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群島》2020年第1期(總第171期)|| 馬永波的詩

 置身于寧靜 2022-06-12 發(fā)布于浙江
圖片
圖片
圖片

2020年第1期(總第171期)

中國海洋文學(xué)實驗文本

圖片

『馬永波』

1964年生,文藝學(xué)博士后,英美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主要翻譯家和研究者。主要出版著譯《1940年后的美國詩歌》《1970年后的美國詩歌》《1950年后的美國詩歌:革新者和局外人》《英國當代詩選》《詩人與畫家》《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九葉詩派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詞語中的旅行》《白鯨》《自我的地理學(xué)》《史蒂文斯詩文錄》《阿什貝利自選詩集》等70余部?,F(xiàn)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學(xué)詩學(xué)研究中心,主要學(xué)術(shù)方向為中西現(xiàn)代詩學(xué)、后現(xiàn)代文藝思潮、生態(tài)批評。

馬永波的詩

寂靜的生活

我選擇人少的路,寧可繞遠

避開人,熟悉的,陌生的
我都不想碰見,不想認識
我想把自己的身體翻過來穿

這條路長滿陰暗的廣玉蘭
它們紋絲不動的黃銅姿態(tài)
蔭蔽著別人家的日常生活
后窗邊的人面色慘白沒有表情

一只貓伏在路中央,匍匐前進
一只斑鳩若無其事地繼續(xù)漫步
然后撲地飛上柵欄,我不去干涉它們
萬物自有因果,輪不到我操心

我和樹,人,物的關(guān)系,可有可無
我不與人言,除非必要,比如理發(fā)
買東西,上課,我對物的觀察限于天氣
光線和時辰,它們的信息與我無用

我什么都不想,也什么都不想經(jīng)歷
我不打擾任何人和事物
沒有塵世的消息便是幸福
當我走過,事物不會有任何變化

春天的大街

沒事坐車玩兒,到終點再換一輛
去這個城市從來沒到過的地方
它更像另外一個城市,公交車
空空蕩蕩,小船一樣在狹窄的街道上
東搖西晃,座位高過黑色的屋頂

一片片工地和田野交替出現(xiàn)
每一個拐彎處,似乎你沒走的
另一條路,才通向熱鬧的人間
似乎隨時會從深不可測的小巷
沖出一群汗涔涔的孩子,撲到你跟前

車過“神路口”,它更應(yīng)該叫做“鬼門關(guān)”
人們半天不動,似乎什么都不做
亂糟糟的房屋,枯草圍攏的水塘
蒙塵的小店玻璃,推嬰兒散步的小母親
雙手紅腫,她躲不開車子揚起的灰塵

下一站是造幣廠,春天的錢幣
一定瞪圓了眼睛,嘩嘩流淌
我給近視得看不見車次的當?shù)厝酥嘎?br>毫不避諱我的異鄉(xiāng)人口音
在春天的大街,我和陌生人說話
那些話沒有意義,卻讓我高興起來

我已經(jīng)應(yīng)付不了更多的生活

也許根本就沒有什么生活可言
不過是一天天活著,他只是某種功能
每一天都更像是一個考驗,而不是祝福

沒有太多的思想,也不從任何人那里
獲取思想,它們都和他無關(guān)
生下自己祖先的人,有一副年輕亞當?shù)拿婵?br>他已不想改變,不想到別處去

他盡可能少地與人與事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
他坐在路口,觀察人類的動靜
每一個人都被看不見的念頭催動
他們轉(zhuǎn)眼就不見了,但總有人繼續(xù)走來
他看見語言的幽靈從人體里飄出來
“白天干完活,傍晚去河灣洗澡。”

