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大眾熟知的傳染性疾病,不僅對于患者肝臟造成長期損害,而且還可能讓患者在生活工作中面臨不便甚至歧視。今天,小編帶大家通過一則醫(yī)案,看民間老中醫(yī)是如何通過中藥治療讓乙肝抗體由陽轉(zhuǎn)陰的—— 劉某,男,年方及冠,渠河人。 查出乙肝大三陽,已逾3年,中西兼治,連續(xù)未斷,年查2次,從未轉(zhuǎn)陰。1998年7月1日,再經(jīng)中和醫(yī)院檢查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肝功正常。劉有女友,聞染“乙肝”,移情別戀。劉甚氣餒,情緒消沉。父母見而心疼,雖氣憤不已,仍苦口勸慰,并托人尋醫(yī)。數(shù)日后,有人薦余為治。7月17日,來就余診。 自述右脅隱痛,痞塞不舒,脘脹納差,厭油泛惡,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黃,白睛淡黃。舌淡稍胖,下有青筋,苔白膩,脈弦緩。此肝郁脾虛,濕濁內(nèi)阻所致。治當(dāng)疏肝健脾,燥濕化濁。用逍遙散加減。 處方:柴胡15g,赤芍15g,當(dāng)歸15g,白術(shù)15g,蒼術(shù)15g,土茯苓30g,升麻15g,茵陳30g,郁金15g,香附15g,牡蠣30g,澤蘭15g,佛手15g,山楂15g,甘草6g。2劑,水煎溫服。 二診(7月21日):服上方2劑,右脅痞塞消除,然仍隱痛,動輒汗出,精神不振,小便短黃,便溏,日二三次,白睛淡黃。舌淡胖,苔白膩,脈弦緩。上方加入扶正之品再進(jìn)。 處方:黃芪30g,黃精15g,肉桂10g,柴胡15g,白芍15g,茵陳30g,蒼術(shù)15g,白術(shù)15g,山楂15g,茯苓15g,土茯苓30g,虎杖15g,澤蘭15g,香附15g,當(dāng)歸15g,升麻15g,延胡索15g,甘草6g。2劑,水煎溫服。 三診(7月27日):服上方2劑,脅痛緩解,精神稍振,納谷有增,大便成形,小便轉(zhuǎn)清。舌淡胖,苔薄白,脈緩。宗前法,稍作加減。 處方:黃芪30g,黃精15g,肉桂10g,虎杖15g,白術(shù)15g,淫羊藿15g,赤芍15g,廣藿香15g,土茯苓20g,香附15g,茵陳20g,郁金15g,山楂15g,當(dāng)歸15g,白芍15g,升麻15g,甘草6g。2劑,水煎溫服。 四診(8月1日):昨參球賽,身倦乏力,右脅又見脹痛,小便色黃,然納谷未減,不厭油膩。舌淡苔白膩,脈弦滑。仍疏肝理氣,益氣健脾。 處方:柴胡15g,白芍15g,枳殼15g,香附15g,郁金15g,黃芩15g,丹參15g,砂仁15g,白術(shù)15g,茯苓15g,廣藿香15g,牡蠣30g,青皮10g,佛手片15g,黃芪20g,薏苡仁30g,連翹15g,蒲公英30g。2劑,水煎溫服。 為方便服藥,且能堅(jiān)持,又?jǐn)M散劑一料。 處方:黃芪120g,黨參60g,白術(shù)60g,山藥60g,茯苓60g,白豆蔻40g,楂曲各80g,柴胡60g,赤芍60g,當(dāng)歸60g,重樓60g,土茯苓120g,丹參60g,香附60g,郁金60g,佛手片60g,薏苡仁120g,豬苓60g,八月札60g,共磨為細(xì)末,每日3次,每次10g,開水調(diào)下。 五診(10月1日):9月下旬,服完散劑,自覺精神轉(zhuǎn)佳,脅痛已除,飯量大增,然處方丟失,今來再抄原方,續(xù)配一料。 此料服至年底。1999年1月4日,去中和醫(yī)院檢查,陽性三項(xiàng),全部轉(zhuǎn)陰?;颊呦渤鐾?,旋又生疑。又于1月8日,專去岳池縣防疫站復(fù)查,亦均轉(zhuǎn)陰。大喜過望,次日專來報喜,并求右脅微脹之方。切脈弦緩,舌苔薄白。乃擬推氣散加香附予之。 處方:枳殼15g,姜黃15g,桂枝15g,甘草6g,香附15g。2劑,水煎溫服。 五一假期,再次復(fù)查,三項(xiàng)指標(biāo),仍為陰性。 乙型肝炎,屬中醫(yī)脅痛等病范疇,患者常見脅痛、脘腹作脹、倦怠乏力等癥。劉生右脅隱痛,痞塞不舒,屬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倦怠乏力,脘脹納差,兼厭油泛惡,大便溏薄,為脾氣虛弱,失于健運(yùn)所致;小便短黃,白睛淡黃,苔白膩,又為濕濁內(nèi)盛之象。遂辨為肝郁脾虛,濕濁內(nèi)阻之證。以疏肝健脾,燥濕化濁之法治之。 初以逍遙散加減,方中柴胡、郁金、香附、佛手、牡蠣,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白術(shù)、蒼術(shù)、山楂,健脾燥濕,消食強(qiáng)胃;濕郁氣滯日久,必有濕毒瘀血,故加土茯苓、升麻,除濕解毒,且土茯苓“能入絡(luò),搜剔濕熱之蘊(yùn)毒”(《本草正義》),升麻“主解百毒……辟瘟疫瘴氣邪氣”(《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此病易于傳染,雖非疫病,可加治疫之品,以解其毒。赤芍、當(dāng)歸、澤蘭,活血散瘀;茵陳退濕郁之黃。 后隨癥加減,至8月1日前,僅服藥6劑,因感煎藥、服藥不便,難以長期堅(jiān)持,求擬大方,研為細(xì)末,開水沖服。遂用四君子湯加黃芪、山藥、薏苡仁,健脾益氣,俾氣血生化有源,并防木病犯土;山楂、神曲、白豆蔻,化濕行氣,開胃消食;柴胡、香附、郁金、佛手、八月札,疏肝解郁,理氣利膽;赤芍、當(dāng)歸、丹參,養(yǎng)血活血。重樓又名蚤休、七葉一枝花,善解瘡癰蛇毒,用解乙肝病毒,亦頗有功。豬苓功擅利水滲濕,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有“保肝,抗乙肝作用”和“促進(jìn)免疫”功能,因入方中試用。 全方有益氣扶脾,理氣活血,化濕解毒之功。藥研細(xì)末,效易發(fā)揮,少量續(xù)服,緩以圖功,正氣漸旺,病邪漸退,終致陽性轉(zhuǎn)陰。 乙肝的“陽轉(zhuǎn)陰”到目前都是醫(yī)學(xué)界的難題,本案僅為個案,不能代表大多數(shù)情況,但希望借此能為大家在臨床中的治療提供思路和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