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解表藥 1. 發(fā)散風(fēng)寒藥 麻黃---煎服,2~9g。發(fā)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煎服,3~9g 紫蘇---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 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沖服 香薷---煎服,3~9g,用于發(fā)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腫,量宜大,且須濃煎 荊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發(fā)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zhǎng)于祛風(fēng) 防風(fēng)---煎服,4.5~9g 羌活---煎服,3~9g 白芷---煎服,3~9g,外用適量 細(xì)辛---煎服,1~3g;散劑每次服0.5~1g 藁本---煎服,3~9g 蒼耳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劑 附:蒼耳草—本品有毒,,內(nèi)服不宜過(guò)量,亦不能持續(xù)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適量 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嚨,入湯劑宜用紗布包煎 蔥白---不寫(xiě)在處方上,要寫(xiě)在病歷上,一般2~3段,鮮品需量多,外用適量 2. 發(fā)散風(fēng)熱藥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葉長(zhǎng)于發(fā)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氣和中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腸之性略減 蟬蛻---煎服,3~10g,或單味研末沖服。一般病證用量宜??;止痙則需大量 桑葉---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強(qiáng)潤(rùn)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葉 菊花---煎服,5~9g.。疏散風(fēng)熱宜用黃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蔓荊子---煎服,5~9g 柴胡---煎服,3~9g。解表退熱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陽(yáng)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升麻---煎服,3~9g。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宜生用,升陽(yáng)舉陷宜炙用 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陽(yáng)止瀉宜煨用 附:葛花—常用量3~15g 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煎服,3~9g。外用適量,煎湯浸洗 第2章 清熱藥 1. 清熱瀉火藥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氣分熱用,可用到60~120g。煅 石膏適量外用,研末撒敷患處,研末以增強(qiáng)吸附性,使生肌斂瘡的作用加強(qiáng) 知母---煎服,6~12g 蘆根---煎服,干品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葉---煎服,6~15g;鮮品15~30g 淡竹葉---煎服,6~9g 鴨跖草---煎服,15~30g,鮮品60~90g 梔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diào)敷 夏枯草---煎服,9~15g?;虬靖喾?/p> 決明子---煎服,10~15g;用于潤(rùn)腸通便,不宜久煎 2. 清熱燥濕藥 黃芩---煎服,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黃連---煎服,2~5g。外用適量 黃柏---煎服,3~12g。外用適量 龍膽---煎服,3~6g 秦皮---煎服,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苦參---煎服,5~10g。外用適量 白鮮皮---煎服,5~10g。外用適量 3.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煎服,6~15g。疏散風(fēng)熱、清泄里熱以生品為佳;炒炭宜用于熱毒血痢 連翹---煎服,6~15g 穿心蓮---煎服,6~9g。煎劑易致嘔吐,故多作丸、散、片劑。外用適量 大青葉---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板藍(lán)根---煎服,9~15g 青黛---內(nèi)服1.5~3g。本品難溶于水,一般作散劑沖服,或入丸劑服用。外用適量 貫眾---煎服,4.5~9g。殺蟲(chóng)及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適量 蒲公英---煎服,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紫花地丁---煎服,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野菊花---煎服,10~15g。外用適量 漏蘆---煎服,5~9g。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魚(yú)腥草---煎服,15~25g。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 洗患處 金蕎麥---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黃酒避水密閉燉服 大血藤---煎服,9~15g。外用適量 敗醬草---煎服,6~15g.外用適量 射干---煎服,3~9g 山豆根---煎服,3~6g。外用適量 馬勃---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患處,或作吹藥 木蝴蝶---煎服,1.5~3g 白頭翁---煎服,9~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 馬齒莧---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鴉膽子---內(nèi)服,0.5~2g,以干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包裹吞服亦可壓去油制成丸劑、 片、劑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地錦草---煎服,9~20g,鮮品為30~60g。