日落是一種責任,讓人在林間絕望
置身于任何人群,他都格格不入
在任何時代,他的詩都是恥辱
而他對生活的忠誠從午夜開始

真好,只是一首詩

它包裹在我們平常的生活周圍
像火堆外一個更大的圈子
招引我們逃離僵硬的衣領(lǐng)
隨時踏入舞蹈的中心
又隨時可以倒著說出咒語,抽身而退

古老的無名把我們邀請
去學(xué)習它的歌曲,再回頭唱給它聽
在那個魔圈中,我們觀看,也被觀看
我們與他人光滑的表面
融合成不定的光影,又判然有別

這召喚從何而來,像笛聲召喚羊群出城
我們和他人同唱一支歌
顯示我們所遭受的古老的羞辱
但并沒有人被赤裸地留在臺上
天真的歡樂與多識的沉思合為一體

火畔旁,人的鏈條缺失了一環(huán)
隨即就被填充,我們就是那空位本身
隱藏的愉悅,在拉攏和排斥之間
我們仿佛伊甸園外失明的窺視者
無意中偷聽到那永恒的一對兒

仿佛我們并未在場,那里的獎賞
將是一張空床,或者是死亡
直到人生的終結(jié),我們才終于松了口氣
生活,原來不過是一首無害的詩

航線不

沒人能說出這次冒險的代價
也許是頭頂?shù)囊淮榛覡a
皺紋里的謊言,口袋磨損的角落
也不必看清自己真實的處境

歡樂蒙面,新娘是一件超重的行李
每一個帶扣和花邊都重逾千斤
如果裙裾讓人絆倒,它就是地板上的海浪
我們相愛,如同波峰和浪谷

如果大鯨把干燥的陸地吐出來
那一定是在某個地方,有風吹起
風只是一個聲音,沒有含意
大海那上了釉的平靜,依然閃耀

可以預(yù)期的是慈善事業(yè)一般的天氣
天空中的失敗,被新的波浪
填平的尾跡,相愛或厭恨
我們合謀隱藏起原因,如同波峰和浪谷

春日下午偶見

草地上一只空輪椅在曬太陽
它的主人拄著雙拐在陰影里慢慢移動
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個春日下午
在明媚的陽光中,成了整個人類的象征

他劇烈傾斜的姿態(tài)抓住大地
他幾乎就是陰影的一部分
正在努力從自身中掙扎出來
進入陽光,而陽光只是靜靜地閃耀著

他身后的影子像是一個駝背
或是背上背著的一個怪物
他有時在路的盡頭站住,轉(zhuǎn)身
擦擦臉,似乎要看清自己

陽光,風,陰影,躲在高處玻璃后的我
都默不作聲,仿佛一個會議已被取消
這時,一輛藍色嬰兒車脫離母親的手
自己向前滾動,把我們從咒語中救出

拿玻璃的人

他胳膊下夾著一塊玻璃在街上走
玻璃是透明的,還沒有蒙上灰塵
玻璃把一幅幅街景吸收進來
他一路走過,街上的事物一路消失
而他并沒有停下的跡象
他也沒有回頭看,他一直向前
玻璃中的街景不停更換和疊加
玻璃在不斷變厚,變成一本書
必須想辦法讓他停住,不然
世界就會消失,服裝店里的模特
書店里的讀者,空衣領(lǐng)上面的面口袋
五顏六色的水果攤上打盹的貓
油畫里的遠方還原成粗糙的亞麻布
行人缺失了軀干,腦袋和雙腿
背道而馳,大樓危險地失去基礎(chǔ)
成為各種彩色幾何體,懸在空中
直到各種碎片在玻璃深處拼貼出
一個五彩繽紛的無政府狀態(tài)
這時,你突然尖聲叫出他的名字
就像一輛紅色消防車穿過玻璃
那人回頭停下,你和世界得救了
拿玻璃的人有了一張你的面孔

一天將盡時的祈禱

夜深人靜,星軸旋轉(zhuǎn),我還活著
世界每晚都毀滅一次
只是我們佯裝不知
我們從死者那里汲取的陰涼
像族徽,像輕吻,按在滾燙的額頭

如果大地還在向高處上升
如果腳印中又充滿新的生命
沙灘把大海深處的黑暗拖出,晾曬
如果燕子還在為廢墟的眉毛帶來雨水
你就可以無名地活下去
你就可以提前成為
那個永恒陪審團的一員

