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眼神,同一句話,同一個行為。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這個不同造成了生活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前天,姐姐告訴我,錢包被偷了,有銀行卡,身份證,手機。她正為自己的粗心大意埋怨。坐在旁邊的外甥說,媽媽,你還有我呢!孩子的話是有哲理性的。大人看到物質(zhì)的失去,孩子看到的生命的存在。 早晨,一個朋友留言:老師,你把費用退回來,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總感覺你有一種看不起我的感覺。 我們因文章相識,我理解她所說。這是她看問題的角度。但這個角度讓自己有了負(fù)面情緒。正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類似角度。那么體驗的人生也是負(fù)面的。痛苦,煩躁,憤怒,恐懼會占據(jù)生活絕大部分。而痛苦和喜悅,煩躁和安靜,憤怒和寬容,恐懼和勇氣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在于看待的方式。 我說:你的想法,讓我想到酒場上總會有一種人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其實對方不喝的都有原因,或許酒量有限,或許不喜歡喝。 看得起或看不起與喝不喝酒沒有邏輯關(guān)系。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沒有別人的看不起你。這種感受,都是自己看待自己的一種投射。 紀(jì)伯倫說: 我像一面鏡子立于你的面前, 此時你注視著我,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于是你說:“我愛你?!?/strong> 其實你愛的是我中的你。 而我的本意是:你是我的第一個付費用戶,有了成就感,比賺多少錢有價值。感謝信任,所以免了。誤解就是這么形成的。我的本意和她的感受有了不同。 那么看待問題的角度如何而來,劉潤先生分解為四個條件:事實、觀念,信仰,立場。 事實不能改變,但是事實和觀念容易發(fā)生混淆。我問過幾個朋友,我說:今天很熱是事實還是觀念,都說是事實。夏天的確很熱,但不是事實,事實是今天30度。熱是感受,是觀念。如果生活在沙漠里的人,來到這里會覺得涼快。 當(dāng)事實和觀念混淆了,角度也就不同了。何況還有信仰和立場。你信宗教,還是信科學(xué)都是對的,因為不能證明它們是錯的。你從宗教的角度看問題,你從科學(xué)的角度看問題,差異化就出現(xiàn)了。 對于立場,就像上面提到的“姐姐丟錢包的事”,姐姐站在失去的立場,所以會生氣;孩子站在擁有的立場,所以會開心。 如何改變,首先要看透現(xiàn)象后面的本質(zhì)。比如性格如何形成,情緒背后的誘因是什么?為什么被他人愛和感受的愛是不同的;為什么在意別人的評價;你的優(yōu)秀是內(nèi)驅(qū)力決定,還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這個探索問題的過程,也是了解自己的過程。 如果當(dāng)下的你正被負(fù)面情緒困擾,說明被單一角度限制了。你可以讀書,可以寫作,也可以與智者交流。只要從當(dāng)下的角度出離,就會看到另外的風(fēng)景。 盛著半杯水的水杯可以看成半空也可以看成半滿;但所有的事物都要擺在正確的位置,以正確的方式運作。就像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正確角度,能量才會提升;在錯誤的角度,能量就會流失。 提升的能量讓你感受到人生的順?biāo)?;流失的能量會讓生命陷入錯誤的狀態(tài)。 我是大侃,已堅持1235篇,閱讀過去的文章可關(guān)注公眾號“大侃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