外用適量 半邊蓮---煎服,干品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外用適量 白蘞---煎服,4.5~9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研成極細(xì)粉末敷于患處 4. 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煎服,10~15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玄參---煎服,6~12g。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赤芍---煎服,6~12g 水牛角---鎊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時(shí)以上。水牛角濃縮粉服,每次1.5~3g,每日2次 5.清虛熱藥 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鮮用絞汁服 白薇---煎服,4.5~9g 地骨皮---煎服,9~15g 銀柴胡---煎服,3~9g 胡黃連---煎服,1.5~9g 第3章 瀉下劑 1. 攻下藥 大黃---煎服,5~15g。外用適量 芒硝---6~10g,沖入藥汁內(nèi)或開(kāi)水溶化后服。外用適量 番瀉葉---溫開(kāi)水泡服,攻下5~10g,緩下1.5~3g;煎服,2~6g,宜后下。一般單味藥用,不入方劑 蘆薈---入丸散服,或研末裝膠囊,每次1~2g。外用適量。不入煎劑,因其有效成分極易于于水 2. 潤(rùn)下劑 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 松子仁---煎服,5~10g?;蛉敫唷⑼?/p> 3. 峻下逐水藥 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京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適量。內(nèi)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 商陸---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適量 牽牛子---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藥性減緩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外用適量 第4章 祛風(fēng)濕藥 1. 祛風(fēng)寒濕藥 獨(dú)活---煎服,3~9g。外用適量 威靈仙---煎服,6~9g。外用適量 川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適量 蘄蛇---煎湯,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蚓平靖?、入丸散服 烏梢蛇---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劑,酒浸。外用適量 木瓜---6~9g 蠶沙---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適量 丁公藤---煎服,3~6g;或配制酒劑,內(nèi)服或外搽 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莖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適量 2.祛風(fēng)濕熱藥 秦艽---煎服,3~9g 防己---煎服,4.5~9g 桑枝---煎服,9~15g。外用適量 豨薟草---煎服,9~12g。外用適量。治風(fēng)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風(fēng)疹濕瘡、瘡癰宜生用 臭梧桐---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適量。用于高血壓病不宜久煎 絡(luò)石藤---煎服,6~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雷公藤---煎湯,10~25g(帶根皮者減量),文火煎1~2小時(shí);研粉,每日1.5~4.5g。外用適量。減量時(shí),先減晚上那一頓,再一點(diǎn)點(diǎn)減早上那一頓。只可暫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起效,病情穩(wěn)定后,應(yīng)逐漸減量至停藥。 3. 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藥 五加皮---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桑寄生---煎服,9~15g 雪蓮花---煎服,10~15g。外用適量 狗脊---煎服,6~12g 第5章 化濕劑 藿香---煎服,5~10g。鮮品加量 佩蘭---煎服,5~10g。鮮品加量 蒼術(shù)---煎服,5~10g 厚樸---煎服,3~10g?;蛉胪枭?nbsp; 附:厚樸花---用量3~9g 砂仁---煎服,3~6g,入湯劑宜后下 附:砂仁殼---用量同砂仁 豆蔻---煎服,3~6g,入湯劑宜后下 草豆蔻---煎服,3~6g。入煎劑較佳。入湯劑宜后下 第6章 利水滲濕藥 1. 利水消腫藥 茯苓---煎服,9~15g 薏苡仁---煎服,9~30g。清利濕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豬苓---煎服,6~12g 澤瀉---煎服,5~10g 冬瓜皮---煎服,15~30g 玉米須---煎服,30~60g。鮮品加量 葫蘆---煎服,15~30g。鮮品加量 香加皮---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枳椇子---煎服,10~15g 澤漆---煎服,5~10g。外用適量 螻蛄---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適量 2. 利尿通淋藥 車(chē)前子---煎服,9~15g。宜包煎 滑石---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適量 木通---煎服,3~6g。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過(guò)大,也不宜久服,腎功能不全及孕婦忌服,內(nèi)無(wú)濕熱者、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慎用 通草---煎服,6~12g 瞿麥---煎服,9~15g 萹蓄---煎服,9~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地膚子---煎服,9~15g。外用適量 海金沙---煎服,6~15g。宜包煎 石韋---煎服,6~12g 萆薢---煎服,9~15g 3. 