深沉的幸福啊,你如火焰冒出顱頂
你如煙灰在空中建起一座斜塔
那滿臉都是一副死棋的人
奔馳的雨水,歲月的紀年
暴君黑色的硬領(lǐng),都不能把你摧毀
因為你啊,是在語言的鯨腹中仰望蒼穹

圖片

馬永波

 自我中 / / 他者

克爾凱郭爾認為,人是精神,精神是自我。人是有限與無限、暫時與永恒、自由與必然的綜合。而作為“致死的疾病”的絕望就發(fā)生在個人與自身關(guān)聯(lián)的失衡所導(dǎo)致的綜合體關(guān)系的矛盾和沖突上,絕望似乎暴露出人的有限性,但也正是絕望說明人之中具有永恒性,“如果一個人里面沒有永恒性,他就不會絕望”[1]。人的真正存在是“孤獨個體”,這種對個人主觀心理體驗的強調(diào),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肯定自己的存在,自覺自己的存在,不在群眾、時代和世俗中喪失個性。他的“孤獨個體”是和超驗存在相關(guān)聯(lián)的,他認為惟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上帝默然相對,與之發(fā)生有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達到對永恒真理的認識。他甚至提出,死后如果有墓碑的話,只要刻上“那個孤獨者”(den Enkelte,the single individual)就行了。孤獨對于個體的精神獨立有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它是自由的前提和土壤。因此,在這種意義上,孤獨并不純?nèi)粸橐环N個體的受傷害狀態(tài),而是一種個體通達真理的肯定性因素。海德格爾認為此在的在世是“被拋入狀態(tài)”,即是說此在毫無理由、毫無原因地已經(jīng)在“此”,且不得不“在此”,這是上帝缺席之后人的直接體驗,是體驗個人價值的情感方式,強調(diào)孤獨就是人自己選擇自己的存在。

對孤獨的體驗也是追問存在本真狀態(tài)的展開過程,正所謂靈魂未來的自由度取決于現(xiàn)時的認識努力。上帝隱退之后,事物因失去可公度性而分崩離析,人與物的疏離使人不可能重新回到前機械時代天人合一的樂園,而人與人之間也有如巴別塔建造者失去了統(tǒng)一的語言,個體日益沉陷入孤單無助的境地。而詩人對孤獨的思考往往具有本體論色彩,他們將孤獨理解為事物的本質(zhì),是人的具有本體意義的存在方式,孤獨作為維持自我的必要條件,從一種普通的情緒體驗上升到形而上的意義高度。當人從世界的喧囂中剝離出來,回到自身,其必定知道自己是單獨面對著世界。而當詩人覺悟到孤獨是自我的本質(zhì)時,又會將孤獨當成一個最忠實的伴侶,作為自由的保證,正是孤獨使詩人更加清晰地洞見了存在的本質(zhì)。為了認識生命與自由的真相,詩人甚至呼喚,“我在世上太孤單但孤單得還不夠,/好使每小時變得神圣?!保ɡ餇柨?,《定時祈禱文》第8首)

人作為個體,孤獨是一種絕對化的狀態(tài),但是離開了他者,人的自我也將不再成立。弗羅斯特在詩中曾言——

“人們是在一起工作的,”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告訴他,

“不管他們是集體勞動還是分開干。”

