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澀藥之固表止汗藥
收澀藥: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各種滑脫病證的藥物,稱為收澀藥,又稱固澀藥。
收澀藥分類:可分為固表止汗藥、斂肺澀腸藥、固精縮尿止帶藥三類。但某些藥物具有多種功用,臨床應用應全面考慮。
第一節(jié) 固表止汗藥
本類藥物味多甘平,性收斂。肺主皮毛,司汗孔開合;汗為心之液,故其多入肺、心二經(jīng)。能行肌表,調節(jié)衛(wèi)分,顧護腠理而有固表止汗之功。臨床常用于氣虛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陰虛不能制陽,陽熱迫津外泄而盜汗。
本類藥物治療自汗,當配補氣固表藥同用;治療盜汗,宜配滋陰除蒸藥同用,以治病求本。
凡實邪所致汗出,應以祛邪為主,非本類藥物所宜。
來源:糯稻根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干燥根莖及根。全國各地均產(chǎn)。10月間糯稻收割后采收,曬干。本品氣微,昧淡。以根長,體輕,質軟,色黃棕者為佳。生用。
相關名字:糯稻根須、稻根須、糯谷根、糯稻草根。
產(chǎn)地:我國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甘。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養(yǎng)陰除熱,止汗。屬收澀藥下分類的固表止汗藥。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全體集結成疏松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厘米,外包數(shù)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生多數(shù)須根。須根細長而彎曲,直徑1毫米。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表皮脫落后顯白色,略具縱皺紋。體輕,質軟,氣微,味淡。
主治病證:
1.自汗,盜汗
本品甘平質輕,能固表止汗,且有益胃生津之功。用于各種虛汗兼有口渴者尤宜。治氣虛自汗,可單用煎服;或與黃芪、白術、浮小麥等藥同用。治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黃、地骨皮、麻黃根等藥配伍。
2.虛熱不退,骨蒸潮熱
本品能退虛熱,益胃生津。常用于虛熱不退,骨蒸潮熱,以及病后陰虛口渴者,可與沙參、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0~60g。
臨床運用:
用于陰虛發(fā)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養(yǎng)胃陰、除虛熱和止汗作用。對病后陰虛發(fā)熱及肺癆蒸熱盜汗者,尤為適宜。單用力薄,常隨證配伍,如陰虛發(fā)熱,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麥冬、地骨皮之類以養(yǎng)陰清熱;自汗盜汗者,配浮小麥、牡蠣之類以斂汗?!端拇ㄖ兴幹尽?960年版:“配苡仁、白蔻、陳皮、谷芽,治胃弱食少;配黃芩、白術能安胎。”
注:內容及圖片來自教材和網(wǎng)絡,僅作科普學習,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yè)人士請勿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