利濕退黃藥 茵陳---煎服,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金錢(qián)草---煎服,15~6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虎杖---煎服,9~15g。外用適量 第7章 溫里藥 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時(shí),至口嘗無(wú)麻辣感為度 干姜---煎服,3~10g 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沖服,每次1~2g 吳茱萸---煎服,1.5~4.5g。外用適量 小茴香---煎服,3~6g。外用適量 丁香---煎服,1~3g。外用適量 高良姜---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胡椒---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6~1.5g.。外用適量 花椒---煎服,3~6g。外用適量 蓽撥---煎服,1.5~3g。外用適量 蓽澄茄---煎服,1.5~3g 第8章 理氣藥 陳皮---煎服,3~9g 青皮---煎服,3~9g。醋炙舒肝止痛力強(qiáng) 枳實(shí)---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較平和 附:枳殼---用法用量同枳實(shí) 沉香---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沖服,或入丸散劑,每次0.5~1g 檀香---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川楝子---煎服,4.5~9g。外用適量。炒用寒性降低 烏藥---煎服,3~9g 青木香---煎服,3~9g。散劑每次1.5~2g,溫開(kāi)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荔枝核---煎服,4.5~9g?;蛉胪枭?/p> 香附---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強(qiáng) 佛手---煎服,3~9g 香櫞---煎服,3~9g 玫瑰花---煎服,1.5~6g 薤白---煎服,5~9g 刀豆---煎服,6~9g 柿蒂---煎服,4.5~9g 第9章 消食藥 山楂---煎服,10~15g,大劑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瀉痢 神曲---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麥芽---煎服,10~15g,大劑量30~120g。生麥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麥芽多用于回乳消脹 稻牙---煎服,9~15g。生用長(zhǎng)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萊菔子---煎服,6~10g。生用吐風(fēng)痰,炒用消食下氣化痰 雞內(nèi)金---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劑好 第10章 驅(qū)蟲(chóng)藥 使君子---煎服,9~12g,搗碎;取仁炒香久服,6~9g。小兒每歲1~1.5粒,一日總量不超過(guò)20粒。 空腹服用,每日一次,連用3天 苦楝皮---煎服,4.5~9g。鮮品15~30g。外用適量 檳榔---煎服,3~10g。去絳蟲(chóng)、姜片蟲(chóng)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品優(yōu)于陳久者 南瓜子---研粉,60~120g。冷開(kāi)水調(diào)服 鶴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兒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雷丸---入丸、散,15~21g。1次5~7g,飯后用溫開(kāi)水調(diào)服,1日3次,連服3天 鶴虱---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榧子---煎服,10~15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蕪荑---煎服,3~10g。入丸、散,每次2~3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服 第11章 止血?jiǎng)?/p> 1. 涼血止血藥 小薊---煎服,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大薊---煎服,10~15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地榆---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用,解毒斂瘡多生用 槐花---煎服,10~15g。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熱瀉火宜生用 側(cè)柏葉---煎服,10~15g。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瘀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煎服,15~30g,鮮品加倍,以鮮品為佳,可搗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苧麻根---煎服,10~30g;鮮品30~60g;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用鮮品搗敷 2. 化瘀止血藥 三七---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外摻或調(diào)敷 蒲黃---煎服,3~10g,包煎。外用適量,研末外摻或調(diào)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 收斂止血藥 白及---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劑,入散劑,每次服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 仙鶴草---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60g。外用適量 棕櫚炭---煎服,3~10g;研末服1~1.5g 血余炭---煎服,6~10g;研末服,1.5~3g。外用適量 藕節(jié)---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鮮品30~60g,搗汁飲用。亦可入丸、散。 4. 溫經(jīng)止血藥 艾葉---煎服,3~10g。外用適量。溫經(jīng)止血亦炒炭用,余宜生用 炮姜---煎服,3~6g 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湯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適量 第12章 活血化瘀藥 1.