媽忙叫她喊爸爸。此時,“爸爸”這個曾經(jīng)在她心中翻滾過無數(shù)次的親熱稱呼卻怎么也沖不出口,是激動,是害羞……她的胸中蕩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尚處在熱情和興奮之中的爸爸沒有理會這些,扶任遠志上了吉普車。 任弼時 在車上,遠志坐在爸爸媽媽中間,心潮起伏澎湃,喜悅充塞在她心間。任遠志憋了半天,才按湖南鄉(xiāng)下的習(xí)慣叫了一聲:“爺!” 不料,旁邊的爸爸竟沒回答,倒是后排坐著的一位不相識的伯伯應(yīng)了一聲:“哎!” 任遠志聽到后,本能地回過頭去,老大不高興地瞪了那老頭兒一眼。 “大女兒,你不知道,北方人對父親、祖父的稱呼和南方人相反,祖父才叫爺爺。朱總司令在延安,所有的孩子都叫他爺爺。所以你叫'爺’,總司令就答應(yīng)了?!?/p> 這時,湖南妹子任遠志才知道,延安這里的“爸爸”不叫“爺”。 毛澤東 晚上,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在禮堂歡迎從新疆歸來的同志吃飯,任遠志也去了。毛主席看到任遠志,用湖南話問道:“你是從哪來的,是哪個的娃娃?” 任遠志抬頭看看這位高大魁梧的人,不認識,便沒吱聲。 “大女兒,延安有毛主席、朱總司令。他就是毛主席。”爸爸任弼時走過來介紹道。 “哦!大女兒。我們還是老鄉(xiāng)哩!”毛主席用濃厚的湖南鄉(xiāng)音親切地和人生地不熟的任遠志攀談起來。 從此,延安的叔叔伯伯們都親切地叫任遠志為“大女兒”。就這樣,在一聲聲“大女兒”中,任遠志那種剛到新環(huán)境里的生疏感被完全消除了。 任遠志 延安的“大女兒”延安的“大女兒”任遠志秉承著延安人的性格,經(jīng)受著延安的磨煉。 來延安后不久,任遠志就進入到延安中學(xué)讀書。學(xué)校離家不遠,回家吃住都很方便,特別是遠離了父母這么多年的女兒更愿多領(lǐng)受一些爸爸媽媽的親情。可任弼時不同意,他說還是讓她們住在學(xué)校里好,可以受到鍛煉學(xué)會獨立生活。對此,任遠志沒有過多的憂傷,從小就飽經(jīng)生活滄桑的她毅然收拾起溫情,跨入了集體生活的行列。 由于任遠志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初到黃土高原,生活很不習(xí)慣。再加上水土不服,入學(xué)不久就病了。學(xué)校及時通知家里,任弼時也知道了,可是他既沒來接,也沒派人來看。任遠志吃不下飯,同學(xué)們就用罐頭盒煮點面糊給她吃。一直到星期天,任遠志才回到家里。 任弼時看到一下子瘦了許多的任遠志,心疼地說:“我以為你是吃不了苦呢!沒想到真的病了?!?/span> 就這樣,任遠志被留在家里休息了幾天,病稍好,便又住到學(xué)校去了。從小就吃慣了苦的任遠志也不在乎這種鍛煉,她也期望自己能成為與父母親一樣剛強堅毅的人。 任弼時、陳琮英 1947年,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黨中央決定撤出延安。延安中學(xué)決定把年小體弱的同學(xué)轉(zhuǎn)移出去。任遠志也算年齡小的,但學(xué)校沒有讓她走,以為任弼時會帶她一起走。但是,任弼時沒有同意,他說:“還是讓她鍛煉一下吧!”隨后,任弼時便讓女兒背著背包和年齡大的同學(xué)一起轉(zhuǎn)移。 不料,行軍路上任遠志的右腳趾骨跌傷,從腳趾一直腫到大腿。一開始,任遠志還能咬著牙挪著步走,到后來疼痛難忍,寸步難行,只能靠班里的大同學(xué)背著走。直到一日,他們在途中遇到中央機關(guān)的一位同志,見到任遠志傷成這樣就自作主張把她送到任弼時身邊。 苦,是人一生中豐富閱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最能磨煉人的意志和品格。 任弼時 中央機關(guān)駐地轉(zhuǎn)移到王家灣后,任遠志就生活在父親身邊。在這里,她和爸爸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朝夕相處的日子,她看到了爸爸繁忙的工作,體會到革命家的精神品格,也享受到了慈父的悉心關(guān)懷。 王家灣的條件比延安差多了,一孔窯洞,明暗三間,一邊住著毛澤東,一邊住著任弼時,周恩來和陸定一住中間。任弼時這間很小,向陽的一面就是炕,對面是老鄉(xiāng)放糧食的坑,任遠志就睡在這糧食坑上。 在這里住時,任弼時再三囑咐遠志姐妹倆:“你們住在這里,千萬不要大聲說話,更不能打鬧。走路腳步要放輕些,不然會影響毛伯伯、周伯伯他們的工作和休息。”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印在了任遠志的心上。她腦海中時常出現(xiàn)的圖景就是父親借著微弱跳動的油燈光伏在小炕桌上專心致意地工作。 任弼時這時的健康狀況已經(jīng)很差,血壓高,常頭痛。善解人意,乖巧伶俐的遠志很心疼爸爸,每當(dāng)此時,她常用她靈巧的小手為父親揉捏一會兒,以減輕爸爸的疼痛。 