——《花束》

印度詩哲泰戈爾亦曾論及人與他者(人或物)的關(guān)系,“其他萬物的存在這一事實,證明了我們存在這個事實。我中的'我是’只有深刻地在'你是’之中體現(xiàn)自己,它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盵2]這也就是說,只要自我真正認識了自我之外的事物,那么,在我之內(nèi)的'我是”,亦即我之存在的本質(zhì),才能實現(xiàn)其擴展與無限。因此,孤獨既是克爾凱戈爾所認為的個體與上帝發(fā)生本質(zhì)性關(guān)聯(lián)的先決條件,又是雅斯貝爾斯所堅持的與人交往的出發(fā)點。雅斯貝爾斯的哲學(xué)是反對孤獨的哲學(xué),他將“交往”設(shè)定為自己哲學(xué)思想的關(guān)鍵詞之一,在關(guān)于與人共在方面,他曾經(jīng)這樣強調(diào):“如果我只是我自己,我就得荒蕪?!彼€說,“真理是把我們聯(lián)系起來的東西?!彼J為,個別在不可替代的意義上雖然是惟一的,但是在個別化和封閉的孤獨化的意義上卻不是惟一的;相反,在同他人的交往中,人才是個別的人。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看,交往即通過信息流通而形成的有意識成為理解的共同體。交往以可理解的語言為前提,因此“只有在人之間”才有交往?!白晕医煌笔且芟氲模恢呺H的東西,在人之外的交往無異于寓言。[3]

交往是人成為自身的根本所在。因此,雅斯貝爾斯把人規(guī)定為“交往內(nèi)存在”。在他看來,與人共在方面,克爾凱戈爾意義上赤裸裸的自身存在(孤獨個體)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個人不能依靠其本身而成為人。自身存在只有在同另一個自身存在相交往時才是實在的人;只有與他人相處時,“自我”才能在相互發(fā)現(xiàn)的活動中被顯露出來。因此,存在即是與人共在,如果沒有他人、沒有與人的交往,我就不能存在。交往是人的普遍條件。生存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現(xiàn)實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喪失生存的個別性,淪為海德格爾所描述過的“一般人”。相反,人只有以自身生存的歷史一次性進入交往,才能起到互相喚醒、相互創(chuàng)造的作用。作為自身存在的人不得不首先孤獨,孤獨遂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惟一根源。不發(fā)生交往,自我就不能成為自身存在,不保持孤獨,自我就不能進入交往。真正的交往正是這種寓孤獨于交往的生存交往,它展示了黑格爾意義上的超越辯證法:生存孤獨(正題)——生存交往(反題)——超越(消解)。生存是絕對個體性的,因此決不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存的相互融合。所以,交往是兩個生存以各自不可混淆的自我存在相互介入的過程。這種交往處于自我存在與奉獻之間的緊張對峙。它以孤獨為前提,其目標雖然仍舊在于單獨的存在,然而結(jié)果卻引出了雙方的存在。交往是“愛的斗爭”,是為了使他人能夠開放而進行的斗爭,也是為了他人自由的斗爭。交往是存在之路。通向存在的道路在交往中即通向與他人共在的道路;通向與他人共在的道路即是通向自身以及在自身之中通向超越的道路。云格爾也認為,人的有限生命時間是上帝與所有人的歷史因素之一,因為人改造過去,設(shè)計未來,將自己的歷史匯集在現(xiàn)時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他人進行交往,他人也有自己的生命時間,他人的生命時間也包含自己的過去和自己的未來。沒有交往,人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時間。只有在歷史交往的基礎(chǔ)之上,人才有自己的歷史,只有在集體之中,人才能作為個體生存。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中暫時擺脫與生俱來的孤獨,是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支撐的。在儒家文化看來沒,超越于人際之上的本體是不存在的,人之間的交往、聯(lián)系、關(guān)系就是本體,就是實在,就是真理。正如李澤厚所歸納的,“自覺意識到自己屬于人的族類,在這個人類本體中就可以獲有自己的真實的'此在’,不舍棄、不離開倫常日用的人際有生和經(jīng)驗生活去追求超越、先驗、無限和本體。本體、道、無限、超越即在此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和人際關(guān)系之中?!盵4]但是,由于實用智慧和工具理性的過度發(fā)達,漢民族這種著眼于人際關(guān)系的“交往”往往退化為互相利用的利益關(guān)系,因此人際之間充滿了矛盾、沖突和對立。正如我在《對話》一詩中所寫的那樣:

一朵云在你臉上飄來飄去

我們在和一個不存在的第三者說話

你說的是德語,它把虛無翻譯成命運

那朵云毛茸茸的

一定是它!是它在作怪

我們的聲音陷在里面,或變成牛哞,或變成蜂鳴

無頭的鳥,我們必須應(yīng)付它胡亂的飛翔

讓云自己去說吧:和,與,或,但是,也許

我們被虛詞連在一起

像兩個面具被唾沫粘住

我和你,你和云,云和日子

外面下雪了

今年的第一場雪

天,就要冷了

最好是沉默,或者瘋狂地做愛

我們的頭,藏在云里

“是下雪了嗎?”