活血止痛藥 川芎---煎服,3~9g 延胡索---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郁金---煎服,5~12g;研末服,2~5g 姜黃---煎服,3~10g。外用適量 乳香---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沒(méi)藥---煎服,3~10g。外用適量 五靈脂---煎服,3~10g,宜包煎 2.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丹參---煎服,5~15g?;钛鲆司浦擞?/p> 紅花---煎服,3~10g。外用適量 附:番紅花---本品貨少價(jià)貴,用量宜小,一般用1.5~3g 桃仁---煎服,5~10g,搗碎用;桃仁霜入湯劑宜包煎 益母草---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外洗 澤蘭---煎服,10~15g。外用適量 牛膝---煎服,6~15g?;钛ń?jīng)、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宜酒炙用 雞血藤---煎服,10~30g?;蚓平虬靖喾?/p> 王不留行---煎服,5~10g,外用適量 3. 活血療傷藥 土鱉蟲(chóng)---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黃酒送服。外用適量 馬錢(qián)子---0.3~0.6,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自然銅---煎服,10~15g。入丸散、劑,醋淬研服每次0.3g。外用適量 蘇木---煎服,3~10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骨碎補(bǔ)---煎服,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亦可浸酒擦患處 4. 破血消癥藥 莪術(shù)--- 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強(qiáng)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適量 三棱---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強(qiáng)祛瘀止痛作用 水蛭---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為宜?;蛞怎r活者放置于瘀腫局部吸血消瘀 穿山甲---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1. 溫化寒痰藥 半夏---煎服,3~10g,一般宜制過(guò)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zhǎng)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zhǎng)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熱化痰,主治熱痰、風(fēng)痰之證。外用適量 天南星---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適量 禹白附---煎服,3~5g;研末服0.5~1g,宜炮制炮制后用。外用適量 白芥子---煎服,3~6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作發(fā)泡用 皂莢---研末服,1~1.5g;亦可入湯劑,1.5~5g。外用適量 附:皂莢刺---煎服,3~10g。外用適量,醋煎涂患處。 旋覆花---煎服,3~10g,布包 附:金沸草---煎服,5~10g 白前---煎服,3~10g;或入丸、散 2. 清熱化痰藥 川貝母---煎服,3~10g;研末服1~2g 浙貝母---煎服,3~10g 瓜蔞---煎服,全瓜蔞10~20g,瓜蔞皮6~12g,瓜蔞仁10~15g打碎入煎 竹茹---煎服,6~10g。生用請(qǐng)化痰熱,姜汁炙用止嘔 竹瀝---內(nèi)服30~50g,沖服。 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貯,稱(chēng)竹瀝膏;近年用安?瓶密封裝置,可以久藏 前胡---煎服,6~10g;或入丸、散。 桔梗---煎服,3~10g;或入丸、散 胖大海---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藻---煎服,10~15g 昆布---煎服,6~12g 黃藥子---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或磨汁涂 海蛤殼---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海浮石---煎服,10~15g。打碎先煎 瓦楞子---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g。生用消痰散結(jié);煅用制酸止痛 礞石---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 3. 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一般不用去皮應(yīng)用,因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控制其用量即可 紫蘇子---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百部---煎服,5~15g;外用適量。久咳虛嗽宜蜜炙用 紫苑---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虛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內(nèi)傷久咳宜炙用 馬兜鈴---煎服,5~1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一般生用,肺虛久咳者宜炙用 枇杷葉---煎服,5~10g,包煎,因其葉上有毛,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 桑白皮---煎服,5~15g。瀉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虛咳嗽宜蜜炙用 葶藶子---煎服,5~10g;研末服,3~5g 白果---煎服,5~10g。搗碎,把殼搗爛 洋金花---內(nèi)服,0.3~0.5g,用量不過(guò)1~2g,宜入丸、散劑;作卷煙吸,一天量不超過(guò)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外敷 羅漢果---煎服,10~30g;或開(kāi)水泡服 第14章 安神劑 1. 