任弼時一家 父女之情總是相互凝結(jié)的。女兒體貼父親,父親對女兒也充滿了愛意。任弼時無論怎么忙,也不忘記關(guān)心女兒的成長。一有余暇,任弼時總會領(lǐng)著女兒到村外的小河邊散步,在邊走邊聊中向女兒傳授知識、疏解生活疑問。 女兒情牽動著父母心。有一次,任遠志到水寒刺骨的河溝里洗被子,凍得發(fā)高燒,任弼時忙端來一盆涼水,擰一條毛巾敷在遠志的額頭上,抽空又趕緊去看電報、文件,過一會兒換一次毛巾,接著又伏在小桌前工作。任遠志高燒不退,連著好幾個晚上,就是這樣度過的。可以想象,對女兒的愛憐和緊張的工作,令這位強悍的革命者內(nèi)心多么焦灼。 這形象太深刻了,它牢牢地鑲在任遠志的記憶中。直到八九十年代,任遠志還在說:“我一閉上眼睛,就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每當(dāng)想到這些,我都后悔,后悔自己不小心跌傷了腳趾,后悔那時年小不懂事……”一想到父親,任遠志就有太多的自責(zé)。 任弼時、陳琮英 高燒期間,周恩來也會抽空呆在任遠志的身邊,他把毛巾浸在涼水里,擰干后敷在遠志的額上。毛主席也過來問:“大女兒,你好些了嗎?還燒不燒啦?以后水太涼就不要到河里洗被子了。臟就臟點吧,現(xiàn)在是過渡時期嘛,等條件好些,我們再講衛(wèi)生,好嗎?”接著,毛主席回頭對警衛(wèi)戰(zhàn)士說:“去問問醫(yī)生,有沒有退燒藥,拿來給咱們的大女兒吃了?!?/p>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guān)懷如絲絲清泉浸潤著任遠志的心,她看到幾位伯伯之間互相關(guān)心,親如一家,她體悟到老一輩革命家廣博的胸懷、樸素的作風(fēng)和無私的品格。她盡可能地吸納著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付諸于自己的生活實踐。 后來在撤離王家灣時,任遠志向毛澤東辭行,并希望主席能夠給她寫個贈言。毛澤東欣然在她的小本子上寫下“光明在前”四個字。1959年,由任遠志捐贈給軍事博物館。 毛澤東給任志遠的贈言 平凡中的偉大建國后,任遠志參加了工作,也成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軍人。 1952年,任遠志先是在國家輕工業(yè)部任部長秘書,1965年第二次參軍(1946年在野戰(zhàn)醫(yī)院參過軍),后來到了軍事博物館工作。她依然用父輩的精神來要求自己。不論上班還是在家,她都穿著軍裝,時時用軍人的思想來準(zhǔn)繩自己。她儉以奉己,又厚以待人,不僅沒有做過華麗的衣服,更沒有提過高于普通人的生活要求。 任遠志的丈夫是有名的中醫(yī)醫(yī)生,有些外地病人來京求醫(yī),她常常先做些吃的讓病人吃后再看病。冬天,她看見附近副食店的售貨員在凜冽的寒風(fēng)中售大白菜,就灌了熱水袋讓他們暖暖手。延安人淳樸厚道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流動著。 任志遠 1972年,任遠志的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當(dāng)時她沒有工作,便買了幾只虎皮鸚鵡放在陽臺上的鳥籠里,天天細心觀察、臨摹,把鳥兒的各種形態(tài)勾畫下來,以此自娛。日積月累,她一共畫了小鳥的100種姿態(tài),并珍惜地題名為《百鳥圖》。隨著畫技的提高,任遠志興趣盎然,覺得其樂無窮。 1986年以來,任遠志上了總政老干部學(xué)院和繪畫、書法函授大學(xué),還認真閱讀有關(guān)書籍,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書法理論水平。她說:“只要肯努力學(xué)習(xí),決心去干,沒有干不成的事?!?/p> 活到老,學(xué)到老。不懈的追求,使任遠志不斷迸發(fā)出生命的火花。除了繪畫之外,任遠志還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余熱。平常,她在家里買菜、做飯、洗衣服,帶孩子,平凡而偉大,偉大而平凡。 任遠志著《我的父親任弼時》 2021年1月13日凌晨,任遠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延安,孕育了她的達觀、平實與溫和。任遠志雖然沒有如她的父親賦予她的名字時所期望的,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但是,她也沒有辱沒父親的名聲,她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做著腳踏實地的工作,慰藉著普通老百姓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