(1993.10.29)

如果脫離開共同的信仰背景,現(xiàn)代人際之間很難達到本質(zhì)性的關(guān)聯(lián),從而也難以相互主體化,因此,單獨主體之間必然充滿了二元性的斗爭。與此相反,馬塞爾主張我們同他人的關(guān)系應(yīng)是一種“你--我”關(guān)系,不應(yīng)把他人看成是一個客體的“他”,而應(yīng)看成正在與自己進行對話交流的“你”。這種人之間的互為主體的關(guān)系,實際上反映著人與上帝的“你--我”關(guān)系,因為上帝是一絕對、最高、最完善的“你”,上帝不是“他”,如果把上帝看成“他”,就使上帝處于一個客體的地位,成為可以旁觀、思考和論證的萬物中之一物了?;橹黧w性優(yōu)先于主體性,不僅在馬塞爾和馬丁·布伯這里成為其思想的邏輯起點,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也強調(diào)應(yīng)確立他人意識作為平等關(guān)系的主體而非客體的觀念,他在評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時指出,“悲劇性慘變的基礎(chǔ),向來是主人公意識上唯我主義的孤僻性,是他閉鎖在個人天地中的孤獨”。[5]人之間關(guān)系的異化,正是無視自己與他者的互為主體性關(guān)系,而將對方置于客體地位的對象化思維所致。并且,自我一旦絕對地將自己設(shè)定為價值,定為一切價值的標準,它也會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馬丁·布伯有兩段話說得精彩,他說,確實,在書與人之間,真正令人振奮的書要多于真正令人振奮的人。但是與人交往的糟糕經(jīng)驗培育了我生命的牧場,這是最高貴的書都不曾給予我的,而與人交往的好的經(jīng)驗則使塵世成了我的花園。他還說,“我從母親的子宮里呱呱落地時,我對書一無所知,并且我將不帶著什么書,而是握著另一個人的手而死去。確實,我時常關(guān)上門,全神貫注地看書,但這只是因為我再次把門打開時能看到有人正注視著我?!盵6]亦即在原子化自我的孤獨沉思和與他人發(fā)生活生生的相互關(guān)系之間,馬丁·布伯更傾向于后者,因為只有這樣,我與他人才能共同完成彼此的存在,才能同時使對方在場。他認為,成為人,意味著成為相互關(guān)系中的那個存在,重要的是“相互性”(over-againstness)。他在自述中這樣說道:

所有的存在者本質(zhì)上都處在與其他存在者的關(guān)系中,而且,每一個活生生的存在者都在對他者進行感知和采取行為時進入這種關(guān)系。但是人的特殊性在于,一個人能夠反復(fù)意識到他者是與他發(fā)生相互關(guān)系的存在,而他自身的存在也在與這個他者的相互關(guān)系中。他逐漸意識到,他者在他的自我之外與他相聯(lián)系,而他自己也在他的自我之外與這個他者相聯(lián)系。由于人的這種特性,人不僅僅作為諸多物種中的一個——只是有更多的天賦而已——而且是作為一個特殊的領(lǐng)域進入存在的。因為在這兒,也僅僅在我們稱為世界的這里,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相遇才能徹徹底底地發(fā)生。[7]