重鎮(zhèn)安神藥 朱砂---內(nèi)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3g;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磁石---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 龍骨---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適量。鎮(zhèn)靜安神,平肝潛陽(yáng)多生用。收斂固澀宜煅用附:龍齒---用法用量與龍骨相同 琥珀---研末沖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適量。不入煎劑。忌火煅 2. 養(yǎng)心安神藥 酸棗仁---煎服,9~15g。研末吞服,每次1.5~2g。本品炒后質(zhì)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強(qiáng)療效 柏子仁---煎服,10~20g。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靈芝---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首烏藤---煎服,9~15g 合歡皮---煎服,6~12g。外用適量 遠(yuǎn)志---煎服,3~5g。外用適量?;抵箍纫酥擞?/p> 第15章 平肝熄風(fēng)藥 1. 平抑肝陽(yáng)藥 石決明---煎服,20~30g;應(yīng)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點(diǎn)眼宜煅用、水飛 珍珠母---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蛉胪琛⑸?。外用適量 牡蠣---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適量。收斂固澀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紫貝齒---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劑 代赭石---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適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刺蒺藜---煎服,6~9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羅布麻---煎服或開(kāi)水泡服,3~15g。肝陽(yáng)眩暈宜用葉片,治療水腫多用根 生鐵落---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2.息風(fēng)止痙藥 羚羊角---煎服,5~10g;宜單煎2小時(shí)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5g 附:山羊角---煎服用量10~15g 牛黃---入丸、散劑,每次服0.15~0.35g,一般用量0.1~0.3g,止痙0.3~0.5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鉤藤---煎服,10~15g,入煎劑宜后下 天麻---煎服,10~15g。研末沖服,每次1~1.5g 地龍---煎服,5~10g。鮮品10~20g,化水沖服。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適量 全蝎---煎服,3~5g。研末吞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 蜈蚣---煎服,3~5g。研末沖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 僵蠶---煎服,5~10g。研末吞服,每次1~2g;散風(fēng)熱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第15章 開(kāi)竅藥 麝香---入丸、散劑,每次0.1~0.3g。外用適量。不宜入煎劑 冰片---入丸散,每次0.05~0.1g。外用適量,研粉點(diǎn)敷患處。不宜入煎劑 蘇合香---入丸、散,0.3~1g。外用適量,不入煎劑 石菖蒲---煎服,化濕和胃 5~10g;開(kāi)竅10~15g,后下。鮮品加倍 第16章 補(bǔ)虛藥 1. 補(bǔ)氣藥 人參---另煎服,3~5g;挽救虛脫、益氣固脫可用10~15g,最多用到30g。宜文火另煎,一般煎1小時(shí),分次兌服。野山參多入丸、散劑,研末吞服,每次1~2g,日服1~3g 西洋參---另煎兌服,3~5g.。亦可飲片蒸后,嚼服,可研粉(會(huì)加淀粉在內(nèi))吞服 黨參---煎服,10~15g 太子參---煎服,9~30g 黃芪---煎服,9~30g。蜜炙可增強(qiáng)其補(bǔ)中益氣作用 白術(shù)---煎服,10~15g。生用,固表止汗,燥濕利水;炒用可增強(qiáng)補(bǔ)氣健脾止瀉作用 山藥---煎服,20~30g。麩炒可增強(qiáng)補(bǔ)脾止瀉的作用,生炒養(yǎng)肺腎之陰 白扁豆---煎服,20~30g,量不止,可大到100g。炒后可使健脾止瀉作用增強(qiáng),故用于健脾止瀉及作散劑用時(shí)宜炒用 甘草---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熱解毒;蜜炙藥性微溫,并可增強(qiáng)補(bǔ)益心脾之氣和潤(rùn)肺止咳作用。中毒急救 30~60g,甚至100g 大棗---劈破煎服,6~15g,10~15枚 飴糖---入湯劑須烊化沖服,每次15~20g 蜂蜜---煎服或沖服,10~20ml,即2~3勺鋼匙,大劑量30~60g。外用適量,本品作栓劑肛內(nèi)給藥,通便效果較口服更捷 2. 補(bǔ)陽(yáng)藥 鹿茸---1~3g,每日2~3次,研末吞服,入丸、散劑,一般不入煎劑 附:鹿角---用量5~10g,水煎服或3~5g研末服(作用很弱)。外用磨汁服或銼末敷 鹿角膠---用量5~15g。用開(kāi)水或黃酒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劑。不入湯劑,入丸散劑 鹿角霜---用量10~25g。外用適量 紫河車(chē)---1~2g,每日2~3g,研末裝膠囊服,也可丸、散。如用鮮胎盤(pán),每次半個(gè)或一個(gè),水煮服食 淫羊藿---煎服,3 ~15g 巴戟天---煎服,5~15g 仙茅---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 杜仲--- 煎服,10~15g 續(xù)斷---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肉蓯蓉---煎服,10~15g 鎖陽(yáng)---煎服,10~15g 補(bǔ)骨脂---煎服,5~15g 益智仁---煎服,3~10g 菟絲子---煎服,10~20g 沙苑子---煎服,10~20g 蛤蚧---煎服,5~10g;研末每次1~2g,每日3次;浸酒服用1~2對(duì) 核桃仁---煎服,20~30g 冬蟲(chóng)夏草---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海狗腎---研末服,每次1~3g,每日2~3次;入丸、散或泡酒服 海馬---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3. 