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封建王朝最后一個朝代也是各個民族大統(tǒng)一的朝代,自清朝入關(guān)以來到最后清朝滅亡正好是十位皇帝在位。而清朝十位皇帝在位期間所發(fā)行的錢幣統(tǒng)稱為“十帝幣”。 十帝幣又名十帝錢,一般是指清朝十個皇帝時期發(fā)行的貨幣(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
十帝幣共十枚,而十枚錢幣都集齊及其難得的,又因為其寓意“十全十美”:家庭順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業(yè)嘉慶、前途道光、收入咸豐、內(nèi)外同治、名譽光緒、萬事宣統(tǒng),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十帝幣還叫十運錢,可擋煞、避邪旺才,招財、鎮(zhèn)宅、避邪、化煞、防小人、行車保平安等。銅錢性剛,五行屬金,銅質(zhì)吸收氣場的力量比金銀都好,銅錢外圓內(nèi)方,外圓代表天,內(nèi)方代表地,中間的皇帝年號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備,所以有扭轉(zhuǎn)乾坤的能量。 十帝錢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這十個皇帝年號的銅錢,現(xiàn)在民間稱之為十帝錢!十帝錢寓意:家庭順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業(yè)嘉慶、前途道光、收入咸豐、內(nèi)外同治、名譽光緒、萬事宣統(tǒng)。十帝錢相傳還有著眾多的的作用和功效,銅質(zhì)的十帝錢五行屬金,銅能吸收更多的能量,相較于金銀效果更加,因此十帝銅錢擁有很強的化解煞氣的作用。 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后隨著天下統(tǒng)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一千銅錢稱為一串。順治通寶重初定位每文一錢,后改為一錢二分、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順治通寶的幣型未能統(tǒng)一,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也就是“順治五式”。 康熙通寶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于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厘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雍正通寶 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xiàn)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shù)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于其規(guī)范、精整,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guī)整統(tǒng)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chuàng)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后一個輝煌盛世,之后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qū)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后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錢幣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復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大小也有不同 嘉慶通寶 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記局名19字。少數(shù)錢背星月紋以及記地或吉祥漢字(如:桂、福、壽、康、寧),吉語背文如:“天子萬年”、“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財”、“嘉慶萬歲”、“唯和唯一”、“如賣三倍”、“四方來賀”、“五世同堂”等多達20種,為歷代古泉所僅見。 道光通寶 道光通寶鑄于清宣宗道光年間,錢徑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道光通寶只少數(shù)錢背有星月紋以及記地、記年、記值的漢字,但卻不多見。 道光通寶錢文書體拙劣,錢局有21,薄小型錢出現(xiàn)。 道光通寶鑄于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1850年)。錢徑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錢文“道光通寶”四字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是記有寶局二十名的滿文。道光通寶形制特點基本與嘉慶錢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際克蘇、庫車因缺少黃銅而開始鑄折五當十升值平錢,這是清代虛值大錢的濫觴。 咸豐通寶 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1861年)所鑄平錢。因政治腐敗,經(jīng)濟危困,鑄行未久即收到各種重寶、元寶大錢沖擊,通寶錢遂嚴重貶值,故制作簡陋,形制混雜;全國27局所鑄的小平錢,銅質(zhì)、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見。一般直徑2.2~2.6cm,重2.4~4.2g,其中大樣錢鮮見,而更多為私鑄劣質(zhì)薄小錢,期間鵝眼錢重不足1g。背文滿文各寶局名,常見者大約20局左右,尤以“寶臺”局“阿克蘇”局“寶通”局所鑄為稀少。傳世尚有“咸豐通寶”雕母數(shù)種,極為珍貴。 同治重寶 同治重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于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鑄造。同治重寶其宮廷意義在于是兩宮同治(尊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懿貴妃、載淳生母葉赫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而在民間看來,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 在貨幣市場結(jié)束了咸豐時期大錢充斥市場,大小錢并行的混亂幣制。在清朝歷史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光緒重寶 光緒重寶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在光緒年間 公元1875—1908年 所鑄的當五、當十錢。形制較小平錢工整,面文為清秀楷書,直讀,背穿左右為滿文寶局名,上、下為漢文“當五”或“當十”二字。傳世以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造的較為常見,舊譜所列的各省局鑄造的18品,恐系補鑄,今不多見。 宣統(tǒng)通寶 宣統(tǒng)通寶是在醇親王之子溥儀繼位后,改元宣統(tǒng),宣統(tǒng)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tǒng)通寶”小平錢,數(shù)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 新疆地區(qū)有“宣統(tǒng)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制幣。 宣統(tǒng)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tǒng)通寶”小平錢,數(shù)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新疆地區(qū)有“宣統(tǒng)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制幣。寶泉局所出的大錢直徑在2.4厘米,小樣錢直徑1.8厘米,因為溥儀登基時只有3歲,加上錢也不大,因此民間把此錢稱為“小宣統(tǒng)”、“小宣統(tǒng)”面文書法為楷書,背文為滿文局名?!靶y(tǒng)通寶”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鑄行的最后一種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行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鑄行“半兩錢”到“宣統(tǒng)通寶”結(jié)束,經(jīng)歷了兩千年的歲月,是我國乃至世界鑄幣史上的一個奇跡。 十帝錢的作用和擺放 尖角沖射、飛刃煞、槍煞、反弓煞、開口煞,可把十帝錢放在門檻內(nèi); 放在身上可以避邪,不被邪靈騷擾,或用利是封包裝著,或用繩穿著掛在頸上,可增加自己的運氣; 用十帝增加自已的旺氣,對于身弱財旺之人,可旺身增加財運??捎缅X幣配合八卦鏡同時使用; 對應起化小人,助事業(yè)招財方面,可隨身包裹攜帶,或放辦公桌抽屜 招財納福,化解各類煞氣,可懸掛于墻上。 “十帝錢”正面圓形方孔的銅幣,其形狀外發(fā)天,內(nèi)陸法,取義精宏。觀其圖,造型圓潤端莊,字跡清晰深俊,包漿渾厚溫潤,珍稀難得!從鑄造數(shù)量、存世量和技術(shù)工藝、文獻記載以及幣材的質(zhì)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此十帝錢具有欣賞、紀念性、保存等的特殊收藏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