也就是說,每一個個體都要指向和訴諸他者,這種人之間相互性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實現(xiàn)于人之相遇,在這種相遇中,一個人與他的他者因相互關(guān)聯(lián)而存在,這個他者作為他的共在,當然同時能夠反對他和肯定他。但是,人類意味著潛在于世界存在中的相遇的反復(fù)發(fā)生,一個人的自我存在只有轉(zhuǎn)向相互關(guān)系中的另一方,才能實現(xiàn)人類總體的共在,不存在自我封閉的精神的統(tǒng)一,例如語言,正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性的明確體現(xiàn)。真正的思想總是與具體體驗分不開的,馬丁·布伯的理論思考來自是他人生經(jīng)驗中的幾次奇特“啟示”。童年時,他跟隨父親一起站在壯觀的牧群中間,看到父親用一種不僅友善而且相當親密的方式一個接一個地向動物們致意。當他對父親一起駕車穿過正在成熟的莊稼地,父親會停車下去,一再地向麥穗俯下腰,剝開一株來仔細地嘗嘗麥粒。在這樣的時刻,他真切體會到全然不易動情的父親真正關(guān)心的是一種與自然的真正人性化的交流,一種生動的、可信賴的交流。十一歲那年,馬丁·布伯在父親的莊園度夏,經(jīng)常偷偷溜進馬房,輕輕撫摸她心愛的大灰斑馬的脖子。那不是一時的快樂,而是一種奇妙無比、充滿友善的事情,它同時也極其了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雙手鮮活的記憶告訴他,在觸摸這個動物時他所體驗到的乃是他者(Other),是他者巨大的他性(Otherness)。當他撫摸那時而如梳理過一般異常平整,時而又異??褚暗挠辛Φ鸟R鬃,他感覺生命力的元素在他皮膚上擴展開來,那東西不是他,當然也不是他的同類,甚至不是另一個他者,而是他者本身。它卻讓他接近,信任他,將自己與他的聯(lián)系根本地置于“你(Thou)”與“你”的聯(lián)系之中。這匹馬,甚至在他還沒把燕麥倒進馬槽就輕輕抬起巨大的頭,耳朵輕顫,鼓著鼻息,仿佛一個伙伴發(fā)出了只有另一個伙伴才能辨認和接受的信號。但是,當有一次,馬丁·布伯開始注意自己的手,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這種極富樂趣的撫摸本身上面,于是,事情發(fā)生了變化。第二天,他給馬倒了很多食物,并撫摸馬頭時,馬卻并沒有抬起頭來。馬丁·布伯當時覺得自己遭受了審判。因為,他們的關(guān)系再次從親密的“我-你”退化成異化的“我-它”,本然的紐帶由于“我”僅僅關(guān)注自身(他撫摸中的手)而斷裂了。這也就是我,雙方要發(fā)生真正本質(zhì)性的關(guān)聯(lián),就必須“我”在我之外,“你”在你之外,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真正“相遇”?!拔摇毕騼?nèi)退縮成孤絕主體的同時,“你”也就會退化成為同樣孤絕的“它”。

人類態(tài)度具有雙重本質(zhì),亦即將他者客體化的“定位(orienting)”和使他者在場的“實現(xiàn)(realizing)”,對這兩種基本觀點的區(qū)分,在本質(zhì)上對應(yīng)于馬丁·布伯在《我與你》中的“我-它”關(guān)系和”我-你“關(guān)系,“我-你”關(guān)系的根基不再是主觀性領(lǐng)域,而是存在者之間的領(lǐng)域,也就是說,“我”與“他者”的關(guān)系,不是主客觀的認識論的關(guān)系,而是共在的存在論關(guān)系。在整個世界內(nèi)部絕沒有一種自我封閉的統(tǒng)一,同樣也沒有自我封閉的精神的統(tǒng)一。相反,每一個個體都要指向和訴諸他者。只有在人這里,這種相互關(guān)系才發(fā)生轉(zhuǎn)化,并導(dǎo)向相遇的現(xiàn)實;在這種相遇中,一個人與他的他者相互關(guān)聯(lián)而存在,這個他者作為他的共在,同時能夠反對他和肯定他,能夠給予和索取。只要人的這個自我存在還沒有轉(zhuǎn)向相互關(guān)系中的另一方,人類的這個領(lǐng)域就依然沒有實現(xiàn)。人類意味著潛在于世界存在中的相遇的反復(fù)發(fā)生。只有通過進入開放性當中,降臨于人類世界的精神才能在活動中贏得一貫性,精神活動只能發(fā)生在活生生的相互關(guān)系中,而不是一個基本上無法穿透的自我存在之淵中的那些觀念和意象,回應(yīng)生命的相互關(guān)系是一個嚴格的責任,在它面前,沉靜的靈思退避而入的那座堡壘只是一個華麗的布景。