補(bǔ)血藥 當(dāng)歸---煎服,5~15g 熟地黃---煎服,10~30g 白芍---煎服,5~15g;大劑量15~30g 阿膠---5~10g。入湯劑宜烊化沖服 何首烏---煎服,15~30g,用量偏大,亦可入丸散劑 龍眼肉---煎服,10~25g;大劑量30~60g 4. 補(bǔ)陰藥 北沙參---煎服,4.5~9g 南沙參---煎服,9~15g 百合---煎服,6~12g。蜜炙可增強(qiáng)潤(rùn)肺作用 麥冬---煎服,6~12g 天冬---煎服,6~12g 石斛---煎服,6~12g。大劑量可用到15~30g 玉竹---煎服,6~12g 黃精---煎服,10~15g,但可偏大,一般用量20~30g,且臨床可長(zhǎng)期服用 枸杞子---煎服,6~12g 墨旱蓮---煎服,10~15g,可長(zhǎng)期服用 女貞子---煎服,10~15g。因其主要成分齊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劑為佳。 本品以黃酒拌后蒸制,可增強(qiáng)滋補(bǔ)肝腎作用,并使苦寒之性減弱,避免滑腸 桑椹---煎服,干桑椹10~15g,鮮品20~30g,鮮品無(wú)滋膩之性,曬干后干桑椹的滋膩之性增強(qiáng),宜滋陰 黑芝麻---煎服,9~15g;或入丸、散劑 龜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經(jīng)砂炒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氣,便于制劑 鱉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經(jīng)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可除去其腥氣,易于粉碎,方便制劑 第17章 收澀藥 固表止汗藥 麻黃根---煎服,10~15g。外用適量 浮小麥---煎服,15~30g;研末服,3~5g 糯稻根須---煎服,15~30g 2. 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煎服,3~5g;研末服,1~3g 烏梅---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止血止瀉宜炒炭用 五倍子---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以收濕斂瘡,適量。研末外敷(調(diào)敷或濕敷)或煎湯熏洗 罌粟殼---煎服,3~5g/天。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訶子---煎服,3~10g。澀腸止瀉宜煨用,斂肺清熱、利咽開(kāi)音宜生用 石榴皮---煎服,3~10g。入湯劑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肉豆蔻---煎服,5~10g;入丸、散服,每次2~3g。內(nèi)服須煨熟去油用 赤石脂---煎服,15~20~30g。外用適量,研細(xì)末撒患處或調(diào)敷 禹余糧---煎服,15~20g 3. 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煎服,5~10g,急救固脫20~30g 覆盆子---煎服,5~10g 桑螵蛸---煎服,6~10g 金櫻子---煎服,6~12g 海螵蛸---煎服,10~15g。散劑酌減。一般1~2g/次。外用適量 蓮子---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 芡實(shí)---煎服,10~15g,可增量至20~30g 第18章 涌吐藥 常山---煎服,5~10g;入丸、散酌減。涌吐可生用,截瘧宜酒制用。治瘧宜在病發(fā)作前半天或2小時(shí)服用,并配伍陳皮、半夏等減輕其致吐的副作用 瓜蒂---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適量;研末0.3~1g吹鼻,待鼻中流出黃水即可停藥 膽礬---溫水化服,0.3~0.6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第19章 攻毒殺蟲(chóng)止癢藥 雄黃---外用適量,研末敷,香油調(diào)搽或煙熏。外用0.01~0.1g。入丸、散用 硫黃---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加油調(diào)敷患處。內(nèi)服1~3g,炮制后入丸、散服。古時(shí)常用豆腐和硫黃同煮,煮后豆腐發(fā)黑 白礬---外用適量,研末撒布、調(diào)敷或化水洗患處。內(nèi)服0.5~2g,入丸、散服 蛇床子---外用適量,多煎湯熏洗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10~15g,湯劑 蟾酥---內(nèi)服0.01~0.03g,研細(xì),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樟腦---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調(diào)敷。內(nèi)服0.1~0.3g,入散劑或用酒溶化服 土荊皮---外用適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調(diào)涂患處 大蒜---外用適量,搗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內(nèi)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漿服 第20章 拔毒化腐生肌藥 升藥---外用適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內(nèi)服。且不用純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時(shí),研極細(xì)粉末,干摻或調(diào)敷,或以藥捻沾藥粉用 輕粉---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或干摻,或制膏外貼。內(nèi)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砒石---外用適量,用量很小,不過(guò)10mg,研末撒敷,宜作復(fù)方散劑或入膏藥、藥捻用。內(nèi)服0.002~0.003g,入丸、散 鉛丹---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貼敷。內(nèi)服每次0.3~0.5g,入丸散服 爐甘石---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調(diào)敷;水飛點(diǎn)眼、吹喉。一般不內(nèi)服 硼砂---外用適量,研極細(xì)末干撒或調(diào)敷患處;或化水含漱。內(nèi)服,1.5~3g,入丸、散服 (轉(zhuǎn)載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