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扳倒當(dāng)朝宰相 侯杰 北宋年間,看門小吏鄭俠憑借繪制的《流民圖》,把權(quán)傾天下的宰相王安石拉下馬。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里面藏著怎樣的驚天秘密?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倡導(dǎo)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由于變法只是一場制度改良,沒有直面社會根本問題,尤其是青苗法給百姓帶來傷害極大,農(nóng)村凋敝,民不聊生,同時又觸及了保守派的既得利益,朝野上下非議四起,支持變法的神宗皇帝也開始動搖。不早不晚,鄭俠旱災(zāi)之年攜《流民圖》登場,一個歷史事件拉開帷幕。 鄭俠(1041—1119) ,字介夫,自號“一拂居士”,北宋福清人。嘉佑四年(1059),鄭俠之父鄭翚任江寧(今南京)酒稅監(jiān)。六年后,鄭俠到父親任所附近的清涼寺“閉戶苦學(xué)”,王安石“每稱之”,還派學(xué)生楊驥陪伴鄭俠。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擔(dān)任參知政事(即宰相),積極推行變法,擢鄭俠為河南光州司法參軍,視為己出,信任有加。鄭俠性格耿介,嘗自言“無功于國,無德于民,若華衣美食,與盜無異”。入京拜見王安石時,他面陳新法弊端,盡述百姓疾苦,執(zhí)意懇請停止新政。王安石大怒,將他貶為京城安上門的監(jiān)門小官。 熙寧六年(1073)至翌年三月,光州蝗害不斷,天無滴雨,各地官吏仍然逼迫災(zāi)民交還青苗法所貸本息,據(jù)《宋史》載,百姓“風(fēng)沙霾噎,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體恤百姓,火燒眉毛,鄭俠知道勸諫王安石已行不通,遂于熙寧七年(1074)三月,根據(jù)流民慘狀畫成《流民圖》。畫為紙本設(shè)色,長六尺,高尺半,畫面展現(xiàn)了鄉(xiāng)間道路上一支逃荒隊伍,半枯老樹,愁云哀鴻,畫中近百人物,有求乞老者、背孺農(nóng)婦,有倒斃餓殍、蠻橫惡吏,一幅凄慘逃亡圖,請求叫停新法,體恤百姓。并寫成《論新法進(jìn)流民圖疏》:“竊聞南征北伐者,皆以其勝捷之勢、山川之行,為圖來獻(xiàn),料無一人以天下之民質(zhì)妻鬻子,斬桑壞舍,流離逃散,惶惶不給之狀上聞?wù)摺?,乞求“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 中書省拒絕向皇帝呈達(dá)。鄭俠頂著欺君罪名,把《流民圖》假冒成邊關(guān)急報交給銀臺司,直接上報神宗皇帝。 神宗看到《流民圖》,長吁短嘆,夜不能寐。翌日,即下令開封府發(fā)放免行錢,諸路(省級行政區(qū))上報流民情況,青苗、免役法暫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罷除。巧合的是,又遇彗星出現(xiàn)和圣山崩陷,朝野議論紛紛。到了這個份上,王安石只得請辭宰相,改任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江寧。鄭俠《流民圖》成為扳倒王安石的導(dǎo)火索。 宣和元年(1119)八月,鄭俠去世,朝廷后賜其謚號為“介”。鄭俠因《流民圖》名聞一時,后人時常以“鄭俠圖”、“鄭圖”代稱之。如清楊中訥《高郵道中書事》詩中有:“空懷憂國長沙淚,難繪流民鄭俠圖?!鼻鍙堄ⅰ顿浡莞↑S門次龔合肥韻》詩中有:“親見閭閻凋敝甚,鄭圖還與繪千村?!敝劣凇读髅駡D》的下落,元《三柳軒雜識》及明刻本《六硯齋筆記》等書均提到,稱其真跡保存在鎮(zhèn)江民間,原畫不得而見,有記載說清末民初南京古玩市場曾有摹本出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