今天,機械觀似乎已經(jīng)根深蒂固,但實際上它形成于八百年前,在隨后的幾個世紀中,這種思維方式將自然逐漸客體化、外在化,而與之相伴隨的則是人類逐漸演變?yōu)榕c自身的熱望和內(nèi)在生命相脫離的個體。在此,我們需要再次簡單回溯一下自我觀的演化過程。這種演化從“意識”(consciousness)一詞的意義變遷上就能見出。我們通常把意識理解為個體性(individuality)的本質(zhì),但是,直到15世紀文藝復(fù)興時期,意識才被認為是個體的專有屬性,“人”成了衡量萬物的尺度?!耙庾R”這個詞的拉丁詞根是“con”,意為“與、共”;“science”意為“知識”。文藝復(fù)興之前,“意識”指的是人的集體意識,而不是個人的領(lǐng)悟。[8]現(xiàn)代的早期階段(16~18世紀),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我觀開始出現(xiàn),自我的內(nèi)在屬性開始被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當作公理,但實際上它在16世紀末才成為人們的共識,自此以后,隱私遂成了一個個體問題。在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期的羅曼蒂克時代,實現(xiàn)自我成為人們的終身追求,創(chuàng)造力或者浪漫激情成了實現(xiàn)自我的主要途徑。此時,個體與社會呈對立狀態(tài)。20世紀,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自我知識在直觀上是不可能的,自我越發(fā)被看作是與社會相隔離的。如今,自我觀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人們對個人獨特性的信念被強化,追求名望中的自我實現(xiàn),用人格、社會經(jīng)濟狀況或成就來定義自己。而到了后現(xiàn)代階段,對自我觀的扭曲越發(fā)嚴重,人們將自我當作一種建構(gòu),比如福柯就將人文主義者信心十足地談?wù)摰哪莻€“人”看成是話語方式或某種規(guī)范及其根源的突變產(chǎn)物,是任意的,同所有的詞語搭配一樣,“只是詞語的誤用”。與此不同,混沌理論支持的有機自我觀則正確地表明,個體是共在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謂單子式的自我僅僅是個幻覺。詩人奧登在詩中就曾說過:“我們所觸到的總是/一個'他者’:我可以撫摩/我的腿,但不是'我’”。他還說:“如果是真正的兄弟,/人就不會齊唱/而是合唱。”[9]

[1]克爾凱郭爾:《致死的疾病》,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9頁。

[2]泰戈爾:《一個藝術(shù)家的宗教觀》,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18頁。

[3]薩尼爾:《雅思貝爾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版,第159頁。

[4]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頁。

[5]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xué)問題》,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版,第34頁。

[6]《20世紀七大思想家自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107頁。

[7]大衛(wèi)·斯笛爾編:《20世紀七大思想家自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頁。

[8]約翰·布里格斯等:《混沌七鑒》,上??萍冀逃霭嫔纾?008年版,第142頁。

[9]W.H.Auden Collected Poems,Edited by Edward Mendelson,New York :Vinrage Books,1991,p.885.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翘臀少妇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字幕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在线|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黑人一区| 午夜福利视频六七十路熟女|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在线| 一个人的久久精彩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你懂的|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出处| 中文字幕五月婷婷免费| 日韩三极片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 | 日韩精品一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人妻av|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中文色妇| 欧美日韩人妻中文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午夜| 91人妻人人澡人人人人精品| 91播色在线免费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少妇av|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麻豆视频91| 国内胖女人做爰视频有没有|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日本欧美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在线不卡视频|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国产网爆精品|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免费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日本av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